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xī)
闹/歇(
)斯底里/(qū)
除/
(liáo)
逗
2.本文选自《
》,作者是
,作者通过记叙
在困境中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如何使自己成为
。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
、
和
,其中,
为主要要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
描写,也有
和
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
描写。
课内达标
3.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
)
(2)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
)
(3)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
)(
)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将“忽然”“居然”“突然”“显然”“茫然”“偶然”分别填人横线上。
①但它竟在一哭早上,
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②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
地对前方感到
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③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
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④父亲
也是有所慌张的。
⑤
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2)将“恐慌”“胆怯”“恐惧”“害怕”分别填入横线上。
①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
,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②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
中安静下来。
③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
④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
。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7.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6.把下面四句话重新排序,使它们成为一个连贯的段落。
①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
②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
③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
④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7.小说的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扩展阅读(A)
(一)寂寞的感觉
[台湾]罗
兰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的。
当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个人谈一谈的时候,那个人来是来了,但你们却并没有谈什么。当然,谈是谈了,可是他谈他的,你——开始你也试着谈谈你的,可是后来,你放弃了。
于是,你们的谈话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
你敷衍着,笑着,假装做很投机的样子。但是,你心里渴望他离去,让你静下来,静下来
A
(啃啮/吞噬)那属于你自己的寂寞。
“倒不如自己闷着的好!”这是你的结论。
“希望别人来分担你的心事是多么愚蠢!别人不会了解你的,人人都只关心他们自己。”
于是,你领悟到,
,
,
,而且
。
所以,假使你够聪明,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静下来,
B
(啃啮/吞噬)自己的寂寞——或者反过来说,让寂寞来
C
(啃啮/吞噬)你。
于是,你慢慢可以感觉到,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黯淡的步子西斜,屋角的浮尘怎样在溟茫里毫无目的游动,檐前的蜘蛛怎样结那囚禁自己的网,暮色又怎样默默地爬上你的书桌,而那寂寞的感觉又是怎样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压下……直到你呼吸困难,心跳迟滞,像一辆超重的车,在上坡时气力不继地渐渐地慢,渐渐地停下……
于是,你觉得自己涨得无限的大,大得填满了整个宇宙空间,而这无限大的你的里面,所涨满的,只是寂寞,寂寞,无边的寂寞!
没有一声呼叫,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情感,没有一线希望,没有一点欲求;没有动,没有静,只有一种向下沉落的感觉,沉落……沉落……向着那无底的黝暗之中沉落。
于是,夜色密密地涂满了宇宙,在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墨一般的黝暗里,你不再知道自己是否仍在继续地沉落,你所知道的只是:
那沉重的、无边的、墨染的、死一般的寂寞!
8.在文中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人下面的横线处。
A
B
C
9.下面各句是从文中横线处抽出来的四句话,请排出它们的正确顺序,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A.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
B.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
C.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马上会后悔的
D.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正确顺序:
10.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其作用。
11.本文与课文同样是写孤独,但却截然不同,试做比较。
(二)歪
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叮里当啷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他母亲是苏州人,40岁才生下了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天天都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也许这“歪儿”更像他的模样。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还是他家的呢!
