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9 22: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唐雎不辱使命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怫然(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韩傀(
)
天下缟素(
)/秦王色挠(
)/休祲(
)
2.本文选自《
》,是
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课内达标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
)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3)大王加惠(
)
(4)故不错意也(
)
(5)请广于君(
)
(6)轻寡人与(
)
(7)秦王怫然怒(
)
(8)亦免冠徒跣(
)
(9)以头抢地耳(
)
(10)非士之怒也(

(11)仓鹰击于殿上(
)
(12)休祲降于天(
)
(13)秦王色挠(
)
(14)长跪而谢之(
)
(15)寡人谕矣(
)
4.解释多义词。
(1)以:①以大易小(
)
②以头抢地耳(
)
③以君为长者(
)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⑤徒以有先生也(
)
(2)于:①受地于先王(
)
②使唐雎使于秦(
)
③请广于君(
)
④休祲降于天(
)
⑤何至于此(
)
(3)徒:①免冠徒跣(
)
②徒以有先生也(
)
(4)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②唐雎使于秦(
)
(5)其: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
②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③皆刑其长吏(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6.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寡










陵。
(2)安



使


使

秦。
(3)而









者。
(4)公







乎?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所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刘向与司马迁是同一个朝代的人。
C.《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鲜明地刻画了唐雎不畏强暴,坚持原则、勇于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D.文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形象与唐雎的形象互为衬托,他们构成了非正义与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扩展阅读
(一)唐雎说信陵君
选自《战国策·魏策》
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③,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释]①公元前238年,秦军继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赵军45万人之后,大举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救援。但魏王由于害怕秦国报复,命晋鄙屯兵边境,伺机而动。魏国的信陵君接受赵国平原君的请托,诱杀了晋鄙,夺取兵权,与赵、楚诸军合力击败了秦军。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人,名无忌,魏昭王之子。
②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
③卒(cù)然:马上。卒,通“猝”,短促。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破秦人(
)
(2)唐雎谓信陵君(
)
(3)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10.选段表现了唐雎怎样的处世之道?
(二)扁鹊投石
选自《战国策·秦策》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②,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③:“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泰国之政也④,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代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秦武王:战国时泰国的国君。
②已:停止,这里是“病愈”的意思。
③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
④使:假使。知:管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
)
(2)除之未必已也(
)
(3)君与知之者谋之(
)
1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武王示之病(代词,扁鹊)
B.将使耳不聪(假使)
C.君以告扁鹊(把)
D.而与不知者败之(却)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三)陈轸为齐威王使
选自《战国策·齐策》
昭阳为楚伐魏①,覆军杀将②,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③,爵为上执珪④。”陈轸曰:“异贵于此者⑤,何也?”曰:“唯令尹耳⑥。”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⑦。臣窃为公譬可也⑧: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⑨。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⑩。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 ,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注释]
①昭阳:人名,是楚国的大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
②覆军杀将:消灭敌军,杀死敌将。
③上柱国:楚国的最高武官。
④上执珪:楚国的最高爵位。
⑤异贵:特别显贵。
⑥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
⑦非:这里是“不可能”的意思。
⑧窃:谦词,私下。譬:打比方。
⑨舍人:贵族家中管事的人。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⑩官之上:官职的最高位置。
爵且后归:人死后爵位将要归还。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昭阳为楚伐魏(攻打)
B.再拜贺战胜(再次)
C.蛇固无足(本来)
D.解军而去(离开)
1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
A.辍耕之垄上。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无丝竹之乱耳。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18.陈轸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来维护国家利益的?
(四)香居谏齐宣王
[西汉]刘

