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六年级上人教版12保护文物课件 (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六年级上人教版12保护文物课件 (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7-05 14: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保护文物了解文物走进博物馆家乡的文物文物的分类如何保护文物文物祖国的呼唤勿忘国耻圆明园原貌故宫珍藏 唐三彩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1]?。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 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900℃即可。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在古代是冥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发现唐三彩。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发现: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
特点: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黄 花 梨 圈 椅 (明)这对明晚期的黄花梨圈椅宽100.7厘米,宽59.6厘米,深46.4厘米。圈椅靠背板的下端浮雕如意纹,如意纹内刻一条鲤鱼在波浪中跃起,靠背板的上方透雕一条飞龙,取鲤鱼跃龙门之典故。鹅板,嵌板下有浮雕花纹的牙条支撑,一对扶手成“S”形,美观又十分罕见。座面为硬席面,底枨为步步高赶枨。前腿和大边间卷口牙子。
圈椅的椅圈多用弧形圆材攒接,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采用素光圆材,只在正面牙板的正中和背板正中点缀一组浮雕的简单花纹,立根立柱另安,造型大方,流畅,富于变化,其等级高于其他椅式,极受世人推重。
圈椅又叫太师椅。“太师椅”这个名称最初始于南宋初年,据说是秦桧时兴起的,也是中国家具中唯一一种以官名来命名的器物。太师椅在宋代是交椅的一种。书载,当时有个叫吴渊的京官,为了奉承时任太师的秦桧,出主意在他的交椅后背上加了一个木制荷花状托首,称作“太师样”,此后仿效者众,遂名太师椅。明代,这种交椅渐被圈椅取代,故名圈椅为太师椅,到了清代,民间已将所有的扶手椅都称作“太师椅”。
黄花梨-又名“降香木”、“海南黄花梨”。以我国海南省产为最佳。多为明清两朝木匠用做高级家具木料。圈椅以明朝制品为代表。故黄花梨圈椅以明朝皇宫的为极品。
圈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为古典优秀器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那优雅的轮廓,和谐的比例,适宜的尺度,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具体以下四点:
黄花梨圈椅的特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它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当我们看一件家具,判断其是否是明代家具时,首先要抓住其整体感觉,然后逐项分析。只看一点是不够的,只具备一个特点也是不准确的。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 如果一件家具,具备前面三个特点,而不具备第四点,即可肯定他说,它不是明代家具。后世模仿上述四个特点制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期。随着当时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园林和住宅建设也兴旺起来,贵族、富商们新建成的府第,需要装备大量的家具,这就形成了对于家具的大量需求。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郑和下西洋,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档木料,这也为明代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洁明快,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式样极为丰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经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对称式,如一桌两椅或四凳一组等等,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质地坚硬、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装饰线脚做工细致,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设计是一种创新过程,但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设计师应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全面了解中国古典家具,挖拙潜在的设计要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如果在设计中一味地模仿与照抄中国古代家具的造型样式是不会设计出好家具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明代的家具制作工匠、设计师们总是拿古代家具作为设计的样板,强调古代文化的话,他们是不可能设计出“简洁流畅”享誉中外的明式家具的。
这个设计不是复古,也不是历史的虚无,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汇、碰撞、融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设计师在这种交汇、碰撞中进行协调、平衡,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又不失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作为设计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领会其深刻内涵,掌握其内在气质,中国的传统思想历来追求完美、圆满,讲究“天人合一”的理性。只有把这些思想注入到设计师自己的思想中去,才能在设计中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又不会脱离民族的特色。在根植于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生产工艺,大胆开拓创新,在发展中继承,继承中发展,使我们的家具既有传统的艺术特质,又不失鲜明的时代个性,给传统的艺术风格以新的生命,让新的中国家具风格风靡世界。
五 彩 鱼 藻 纹 瓷 罐 (明)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高:46厘米 口径:19.8厘米 底径:24.8厘米
所处时期:大明时代陈列品 出土时间:1955年 出土地点:北京东郊
历史渊源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在景德镇御窑烧造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3万件。
这件大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明代继各种单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嘉靖五彩较前代更加光影夺目。五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是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这件五彩鱼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龙 门 石 窟 大 佛 (唐)洛阳龙门石窟大佛
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整个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
石雕,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 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整个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玉 凤 (商)玉凤这支玉凤是个装饰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曾六迁其都,最后由盘庚迁都于殷,即今之河南安阳小屯村。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在殷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妇好墓就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生前显赫一时,大约死于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死后庙号为“辛”。妇好墓随葬品非常丰富,出土玉器、铜器、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象牙器等工艺品共1928件,还有海贝6800余枚。妇好墓玉器数量很多,达到755件,品类齐全,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及杂器等一应俱全。这件玉凤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
