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0123456,78
978:;6,<=,>78 978@ABALMNOP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LROPQ
$!"!!"#$%&'
()
+,-./0123456'
!$"#$%&789:;<=> @A340BCDEFGHIJKLMN;<=0OPQRSITU'
VW5
60XYZ[\1234]^7_=`Aab'
$$!
!"Dcdefghi'
<=jk7lm=0mnop'
!$"qrs3tuvwxyz{='|}WY~uv<= : m 2 <=
!%" = <=Yb N m= N= p
$%"!!" R I ¤ §¨ t0TUN;<= >334 °± 3 b > ·
N 0 > 0 N b <= ! "
!$" <= > .2 ; <=0Yb I <=Ybs<= I ×
0 àáN Y; b 30= '<= > èéG INY;= 03 ê 5 0XYN ìí
I_= 7 ×0 ê ]^N ICB N /CB HòójkDEFN;_ = 0-/Q
I ÷ 0 NùW ú I >ü Dc
0!"D#$NùW
I_=0= %&
!%"'( )
+
= !,-.O "
$'"!!"°/N012>3 456N!++$
×N7Y89k:6 ;<< N<= =N > @5AB AN!.')
×N<= > N5Ayz{= !.'.×N=>C =NDE56N56DWFG^HIJK
!$"_=L Mq
= ]u0±M NIxOPQ xOyz RSTU0VWNX°Iq
= ]u±MYXZ
r0 [\0
!%" ]v ^ _\` Ca b±W XN3cde_=0 f±MNgmQ,
&%'./6,78
(
!
STU
!
S5总分核分人
河北省2016-2017学年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人教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号
考生禁填
缺考生由监考员用黑色墨水笔
条形码粘贴处
填写准考证号和填涂右边的缺
考标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
8
答案
题号
1314
151617
18
19
20
答案
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祖国完成统一后
D.三大改造完成后
2.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
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
华的尝试。这场与邻国并肩的战斗是
A.抗日战争
B.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
D.抗美援朝
3.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C.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1953-1957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翻译人员中的58%致力于工程技术方面的翻译,只有14%的人
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在此期间
A.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D.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62年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报告的重点检查了1958年和
1959年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混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界限的错误口号”,“违反客观规律,助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第1页(共6页)
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等。下列被检查的口号中,属于“违反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
发展的错误口号”的是
A.“公社食堂万岁
B.“发奋读书是走白专路线”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6.物理学家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粮食亩产会有多少 》的文章,他写道:“前年卖粮用箩
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篇文章发表于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的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8.下表是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增长率的比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被誉为“世
界经济的奇迹”,造成这种“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
增长率2.5
2.1
2.0
2.1
2.9
A.新中国成立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9.《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首壮丽赞歌—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难历程》一文讲述
和分析了学术界纠正历史上强加给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一系列“罪名”的过程。文章中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是指
A.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B.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形成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
10.右图反映了安徽省风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民族区域制度的实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
D.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结果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1l请根据小明同学为进行研究学习而搜集的右侧资料,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B.社会主义法律的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
C.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
12.200年到2016年的7年间,香港地区《(邓小平理论解读》
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2016年世界银行对183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