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及成语填空。
(xuán)
虚/诓(
)骗/怀古
今/为
请命/脊(
)梁/前(pū)
后继
2.本文选自《__
__》,是
(作者名)写的一篇
文。作者批驳的错误论调是
,其要害是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
课内达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
A.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虚伪)
B.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迷茫)
C.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前赴后继)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掩耳盗铃)
4.指出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
(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B.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6.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现在我们是不夸自己,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不久我们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是事实。
③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7.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首先揭示对方的谬误,接着
,指出悲观论者早就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发展着“
”;然后间接反驳,即
:指出
;最后得出结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B.“说是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句中的“中国人”指一部分人。
C.本文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
D.“正史”即二十四史,是清高宗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扩展阅读(A)
(一)不要奢望上天的给予
江
霖
①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送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样一行字:你想让上天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③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列亚洲第三位。
④上天给每个国家(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多。就拿我们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___
_。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
⑤上天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君不见,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文化圣城。君不见,沉思中的牛顿因那只苹果,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上无可撼动的地位;潦倒的迪斯尼利用老鼠,创造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动画帝国……
⑥也许你曾抱怨上天不公。在同龄人中间,它送给别人漂亮的容颜、富裕的家庭、聪明的脑袋;送给你的,也许只是一个旧书包。然而,假如你有幸读到了李光耀的那句话,你也许会突然振奋起来——原来那个普通的书包是上天有意送来的,说不定,若干年后它就会变成价值不菲的文物。
9.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
10.开头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1.联系前后文,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句。
12.小明擅长打篮球,可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他总是感到自卑。请你结合本文,联系小明的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说几句劝勉的话。
(二)论修身
杨
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
同程度的能力,不同程度的修养。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吃苦确是有缘故的。
13.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14.指出第①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效果。
15.第②段末尾的“以上道理”指的是什么?
16.指出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并谈谈对你写作文有何启发。
(三)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项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
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
和
的论证方法。
18.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
,那么信念就是
。
19.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0.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扩展阅读(B)
谈骨气
吴
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让人难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课文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本深入华北。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但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等,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还说什么“今则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无由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呢?在同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予以有力的驳斥,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仍有许多“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在,而这些人正是民族的脊梁。此文收入1937年7月出版的《且介亭杂文》集中。
参考答案: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玄;kuāng;伤;民;jǐ
;仆
2.《且介亭杂文》;鲁迅;驳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以偏概全;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
3.C(A玄虚: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虚伪:不真实,虚假;B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于预期;迷茫:形容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D“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掩耳盗铃”侧重指欺骗自己)
4.(1)排比;(2)反问;(3)比喻
5.C(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6.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
7.直接反驳;自欺力;正面立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B
9.主要观点:不奢望上天的给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条件创造价值(财富)。
10.①引出论题。②作为论据证明观点。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示例:对个人而言,它给每个人的东西同样少之又少。
l2.示例:小明,你的篮球打得那么好,这是上天给你的资本,我们都很羡慕你,如果你能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也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13.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
1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明观点。
15.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不同程度的修养。
l6.示例:使用大量理论论据,启发我们要善于把读背内容运用到写作当中。首尾照应,启发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首尾呼应。
l7.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长;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8.示例:一支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获取动力的船桨。(前后句要有内在联系,句子通顺)
19.示例: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l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到,26岁失去听觉。在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
20.写出现实生活境况,结合实际,提出打算,前后连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