相传,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在吃了玄鸟(即凤)的蛋后,才生了契。这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殷人也就自命为凤的后裔。玉凤的出土为研究早期的凤鸟信仰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材料。 这件玉凤身躯扁平,形体修长,亭亭玉立。引颈回首,好像振翅欲飞,弯弯的身躯,外缘凸张,内缘凹曲,凤冠高耸,尖喙如鸡,长尾舒展,双翅微张,显得体态婀娜,灵动有致。整件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玉质莹润,神态迷人。玉凤胸前有两孔,腰间有一突起的圆钮,上有小孔,可佩带。凤身上的小孔反映出了商代以前的人们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镂空、钻孔、抛光技术。镂空有“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钻孔的方法一为管钻,多用于璧、环和镯的中心部位;二是桯(ting)钻,多用于为佩带而设计的小穿孔。玉器之所以有晶莹的光泽,大概是用兽皮或丝织品蘸水加细沙对玉面进行了抛光.玉凤,体轻薄,侧身回首,弯曲如C形。圆眼,尖喙,顶饰三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饰。腰部有突起圆钮,上穿孔,可系结。以商代典型的减地阳文技法表示翎羽,两面纹饰相同。 作品呈黄褐色,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长的尾部正在向一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饰。整件雕塑的线条优美流畅,洋溢着一股活泼、清新的抒情气氛。在技术手法上,采用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法,并经过了反复的琢磨。 这件作品表现的虽然是神异的动物 ,但其体态自然优美,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它柔美而清新的风格在商代艺术那凝重、威严、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愈发显得珍贵。 此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商代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玉凤,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凤的形象,重点刻划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突出了凤的特点,而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都是商代玉雕典型的特点。 精美绝伦 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象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 玉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释。
关于玉与凤 中国原始时代的玉器主要应用于作战,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物。到商朝,玉器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玉也成为当时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著名的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它们造型各异,品种齐全,尤其以雕琢成人物和动物形象的装饰品最为出色。其中,雕成动物形象的玉器有数十种,有的是圆雕,有的是浮雕或玉片。尽管一些玉饰体积很小,但雕琢得极为生动。工匠们以高超的琢玉技巧,随心所欲地传达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神态。《玉凤》是其中最有代表性作品之一。 凤之始者,龙在凤先 凤、龙都是古人想象中的祥瑞动物,龙凤是中华民族肇始的化身,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不过他们并不是同时降临人间。早在五千年前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开始塑造龙的形像,把龙树为心目中的神,而凤则是商代的新创,是殷商人崇拜的对象。 玄鸟生商 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帮助大禹治水的殷契是凤的后裔。殷契的母亲简狄在户外洗澡时,吃了玄鸟(即凤)卵而怀孕生了契,即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长大后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成为殷商的始祖。殷商崇信玄鸟,因而商代的青铜器上铸有很多变幻无穷的凤纹图案。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妇好对凤的极端重视。圆明园圆 明 园 -- 正 大 光 明
圆 明 园 -- 远 瀛 观
圆 明 园 --蓬 岛 瑶 台
圆 明 园 -- 牡 丹 台
圆 明 园 -- 九 州 清 晏
圆 明 园 -- 鸿 慈 永 诂
圆 明 园 -- 海 晏 堂
圆 明 园 -- 方 外 观
圆 明 园 --方 壶 胜 境
圆 明 园 --别 有 洞 天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蛮的烈火将一座名为圆明园的世界建筑奇葩化为灰烬。146年过后,金铁木执导的纪录片《圆明园》完成了对这座“万园之园”的一次影像再现,对与之相关的历史横断面进行了一次艺术梳理,让我们在影像中回溯历史,在历史中审视,在审视中反思。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皇家园林“前世今生”的电影,也诉说了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法则。影片在叙述进程中,时时刻刻将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极其清晰地将圆明园何以遭到毁灭的原由告诉世人。自视为天朝之国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来一个多世纪技术踏步不进,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统治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这种夜郎自大的自负心态直接衍生了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在乾隆年间达到农业社会的繁荣时,西方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肆扩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美洲摆脱殖民统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方的发展与东方的停滞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于出使中国的英国人马嘎尔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数十年过后,马嘎尔尼的论断得到了应验。1860年,英法联军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北京城,作为帝国之主的咸丰皇帝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大清国门至此被强行打开,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由此揭开序幕。 历史与现实双重证明,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民主与和平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类最纯粹的善意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政治权力面前它显得异常地苍白。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讨西伐,就不会出现以一已的力量颠覆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政治事件。同理,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血的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假借文明的名义,强盗们点燃的野蛮大火烧尽了一座举世无双的世界建筑瑰宝。然而,野蛮的大火烧不尽她的华贵,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城里,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十二生肖兽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原圆明园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该“水力钟”的全称“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的两旁的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此时,景象蔚为壮观。
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目前已经回归的有五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除猪首外,其他四件铜像的回归均与拍卖有关。2000年4月底和5月初佳士得和苏富比在香港的春季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现身。当时这两家拍卖公司拍卖流失文物的做法,引起了香港和中国内地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最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毅然参拍,以774.5万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港币竞得猴首,而虎首则以1544.475港币成交(价格均包含拍卖公司佣金)。 2007年9月初,苏富比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消息传出,各界哗然。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并提出应以公益方式实现马首回归。关键时刻,港澳爱国企业家、国宝工程顾问何鸿燊博士于9月20日在拍卖会举行之前以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国家。 惟一没有拍卖公司介入、而是以公益方式回归的是猪首铜像,不过也与何鸿燊有关。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铜像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收藏家同意将猪首铜像转让给该专项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向该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 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有五件已经回归,另外五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一直不知所踪,鼠首和兔首铜像极有可能是最后的两件。 佳士得宣布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估价均为800万至1千万欧元,总价高达人民币2亿元。 圆明园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