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与妻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至情至性。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3、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教学重点、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理解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意思,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理解作者崇高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林觉民的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说我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在中国近代,有一个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板书课题:《与妻书》www.21-cn-jy.com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意思,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理解作者崇高的革命精神。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www-2-1-cnjy-com
2、写作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来源:21cnj*y.co*m】
3、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
qīng wù gòu hè dí
卿卿 如晤 能彀 相和 的的
wǎn jiē nüè bàng xiào
婉解 嗟夫 虐民 依旁 使之肖我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聆听遗言,感受至情至性
同学们,本文是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他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的忠诚。
活动二: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具体理解这篇书信的意思。
1、翻译方法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2、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对女方的称呼。 竟:完毕。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 彀:同“够”。
充:扩充,发扬。 体:体谅,体察。
婉:婉转,温和而曲折。 盖:原来,原本。
禁:禁受。 望日:阴历每月十五日。
切切:形容声音轻细。 有身:怀孕。
寸管:指毛笔。 第:但,但是。表示转折。
肖:像,似。 当:将,将要。
和:以声相应。 旁:依傍,依靠。
的的:真实,确实。 模:揣摩,体会。
拟:揣度,推测。 钟情:多情。
眼成穿而骨化石:这里用来形容夫妇离别两地相思的痛苦。
率性就死:毅然踏上死地。 后日:今后的日子。
偶我:以我为配偶。 抑: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3、积累通假字
(1)几家能彀(“彀”通“够”)
(2)念今夜四鼓(“念”通“廿”)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4、理解一词多义
(1)语
何事不语 说,动词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话,名词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告诉,动词
(2)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信,名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写,动词
(3)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自身,名词
且以汝之有身也 身孕,名词
(4)竟
竟日不出门 全、终,形容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动词
(5)其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吾望其言是实 那,指示代词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规劝,“一定,千万”
汝其善抚之 副词,表示祈使、希望,“要”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示揣测,“大概”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他,代腹中胎儿
望请其指教 她们,代词
(6)所以
所以敢先汝而死 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的原因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因此
(7)与
与妻书 给,动词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8)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用,介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并且,连词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凭,介词
必以告妾 把,介词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而,表修饰
第以今日之事势观之 拿,介词
汝不必以无侣悲 因为,介词
5、理解词类活用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2)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汝幸而偶我(偶,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5)汝泣告我 (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6)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7)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8)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6、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
原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21教育网
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21·cn·jy·com
原文: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文: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2·1·c·n·j·y
原文: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译文: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原文: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1-c-n-j-y
译文: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版权所有:21教育】
原文: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译文: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原文: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译文: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
原文: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原文: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译文: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原文: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译文: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象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悲痛极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
原文: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了就好。
活动三: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你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点拨: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2、书信中林觉民表现出哪几种感情?
点拨:
(1)对妻子的至爱。
(2)对革命的忠诚。
(3)诀别时的悲痛。
活动四: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同学们,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这篇绝笔信为什么感人。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封信的?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作者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这封信的。从“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等语句看出来。
2、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那么,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点拨: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至爱?
点拨:“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吾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4、作者对妻子是那么的爱,为什么要准备为革命赴死?
点拨:“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将奈之何?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总之,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21*cnjy*com
5、“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6、作者“爱汝”与“勇于就死”,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在革命者林觉民看来,又是统一的,你能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吗?
