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8课《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8课《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30 20: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一些宽容》
教学目标:
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3、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重点难点:
1、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2、理解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唯有宽容》(出示幻灯)
2、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优美的旋律就是陈明吟唱的《唯有宽容》。是啊,“唯有宽容
才会融化寒夜的冰冷;唯有宽容
才能抚平沙漠的心痛”。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教师明确:胸襟jīn
摒弃
bìng
迥异ji ng
芥蒂jiè

嫉妒


隔膜mó
豁达huò
憎恨zèng
和睦mù
千仞rèn
淡泊bó
大将风度
心怀坦荡
清心降火
斤斤计较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放投影片)
(1)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2)围绕“宽容”,作者主要讲了几个问题?
(3)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展开的?
明确:中心论点-----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提倡宽容有何意义?
明确: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自题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
所以宽容无论对社会的人际关系还是对于个人的修养,都很重要。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的?
(3)你认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
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明确:不能删去.最后一段是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强调宽容,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
四、拓展延伸
1、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小结
1、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2、教师寄语
3、作业
《多一些宽容》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议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能够阅读和写作浅显的议论文。本单元为议论文阅读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是:
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
3、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4、品味议论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
语文课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的教学必须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就本课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议论文语言、结构、论证方法的学习和人文道德修养的教育。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1、提倡人与人之间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2、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3、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4、透彻的分析、辩证的说理。
(三)
教学重点:
如前所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学习议论文的语言结构,常用的论证方法,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3、精读第二段,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宽容精神。
二、
说教法。
本文属于阅读量不太大的浅显议论文,但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还比较少,对议论文的知识也不多。所以,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常见形式、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在培养宽容精神方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领学生感受博大、崇高的宽容精神,塑造美好的精神境界。
三、
说学法。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离不开思考、研究、训练。学生要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到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有力;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把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感悟到宽容的崇高魅力。
四、
说教具。
为配合教与学的实施,我选择投影仪作为主要教具。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歌曲导入。课件投影播放歌曲。
(二)
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三)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投影插入)
思考:
1、提倡宽容有何意义?
2、(1)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作者是按什么层次论述“四互”之间的关系的?
(3)你认为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你认为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学生讨论交流)
3、有人认为最后一部分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四)
拓展延伸
1、学生进一步理解宽容的意义,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对人进行劝说。
2、感悟宽容的魅力,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投影插入)
搜集名言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五)小结
1、课文小结
2、教师寄语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