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15 21:23:0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三峡
郦道元
三 峡
执教人:师典雅
我们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检查预习 文言字词
略无阙处:
丝毫;
通“缺”
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
日光,这里指太阳
或王命急宣:
有时;传达
素湍绿潭:
白色的急流
(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最缓慢的行程也无法将他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的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打着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到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 晨,树林和山涧显得一片清凉和寂静。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我们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课文?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研读赏析: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验
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想一想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山水风光会有哪些变化?
下课啦
谢谢!26 三 峡
执教人:师典雅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汇,初步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重点诵读、合作探究研读,领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采用自学、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场白: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出示标题幻灯片)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 是啊,三峡风光美,但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1500年前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三)作家以及作品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字词
2、教师用多媒体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请大家齐读课文。
(五)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1、同学们对照注释自读自译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以及老师提问。
(六)品析课文。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先写山,后写水。
2、山:奇险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夏——急猛
春冬——清幽
秋——凄凉
3、表现了作者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七)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1、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2、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3、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九)布置课外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背诵课文。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