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6-30 08: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地震发生于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地震时行驶的7列客货车和油罐车脱轨。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三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的大坝滑塌开裂,防浪墙倒塌。410座小型水库中的240座震坏。6万眼机井淤沙,井管错断,占总数的67%。沙压耕地3.3万多公顷,咸水淹地4.7万公顷。毁坏农业机具5.5万余台(件)。砸死大牲畜3.6万头,猪44.2万多头。唐山市及附近重灾县环境卫生急剧恶化。肠道传染病患病尤为突出。震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物资源源不断地云集唐山,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紧张的救灾工作,及时控制了灾情,减少了伤亡。市区被埋压的60万人中有30万人自救脱险。解放军各部队出动近15万人。唐山机场一天起降飞机达390架次。京津唐电网3000多人组成电力抢修队。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铁路系统的2万多名医务人员,组成近300个医疗队、防疫队。空运重伤员到外省市治疗,共动用飞机474架次,直升机90架次;共开出159个卫生专列。各级政府及时解决了群众喝水、吃饭、穿衣问题。重建家园工作1976年底着手准备,1978年开始。10年后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唐山出现在中国大地。?印度洋海啸
??? 到本刊截稿时,死亡人数和失踪人数合计已经超过22.6万人。距灾难发生已经过去了三周,估计失踪者生还的希望已极其渺茫。随着搜索救援工作的深入,预计这次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会上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14日以来,强降雨侵袭东北地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等多条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一连多日的暴雨不仅导致东三省多地遭遇历史最强降雨,更让辽宁抚顺市境内河流洪水暴涨,在短时间内迅速淹没和冲毁村庄房屋,铁路、公路、供电、通讯等全部中断。截至到19日12点,洪涝灾害已经累计造成抚顺市54人死亡、97人失踪。2013东北水灾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V]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页,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 (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 :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 P76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两个思考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点拨】 (1)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2)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等。【资料收集】 通过网络,收集以下资料:
收集我国关于防灾减灾方面的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1997年12月29日
实施日期:1998年3月1日
内容分类:一般行政法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 第七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阅读】 阅读教材P78材料“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说明:
(1)“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具体时间及主要目的。
(2)“国际减灾日”是哪一天?点拨:(1)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将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
(2)1991年以来,每年l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P77页材料“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举例”和图4-2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思考: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有哪些类型?我国主要减灾工程介绍(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GO)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GO)
(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GO) (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材料一: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的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高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材料分析】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材料二:长江流域地图材料三:1998年长江流域的雨情材料四: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把大片森林砍光、烧尽,在森林废墟上戳洞下种,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五: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在1998年特大洪水袭来时,受灾最严重的200多万灾民几乎全部来自各个民垸,在洪水上涨期间,大约占总数73%的民垸先后溃口或被迫扒口。【讨论】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加上河道排泄能力不足所致。
③夏季风异常加剧洪灾危害。
人为原因:
①上游山区人们过度砍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减小了森林的调节功能,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中游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79~80材料“洞庭湖‘4350工程’”,对洞庭湖以前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预测未来的变化,谈谈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点拨: 与建国以前相比,现在的洞庭湖水面面积已经明显缩小。随着今后退耕还湖的开展,洞庭湖将逐渐恢复到建国以前的面积,使调蓄洪水功能逐渐增加。 【思考活动】 阅读教材P80~81材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有作用?为什么?
(2)查阅资料,说一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点拨:(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显著作用。因为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介绍(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GO)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GO)
(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GO)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1正文内容,说明:
(1)“三北”地区环境问题的发展
(2)“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及其作用。 “三北”地区环境问题的发展:由于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方面原因,“三北”地区的大面积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及其作用:l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始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的控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实践活动】 (1)查阅资料,找出“三北”防护林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
(2)有人说,“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有积极作用,你说对吗? 【点拨】(1)“三北”防护林工程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涉及l3个省、市、自治区。
(2)对,沙尘暴的产生主要是西北季风影响,以及植被的破坏,“三北”防护林已经初具规模,绵延在祖国的北部边境,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抵御了冬季风,起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的作用。我国主要减灾工程介绍(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GO)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GO)
(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GO) (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阅读思考】 阅读材料“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总结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①扇形水系,支流众多。
②流域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十分缓慢;
③河道弯曲狭窄,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
④湖泊淤积,蓄洪能力差;
⑤流域内暴雨频繁。阅读课本82~83页正文内容,回答问题:
(1)建国后国家治理淮河有几个阶段,采取了什么做法?
(2)今后一个阶段淮河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点拨】(1)建国后国家治理淮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3年以后;做法有修建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
(2)今后一个阶段淮河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自主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