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4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课文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用“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计’和‘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两个具体的事例体现了老狐狸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深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课文也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金色的脚印》所处单元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也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如《灰雀》、《小狮子爱尔莎》等,也有过观察和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查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鸠十)。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
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
老狐狸
小狐狸
正太郎)
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交流读后的感受。
3、围绕学习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写什么事情?同桌交流,取几个小标题。
4、汇报初读情况。
(1)
两名同学上台板演。
(2)
师小结:
大家写的是不是都是这几件事情呢?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这几件事情。(指着学生的板书一一说)
(3)
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提示概括的技巧)
(4)
师小结学习这样的长课文的方法。
三、讨论交流,细细品读
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问: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的?
⑵师小结:这些叠词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环境,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板书:环境)就是这种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小狐狸当时的孤独无助、凄凉。
⑶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把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2.从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的四件事情中,选择其中一件细细品读。
要求:边读边做批注,说说自己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⑴学生汇报:我选择的是……,我从这里感悟到……
⑵老师指导品读,如:从哪些词语中,能给你特别的感受。(四个场景一一品读)
从“做窝”这件事情的引导学习中,点出对比的手法的运用。(板书:对比)
⑶品读后,引导修改小标题。(如:舍命引狗
冒险做窝
……
)
⑷师小结取小标题的技巧:简洁、能够表现出老狐狸当时的一种情感。
3.体会、品读人与动物的情感。
⑴承上启下:这四件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正太郎,也打动了我们。除了这四件事情,课文中还有哪些事情让我们特别感动的呢?
⑵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品读关键词句。
(如:正太郎给老狐狸送食物、老狐狸救正太郎)
4.总结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完成板书。
5.品读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
⑴学生齐读这3个自然段中的前两段,思考:事情到这里,应该结束了,狐狸一家团聚了,很喜庆的场面,但是课文最后还留了一段,为什么?
⑵齐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问:读了这段话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呢?
⑶
出示第二自然段,师生对比朗读。
从对比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呢?你觉得这样一段话在这里有没有必要加呢?
⑷师小结:这里的金色光芒象征了狐狸一家又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也象征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板书:象征)
同时,这个“金色的光芒”又和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相呼应,又起到点题的作用。(板书:呼应
点题)
⑸再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四、总结中心思想,领悟学习方法。
⑴“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它们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⑵学习方法:我们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重点抓住文中有些什么角色?主要的事件有哪些?文中的环境跟角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对比、象征、呼应等手法的运用,那样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作业:课外练笔(二选一)
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24.金色的脚印
老狐狸
救↙
帮助↖↘救
小狐狸
←
正太郎
救(共36张PPT)
同学们,在你们心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假如你相信狐狸是狡猾、奸诈的,那么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会改变自己对狐狸的看法的。
金色的脚印
2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几件事为主线,以正太朗与狐狸之间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品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重点)
3.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难点)
椋鸠十:(1905~1987),原名久保田彦穗。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曾任鹿儿岛县立图书馆馆长、鹿儿岛女子短期大学教授等职。作品以动物小说为主,是日本少年动物小说的开拓者。
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山大王》和《老鼠岛的故事》等。
走近作者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炸
zhá(油炸)
zhà(爆炸)
缝
féng(缝补)
fèng(缝隙)
多音字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讲述了老狐狸给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日益亲近,并救了正太郎的故事。
警惕:
无影无踪:
惦记:
理解词语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造句:冬天天气干燥,大家要提高警惕,预防火灾。
一点踪影也没有。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造句:小兔子转眼间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造句:我总是惦记着一个人在家的奶奶。
年过花甲:
耀眼:
延伸:
理解词语
年龄已超过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造句:老人虽然年过花甲,但是身体非常的好。
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造句:一道耀眼的强光射过来,晃得人睁不开眼。
延长;伸展。
造句:一条笔直的公路一直向前延伸着。
目不转睛:
黯淡:
兴高采烈:
徒劳:
理解词语
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造句: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
昏黑。
造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逐渐暗淡了。
指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造句:中秋佳节,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团聚在一起。
无益地耗费劳力。
造句:囫囵吞枣地读书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最终徒劳一场。
居然
竟然
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的意思。
“居然”着重指结果与预想的相反。常用语主观愿望和结果不一致。“竟然”着重指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1.谁也没想到,一向老实的他居然干出这种事。
2.谁也没想到,本次百米赛的冠军竟然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个子。
辨析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正太郎家的佣人抓到一只小狐狸。
第二部分(第4-21自然段):写小狐狸的父母为救出它在地板下做了窝,和正太郎日益亲近并在一次失足受伤时救了正太郎。
第二部分(第22-24自然段):“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狐狸留下一串金色的脚印。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狐狸留下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
串珠问题: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2.正太郎为狐狸做了哪些事?
