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__测量平均速度76p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__测量平均速度76p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04 15: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物理 八年级 上册(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4)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分钟)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 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自学指导 (3分钟)
阅读课本P23-24 的内容,并把重点内容用笔画出来,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自学检测 (6分钟) 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必须________,即选定某路程s,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v = s/t?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
①把小车放在_________, 金属片放在_________, 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_______。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_____________滑下到撞击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③根据测得的________, 利用公式_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_________________ 。
④将金属片移至_____________,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________。
⑤测出小车从_________滑过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___________ ,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面顶端斜面底端刻度尺路程s1斜面顶端金属片时间t1s1、t1v=s/t平均速度公式v1斜面的中部距离s2斜面顶端斜面上半段路程s2时间平均速度公式v2思考:在教材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三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 不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0.150.12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 = ____m/s0.20 斜面的坡度不同、选取路程不同等。 3. 斜面坡度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为什么?


4. 小红在测量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 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 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小车也有可能不会运动;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会增大时间测量的误差。 不对。因为小车有一定长度,所以测量路程时,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尾量到尾,否则计算会出现错误。 6.下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要收集的数据是_____和_____。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___(填“大”或“小”)的坡度。根据数据记录,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 _____m/s。若s2正好是s1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______m/s。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 ____。 0.180.150.225速度公式v=s/t路程时间小快 1. 右图所示,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_s。338.4当堂训练 (25分钟) 2. 观察下图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s。0.171.1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______ cm, tBC= ____ s,vAC= ___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 。v = s/t小4.0010.03大 4.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B 5.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0.31.00快 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A 7. 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C 8.(2012?内江)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 Km,平均速度为 ( )m/s.(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12011.1 9.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9 km,最后用5 min行驶84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 )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454.6B 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1.5m/s B.2m/s C.1m/s D.2.5m/s
12.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CC 13.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1m/s???B. 15m/s?? C. 2m/s?? D. 1.5m/sDA 15.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路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B 16.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则在全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A BttC小结: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速度为v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7. 甲、乙两个人从同一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一半时间内跑,在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一半路程上跑,在另一半路程上走。他们跑的速度相同,走的速度也相同,则 ( ) A.甲先到终点
B.乙先到终点 C.甲、乙同时到达
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A 18. (1)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路程时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路程时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v1+v2) /23v1v2/(v1+2v2) 2v1v2/(v1+v2) 19.(2012?滨州)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20. 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5km/h B. 50km/h C. 100km/h D. 150km/h BB 21.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22. 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C24 23.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24.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 20m/s B. 10m/s C. 8m/s D. 都不对AC 2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35km/h B. 40km/h
C. 45km/h D. 50km/hD 26.课外活动时,小明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运动.在某次训练中,他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小明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m/s.6 27. 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后退起跑线10m,乙仍在起点同时进行赛跑,则 (   )
A. 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 甲先到达终点
C. 乙先到达终点 D. 无法判断
28.(多选)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
A. 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 乙先到达终点 C.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D. 甲先到达终点BA C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 结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板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注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进行中……(记录结果要有单位)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扩展性实验小资料: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实验: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S1S2金属挡板设计实验:s3t3t2t1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金属片进行实验金属片实验数据:0.6m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实验数据: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上半段路程:0.3m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实验数据:0.31.50.20.120.15【分析与论证】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