④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⑤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为我发明的——我的个头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得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的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快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操着纯粹的苏州腔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似乎都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⑥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 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⑦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⑧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子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呵!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关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12.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来
感情
13.第⑤段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4.“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15.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
(三)阴影与阳光
①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②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里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了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③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赶他快回家。
④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⑤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动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导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回家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竞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⑥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⑦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参考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⑧“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鸣呜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⑨“哭什么 哭了车子能回来吗 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⑩“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 ”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的路上觉得今天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
了钱,骑上车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沉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是错将百元大钞当成l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
“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踩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理!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了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的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l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16.当小蒙被唤到教务处谈话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17.文中画线句中的“竟”能否删去 为什么
18.怎样理解“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
里,太需要阳光”这句话的含义
19.读完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阴影”和“阳光”含义的理解。
扩展阅读(B)
《红门》节选
曹文轩
对于杜小康来讲,无论到哪一天,他也不会忘记在芦荡度过的那几个月——
那是_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鱼塘边上时,杜小康也一动不动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他有父亲的悲伤,却并无父亲的绝望。现在,他倒什么也不怕了。他坐在那里,既没有向人家哀求,也没有向人家发怒。他反而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鸭子毁掉了几十户人家的一片希望,就像他们也被毁掉了希望一样。杜小康是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给予他的那些美丽而残酷的题目。他不可能立即领悟,但他确实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提前懂得了许多……
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的孩子了。
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呢 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 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
“没有。”
“怎么办 ”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提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
钱统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竞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
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不给钱,先在心中记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绝不会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课文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曹文轩,l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l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草房子》一书的结构也很独特。在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的前提下,每一章(或相同题目的两章)相对独立,着重于刻画一位少年的成长。其中,《红门(一)》和《红门(二)》两章,就是以男孩杜小康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如果说,桑桑的成长是以他生病为契机,纸月的成长与她的“无父”的遭遇密不可分,那么,杜小康的成长,则源自他家“一落千丈”的衰败,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很难忍耐的孤独。
孤独的来临,如同杜小康的家庭变故一样,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曾经是村中富户独子的杜小康,曾经是“草房子”里的“领头羊”、让孩子们个个都钦羡不已的“大班长”杜小康,刚刚领受了“失学”的痛苦,又不得不跟随父亲踏上了“挽救家道”的征程。
参考答案:
10孤独之旅
1.嬉;xié;驱;撩
2.《草房子》;曹文轩;少年杜小康;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生活的强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心理;行动;语言;侧面。
3.(1)比喻;(2)排比;(3)比喻、拟人
4.(1)忽然;突然;茫然;居然;显然;偶然(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突然:表示发生得很急促;茫然:无边无际的样子,或一无所知的样子,不知所以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与前文有转折关系;显然:很明显的样子;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2)恐惧;恐慌;胆怯;害怕(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侧重害怕,程度最强;恐慌:恐惧惊慌,侧重由害怕引起的慌乱;胆怯:胆小,缺少勇气;害怕: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程度中等)
5.D(A去掉“等”;B第二个逗号改为问号;C去掉冒号,或将逗号改为句号并放到引号内)
6.③②①④
7.①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②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整天只有父子俩及鸭子,倍感寂寞。“孤独之旅”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到人物的全部的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
8.A啃啮;B啃啮;C吞噬
9.DABC
l0.排比,拟人。作者将周围的一切都赋予了生命,“拖着黯淡的步子”、“毫无目的游动”、“结那囚禁自己的网”、“默默地爬上”、“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等语句把浓浓的寂寞笼罩在一切物体之上,物我同感,渲染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ll.《孤》文的体裁结构:小说,通过小说三要素反映主题,以事件的发展来组织全文;语言:平实质朴;内容: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寂》文的体裁: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以寂寞由浅至深来组织全文。语言:多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渲染寂寞的感觉。内容:将“寂寞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题答案可适当开放,言之有璎即可)
12.拿他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
13.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l4.示例: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
15.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16.示例:“为什么要怀疑我 ”小蒙委屈地想,“我只不过站在凳子上看看别班的黑板报,就跟办公室遭窃有了联系 真是岂有此理!也太不相信人了!真倒霉!”
l7.不能删去。“竟”表现了小蒙出乎意料,他万万没想到平日熟悉的、要好的同学都不相信他,这事使他深受打击。
l8.生活中的假丑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假丑恶的存在,就失去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气,我们要让自己心中永远洒满阳光,永远真诚地对待生活。父亲知道这时的小蒙最需要保持追求真善美的勇气。
l9.阴影:比喻生活中的虚伪、丑恶、奸邪等现象;阳光:比喻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