点拨:“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活动五:合作交流,体会写作特色
同学们,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篇书信饱含真情,读来悲壮感人,那么作者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和手法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点拨: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感情充沛,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第一段“吾作此书时,尚有世中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整段都在抒情,抒发的是一种悲情。
第2段“吾至爱汝……勇于就死”抒发的是豪情。
第3段“嗟夫!……不能忘汝也!”抒发的是亲情。
第6段“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与梦中得我乎!”抒发的是依恋之情。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
文章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道理进行了深入的议论。
2、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你找出几个体会其表达效果。
点拨:
(1)“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2)“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 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21·世纪*教育网
(3)“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出处:21教育名师】
(4)“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5)“破镜能重圆?”“破镜重圆”,事见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21cnjy.com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表现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反映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希望我们能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热爱伟大的祖国。21*cnjy*com
六、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革命烈士留下的诗文,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操。
2、写一篇《与妻书》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与妻书
爱情
吾至爱汝
吾真不能忘汝也
爱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爱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0张PPT)
与妻书
语文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可以说我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在中国近代,有一个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意思,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理解作者崇高的革命精神。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写作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写作背景
这次起义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展示重点词语读音:
卿卿 如晤 能彀 相和 的的
婉解 嗟夫 虐民 依旁 使之肖我
qīng
wù
gòu
hè
wǎn
jiē
nüè
bàng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dí
xiào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同学们,本文是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他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聆听遗言,感受至情至性
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的忠诚。
聆听遗言,感受至情至性
翻译方法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卿卿:
竟: 彀: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充: 体:
婉: 盖:
禁: 望日: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对女方的称呼。
完毕。
同“够”。
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
扩充,发扬。
体谅,体察。
婉转,温和而曲折。
原来,原本。
禁受。
阴历每月十五日。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切切: 有身:
寸管: 第:
肖: 当:
和: 旁:
的的: 模: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形容声音轻细。
怀孕。
指毛笔。
但,但是。表示转折。
像,似。
将,将要。
以声相应。
依傍,依靠。
真实,确实。
揣摩,体会。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拟:
钟情:
眼成穿而骨化石:
率性就死:
后日:
偶我:
抑: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揣度,推测。
多情。
这里用来形容夫妇离别两地相思的痛苦。
毅然踏上死地。
今后的日子。
以我为配偶。
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1)几家能彀
“彀”通“够”。
(2)念今夜四鼓
“念”通“廿”。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靠近。
积累通假字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1)语
何事不语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理解一词多义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说,动词
话,名词
告诉,动词
信,名词
写,动词
(3)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
(4)竟
竟日不出门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自身,名词
身孕,名词
全、终,形容词
完毕,动词
(5)其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卒不忍独善其身
吾望其言是实
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望请其指教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他们,代词
自己,代词
那,指示代词
副词,表示祈使、规劝,“一定,千万”。
副词,表示祈使、希望,“要”。
副词,表示揣测,“大概”。
他,代腹中胎儿
她们,代词
(6)所以
所以敢先汝而死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7)与
与妻书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因此
……的原因
因此
给,动词
跟,介词
和,连词
给,动词
(8)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必以告妾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之事势观之
汝不必以无侣悲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用,介词
并且,连词
凭,介词
把,介词
而,表修饰
拿,介词
因为,介词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2)瓜分之日可以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理解词类活用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4)汝幸而偶我
(5)汝泣告我
(6)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7)当尽吾意为幸
(8)卒不忍独善其身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偶,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
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
书。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象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悲痛极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原文: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译文:
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了就好。
结合注释,理解文章意思
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你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吗?
点拨: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2、书信中林觉民表现出哪几种感情?
点拨:
(1)对妻子的至爱。
(2)对革命的忠诚。
(3)诀别时的悲痛。
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同学们,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这篇绝笔信为什么感人。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封信的?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作者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这封信的。从“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等语句看出来。
2、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那么,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点拨: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至爱?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点拨:“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点拨:“吾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4、作者对妻子是那么的爱,为什么要准备为革命赴死?
点拨:“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将奈之何?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总之,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点拨: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5、“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6、作者“爱汝”与“勇于就死”,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在革命者林觉民看来,又是统一的,你能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吗?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点拨:“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仔细品读,感受至情至性
同学们,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篇书信饱含真情,读来悲壮感人,那么作者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和手法呢?
合作交流,体会写作特色
1、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合作交流,体会写作特色
合作交流,体会写作特色
点拨: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感情充沛,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
第一段“吾作此书时,尚有世中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整段都在抒情,抒发的是一种悲情。
第2段“吾至爱汝……勇于就死”抒发的是豪情。
第3段“嗟夫!……不能忘汝也!”抒发的是亲情。
第6段“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与梦中得我乎!”抒发的是依恋之情。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
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
合作交流,体会写作特色
文章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道理进行了深入的议论。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2、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你找出几个体会其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点拨:(1)“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 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3)“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4)“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5)“破镜能重圆?” “破镜重圆”,事见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表现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反映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希望我们能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热爱伟大的祖国。
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革命烈士留下的诗文,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操。
2、写一篇《与妻书》读后感。
与妻书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爱
爱情
吾真不能忘汝也
吾至爱汝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爱国之情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