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6-29 12: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
2.1
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有听觉。
2、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
生命
,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进行新城代谢、有严整的细胞结构

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能生殖和发育、
有应激性、
能生长
、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3、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
能否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的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动物:靠摄取食物以获得养料)
2.1
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实际上观察到的是细胞壁)。细胞很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具有上述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并非全部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以及植物根尖细胞)

泡:含有细胞液。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调距)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光线暗时,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平面镜
3、放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载玻片正对通光孔。
4、调焦:
(1)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向外(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接近载玻片。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2)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向内(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
(3)当看到载玻片的物像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观察:
视野中的物像与原像的关系: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若要看到的细胞更大些该怎么办?
(转换高倍物镜)
(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移动方向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和遮光器);
(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注意: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
6、整
理——显微镜复原:
(1)取下装片
(2)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
(3)镜筒下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
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
镜座
(2)
镜臂
(3)
倾斜关节
(4)
载物台
(5)
压片夹
(6)
遮光器
(7)
反光镜
(8)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9)
粗准焦螺旋
(10)
细准焦螺旋
(11)
目镜和物镜
临时装片的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擦






滴——清水
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擦






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
两个“滴”的作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便于观察。
2.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受精卵
——→
分裂、分化、生长
——→
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细胞分裂的特点:
细胞核一分为二
细胞质分成两份
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新的细胞壁)
出现染色体,先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最引人注意的:细胞核出现染色体)
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不断进行的,最终长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体。
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或个体数目增加(单细胞生物)
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
3、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功能
分布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根、茎、叶的表皮
营养组织
制造、储存营养物质
叶肉
机械组织
支撑、保护植物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茎等的顶端
输导组织
输送水份、无机盐及营养物质
叶脉(导管、筛管)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细胞紧密结合,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肌腱等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种类多
运输、支持
肌肉组织
平滑肌(不受人的意志支配)
胃、肠壁上
由肌肉细胞组成
能收缩或舒张,产生运动
骨骼肌
四肢
心肌(不受人的意志支配)
心脏
神经组织
脑、脊髓和神经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脂肪是结缔组织),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
皮肤不是组织;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
人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结缔组织
4、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

叶(营养器官)

果实
种子(生殖器官)
5、系统: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构成,能共同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活动。
人体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消化道: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和吸收
6、结构与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4
常见的动物
1、科学的分类方法:
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2、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
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
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终生水生

鳞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成体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
皮肤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鳄鱼变色龙
壁虎


陆上飞翔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蝙蝠
老鼠
(2)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如
草履虫(举一代表动物);
线形动物
,如
蛔虫

节肢动物
,如
蝴蝶

环节动物
,如
蚯蚓

扁形动物
,如
涡虫

腔肠动物
,如
水母

棘皮动物
,如
海星

软体动物
,如


(3)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
(4)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
(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6)
生物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门



目、





,其中

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

2.5
常见的植物
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2、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种子
银杏、松、柏、衫







孢子

桫椤
芒萁
满江红
苔藓类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注:“不定根”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假根”不是根,两者要区分开来。
2.6
物种的多样性
1、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般生活在水中。
常见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眼虫、硅藻、细菌。
草履虫与衣藻结构比较:


衣藻
草履虫
区别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叶绿体
无细胞壁、叶绿体
特殊结构
有眼点、鞭毛
有纤毛、食物泡、口沟
类别
单细胞植物
单细胞动物
相同点
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能自由运动;
衣藻和草履虫摄取营养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衣藻是通过进行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草履虫是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
1).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只有细胞分化没有形成组织)
2).最简单的多细胞植物——藻类--紫菜、水绵(没有根茎叶)
3).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苔藓植物--苔藓、葫芦藓
4).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
5).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6).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
2、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栖息地而造成的。
3、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有: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