齐宣王为大室①,大盖百亩②,堂上三百户③,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④,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⑤:“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⑥,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⑦。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⑧:“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新序》)
[注释]
①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
②盖:副词,大概,表示约数。
③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有三百个房间。
④具:建造。
⑤香居:齐国大夫。
⑥荆王:即楚王。
⑦趋:小步快走。
⑧遽:迅速。尚书:官名,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20.用“/”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22.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选自《战国策·韩策》
苏秦为赵合从①,说韩王曰:“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②。今兹效之③,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④,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⑤:‘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⑥:“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⑦,敬奉社稷以从。”
[注释]①合从:即合纵,是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战略联盟。
②宜阳、成皋:韩国的两个战略要地。
③兹:这样。效:献。
④逆:迎合。
⑤鄙语:俗语。
⑥太息:长叹。
⑦主君:指苏秦。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明年又益求割地(
)
(2)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
)
(3)宁为鸡口(
)
(4)敬奉社稷以从(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25.苏秦从虚、实两个方面给韩王分析了事秦的危害性,两个方面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课文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事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曾屡次上书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与其子刘歆一起完成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约12万字。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最完整的一部历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该书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描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
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都出自该书。
2.相关人物
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今南京市六舍区)人,吴国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自立,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国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中进献,当场刺杀昊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阎,乃以专诸之子为卿。葬专诸于苏州阊门内,命名为“专诸巷”,以为纪念。
要离: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既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后,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公子光就派要离去刺杀他。要离伪装负罪出奔,又让吴国戮其妻子,庆忌因而在卫国接见了他。要离与庆忌一起渡江,乘庆忌不备刺杀了他。要离随后自杀。
聂政:战国时韩国人。杀人避仇至齐,以屠为事。严仲子(韩国的大夫)与韩国国相韩傀有仇怨,严仲子恐被害而逃离韩国。他得知聂政是个勇士,即以重金聘请他为自己报仇。聂政以侍养老母推辞。其母死后,聂政去见严仲子,愿为他杀仇人。聂政独行仗剑至韩。韩傀方坐府上,戒备森严,聂政直入,登堂刺杀韩傀,并击杀数十人。他自己于是毁容挖眼,自屠出肠,目的是让人看不出他是谁。
参考答案:
22
唐雎不辱使命
1.jū;fú;xiǎn;qiāng;guī;gǎo;náo;jìn
2.《战国策》;西汉;刘向;三十三
3.(1)辱没;(2)交换;(3)给予恩惠;(4)通“措”;(5)扩充;(6)疑问语气助词;(7)盛怒的样子;(8)摘了帽子,光着脚;(9)撞;(10)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1)通“苍”;(12)吉凶的征兆;(13)指变了脸色;挠,屈服;(14)道歉;(15)明白
4.(1)①介词,拿,用;②介词,用;③介词,把;④介词,凭借;⑤连词,因为;(2)①介词,从;②介词,到;③介词,给;④介词,从;⑤介词,到;(3)①光着;②只,仅仅;(4)①动词,派遣;②动词,出使;(5)①助词,用来加重语气;②代词,他;③代词,他们的
5.(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2)如果勇士一定要发怒,就要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6.(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7.A(《战国策》是刘向汇编的)
8.(1)打败;(2)对……说;(3)结构助词,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人之憎我”由一个句子降格为一个句子成分,作为“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这个大的句子里面的宾语成分。
9.见译文。
l0.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憎恨,掩饰自己对别人的憎恨;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ll.(1)给……看;(2)除掉;(3)商量
l2.B(让)
13.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l4.治病;治国。
15.B(两次)
16.B(助词,的)(A动词,到;C结构助词,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代词,指代安陵的土地)
17.见译文。
l8.唐雎主要靠勇敢、不畏强权的拼命精神;陈轸主要靠机智幽默、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19.A
20.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1.见译文。
22.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23.(1)更加;(2)买;(3)宁愿;(4)听从
24.见译文。
25.实的危害是韩国的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无止境,最终会导致韩国削弱;虚的危害是名誉受损,即韩王事秦成为“牛后”,让世人耻笑,是一件耻辱的事。
《唐雎说信陵君》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信陵君杀了晋鄙,拯了邯郸,击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曰:“何谓也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不知道;我憎恨人家,不可以让人知道。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是巨大的恩德。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马上能拜见赵王了,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这件事。”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信陵君说:“我谨遵教诲。”
《扁鹊投石》参考译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扁鹊请除。扁鹊请求除掉。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除之未必已也,把它除掉不一定就能痊愈,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如果不成功还可能)使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君以告扁鹊。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扁鹊愤怒地扔了石针,说:“君与知之者谋之,“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而与不知者败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坏了这件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则君一举而亡国矣!”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陈轸为齐威王使》文言文参考译文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昭阳为楚国攻打魏国,击败魏军,杀死魏将,占领了八座城。移兵而攻齐。又调转军队攻打齐国。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 ”陈轸担任齐王的使者,会见昭阳,拜了两次之后祝贺楚军得胜,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消灭敌军,杀死敌将,能封什么官职和爵位呢 ”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硅。”昭阳说:“官职能到上柱国,爵位能到上执硅。”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 ”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 ”曰:“唯令尹耳。”(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陈轸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啊!但楚王不会设两个令尹。臣窃为公譬可也:请让我为您打个比方(您就)明白了: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楚国有人祭祀祖先,赐给他的门客一壶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门客相互商议道:‘几个人喝这酒不够,一个人喝这酒又有多余,让(我们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有个门客率先画完蛇,拿过酒来将要喝。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就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接着)画蛇,说:‘我可以为蛇添上脚。’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蛇脚)还未画完,另一个门客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杯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画脚呢 便喝了那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给蛇画脚的门客,最终没有喝到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击败魏军,杀死魏将,占领了八座城池,又调转军队想要攻打齐国,齐国很害怕您:您凭这些足以扬名了,在官位上面是不可能再有加封的了。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自身将要战死,爵位将要在死后归还,(这)正像画蛇添足一样!”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2)昭阳认为(他的话)对,就撤兵离开了。
《香居谏齐宣王》参考译文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齐宣王盖大宫殿,有上百亩地大,堂上有三百间房间。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凭借强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莫敢谏者。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香居问齐宣王说:“楚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却制作荒淫的音乐,(我)斗胆问一问楚国算有君主么 ”王曰:“为无主。”宣王说:“算是没有君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 ”“(我)斗胆问一问楚国算是有臣子么 ”王曰:“为无臣。”宣王说:“算是没有臣子。”居曰:“今主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 ”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房子,三年没能盖成,但是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 ”王曰:“为无臣。”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香居说:“臣请求走开了。”小步快速走出去。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 ”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进谏呢 ”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迅速召来尚书,说:“写下:我没出息,盖大房子,香子让我停止了这种做法。”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参考译文
苏秦为赵合从,说韩王曰:“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韩王说:“大王如果屈服于秦国,秦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就会要求割让更多的土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给它吧,又没有那么多来满足它;不给吧,就前功尽弃,以后还会遭受秦国的侵害。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说自己去购买怨恨和灾祸啊,用不着交战就会丧失领土。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我听俗语说:‘宁肯当鸡嘴,也不要做牛腚。’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现在大王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服从秦国,这跟做牛腚又有什么区别呢 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以大王的贤能,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腚的丑名,我私下里为您感到惭愧。”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韩王气得脸色大变,挥起胳膊,按住手中的宝剑,仰天叹息:“我就算是死了,也一定不屈服于秦国。现在多亏先生把赵王的教诲告诉我,那么请允许我让全国上下听从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