第
三
单
元
综
合
测
评
卷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5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句子。(2分)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
fǔ
shǒu
gān
wéi
rú
zǐ
ní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禀性
钦佩
卓绝
混浊
B.咖啡
筵会
规矩
短愒
C.自娱
怅恨
適戌
孝廉
D.博击
凌辱
妆饰
鉴赏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列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
“岳庙”在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
①
。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庄严古
朴。
②
,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墓门正中是高大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墓。
A.①依山面湖
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
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
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
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1)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3)两前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夕说的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是:
。
(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发挥奇特想象,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的千古名句是:
,
。
5.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悼念乔治·桑》一文中,作者称乔治·桑为“不朽者”“行善者”“劳动者”,同其他悼词一样,课文显得沉痛而悲伤。
B.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表现出对鲁迅先生的十分崇敬,文章对鲁迅先生的病危、逝世情形的叙述非常简略,而前面写到鲁迅先生评论“我”的衣着时却十分详尽。
C.“不求甚解”在《五柳先生传》中的意思是指不拘泥字句,对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去深入钻研,现在用这个词语,多含贬义。
D.《陈涉起义》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体现了陈涉的远大志向。
6.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每小题2分,计6分)
在生活的道路上,没有辛勤的刻苦的劳动①,是不会收到丰硕的果实的。常言道:“
”。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②。
之所以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③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是同他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④,兰亭池的水都被染黑了,由此可见王羲之的勤奋精神。
古人是这样,今人又何曾不是如此啊 ⑤某家出版社的一位编审不为安逸的生活所诱,不为平庸的趣味所染,时刻拉紧生命的绳索,多年来坚持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绩。他掌握了英、法、日、俄等十几国文字,编辑了厚厚的大字典。他对别人说成功的“秘决”只有一个⑥:勤奋,再勤奋!
朋友,不要悲泣自己的才力不足⑦,不要埋怨客观条件的种种不顺,快扬起勤奋的风帆吧!要相信你终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划线的第
处的
字和第
的
字,应分别改为
和
。
(2)文中第
处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3)请你为文中第1段“
”处填写一句符合文段内容的名言。
我的答案:
7.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然后按要求做题。(6分)
材料一:在《百家讲坛》上读《史记》,让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一下子跻身为“学术明星”。不过,在电视上火了,却没有连带着让他的专业也火起来。昨天,王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略带遗憾地透露,今年他一个博士生都没有招到。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个非常冷的专业,而且学起来特别苦,很多人受不了。”(2007年06月0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王立群所教授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虽然很枯燥,但却让他养成了非常严谨的思维,言必引经据典。录制《百家讲坛》,王立群说,他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通过,不过“琴挑文君”这一章,他是录了两遍。“是我自己要求重录的。”王立群说,第一次录的时候,没有列举参考文献,因为这些文献都比较专业,普通观众可能不熟悉,怕大家听来觉得枯燥无味。可是播出以后,他所提出的“司马相如娶卓文君是劫财劫色”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认为他是在戏说,没有根据。于是他要求重新录一遍,把那些文献资料都罗列上去,以此证明自己不是胡说八道。
材料三:一位读者曾经向王立群教授发问,“百家讲坛”推出了一批学术名人,大家都称作“学术超男”、“学术超女”,不知王立群对这些称号有何感觉?王立群答道,“电视知识分子”是他目前为止听到的最好听的一个称谓。“还有人把我们叫作是‘奶娘’,我觉得我完全不够格,因为我不是女性。”
(2007年05月08日北京青年报)
(1)阅读材料一,谈谈你对王立群教授没有招到一个博士生的看法。(2分)
我的看法:
。
(2)阅读材料二,说说你对王立群教授治学态度的感受。(2分)
我的感受:
。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百家讲坛》这个栏目或者这个栏目推出的“学术明星”的看法。(2分)
我的理解:
。
二、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45分)
(一)精读《五柳先生传》,完成8—11题。(15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9.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
10.文章在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
我的理解:
。
1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5分)
我的介绍:
。
(二)品读王和声的《追思滕子京》,完成12—17题。(15分)
追思滕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三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九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三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滕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12.我们所读的诗词中,有一些是描写塞外景象的。请选择最能表现上文“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情景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我的积累:
。
13.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滕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个方面?请作简要阐述。(3分)
我的探究:
。
14.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3分)
我的理解:
。
15.为什么写《宋史》对滕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2分)
我的答案:
。
16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我的感悟:
。
17.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滕子京”的目的是(
)(2分)
A.探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滕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滕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滕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三)品读冯伟林的《美哉陶公》,完成18—22题。(15分)
美
哉
陶
公
(1)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
(2)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朦胧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
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3)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4)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5)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6)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7)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8)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9)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
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10)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12)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
18.请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我的解释:
。19.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5)段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3分)
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我的分析:
20.“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3分)
我的理解:
。
21.在你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歌中(《饮酒》除外),你一定还有许多喜欢的诗篇,把你最喜欢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分)
我的积累:
。
22.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对陶渊明隐居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