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7 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
【名师点睛】没弄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2017 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
【名师点睛】熟知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3.(2017 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向,理解载体的特异性。
4.(2017 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及复原
【名师点睛】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3.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植物细胞就相当于渗透装置。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5.(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别①②所指部分代表的内容。
6.(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7.(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答案】D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
【名师点睛】“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8.(2016课标1卷.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9.(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生物膜透性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同时理解分泌蛋白的常见种类以及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加工、修饰与分泌。
10.(2016江苏卷.6)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根据运输方向的浓度高低判断运输的方式,判断是否需要载体协助,是否消耗能量。
11.(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
C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和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几种运输方式的比较,比如有载体的运输具有最大运输速率、运输方向在运输方式上判断的作用等。
12.(2016北京卷.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D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染色体分类、物质运输、细胞增殖。
【名师点睛】首选明确识记知识点,并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2015·课标II卷.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运输及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等知识,还涉及到对考生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14.(
2015·课标II卷.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哪些分子出细胞通过胞吐作用。
15.(2015·海南卷.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6.(2015·上海卷.6)图2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捎耗能量
【答案】D
【解析】物质P出细胞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物质Q出细胞顺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氧气通过细胞膜为自由扩散;A错误。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为自由扩散,但物质Q出细胞可能是协助扩,也可能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C错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但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
17.(2015·山东卷.26)(11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和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转化而来。
【答案】(1)叶绿体
主动运输
(2)小于
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或NADPH)
ATP(注:两空可颠倒)
(3)苏丹Ⅲ(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或淀粉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