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03 00:1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童鞋们,当遇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经常会放烟花来庆祝。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你知道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找出答案。答:火药;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13课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成本高、利用率低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胶泥
刻字烧制
字模排字
固版印刷
拆版 (毕昇的活字印刷)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体会毕昇的创新“新”在哪里?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相比,可以重复使用,更省时省力省钱,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北宋泥活字
木制活字王祯转轮排字法元中期
铜制活字元 代 3、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4、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过程及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指南针及火药的应用: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
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
的工具,称为“罗盘”。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技术。
南宋时:广泛运用于航海技术。为何在两宋推广? 1.指南针的发明 2.指南针的外传
宋代,阿拉伯人在世界上四处奔走,带走了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传到了世界很多国家。
具体过程: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北宋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知识是十二世纪(南宋时),通过西辽经陆路传到西方的。” — 英国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从上面的材料一、二当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指南针应用的(意义或影响)1.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美洲印度好望角麦哲伦海峡炼丹家的炼丹
活动发现火药5.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
军事领域。(竹管突火枪)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
竹筒,发明了火铳为何在宋元得到广泛应用? 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竹管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相关史事北宋震天雷6.火药的外传及影响 火药和火器传入的影响:
1.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3.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还是我们!造纸术 13世纪阿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国近代思想家培根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或背景)
①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2.陆路交通发展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③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材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鸡

驿3.海路交通发达 背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表现:①宋海路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表现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4.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影响: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据这部游记的记载,他深受忽必烈的信任,曾代表朝廷巡视江南各地,还在扬州做官。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知识拓展1.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4.对外交往发展;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5、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知识整合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A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D4.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 )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D5.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6.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B.推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