3.狐狸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金色”蕴含着怎样的美好感情?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结构相同的叠词连续出现,客户处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小狐狸所处的境遇。“嗥叫”是大声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声叫着,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察觉到它是无助地叫着“妈妈——妈妈——”,着清脆的、悲伤的声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
概念: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指表达上在含蓄、曲折中蕴含着道理,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法通过句子本身理解其自身确切含义的句子。
“窍门”: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必须通读上下文,读懂整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再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句子含义便会显现出来。例如本课对“金色”的理解,就可以联系前文老狐狸为小狐狸做的一切和正太郎对待狐狸的态度来理解,我们就能体会到“金色”所寓意的美好情感了。
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品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想一想那只大狐狸为什么这样做?你从大狐狸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再次细读,自然有一种信息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么做!
动作描写
生死攸关之时,是小狐狸的爸爸妈妈救了正太郎,这时正太郎会怎样想呢?请代表正太郎对小狐狸的爸爸妈妈说几句话吧!
示例:谢谢你们救了我,我们真不该捉小狐狸。人和动物应该在一起相亲相爱,做好朋友,而不是互相伤害。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小狐狸要回来,让你们一家团聚的!
说说写写: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金色的脚印”表面是指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金色”一般用来形容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是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核心问题:
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为什么说狐狸留下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引开看家犬、咬铁链、在地板下做窝、啃木桩。
串珠问题:
2.正太郎为狐狸做了哪些事?
投放食物、要小狐狸、放了小狐狸。
3.狐狸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正太郎同情、可怜小狐狸,老狐狸对正太郎陌生甚至有敌意;后来,正太郎给老狐狸投送食物,开始慢慢熟识并日益亲近;接着老狐狸在正太郎失足受伤时,救了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并放了小狐狸,他们的关系更进一步友好、密切。
4.
“金色”蕴含着怎样的美好感情?
蕴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
课文结构
金色的脚印
起因
佣人抓回一只小狐狸
经过
老狐狸
正太郎
喂奶
做窝
咬木桩
骨肉亲情
搭救正太郎
知恩图报
投送食物
关爱动物
结局
要回小狐狸
把小狐狸送回大自然
课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老狐狸在救小狐狸的过程中与正太郎之间的故事,写出了正太郎和狐狸一家产生的深厚感情,赞扬了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推荐阅读
独耳大鹿(节选)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三人迷迷糊糊走进了悬崖的半腰处的一个山洞里,习惯黑暗后,我们发现洞里不足一米远的地方,三十多只鹿和十五六只猴子聚拢在一起,鹿互相紧挨着身体躺着,猴子跪坐着围成一团。鹿群柔软的皮毛,干爽、温暖的肤色,激起了我们“活下去”的强烈愿望。我们不顾一切地冲进鹿群,把冻透了的身体紧紧地靠向鹿身。鹿群并没有出现骚动。
国学诵读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认为龙、凤凰、麒麟和龟是有灵性的动物,把它们称为四灵,作为祥瑞的标志。除了龟以外,其他三种都是传说中的动物,是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动物的象征意义:仙鹤象征长寿,孔雀象征美丽,狐狸象征妖媚,鱼象征年年有余,喜鹊象征喜庆,猫头鹰象征祸事。
老狐狸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使我们明白,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呢?另外,我们还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喀嚓(kā kē)
踱来踱去(dù duó)
冲着(chōnɡ chònɡ)
门缝(fénɡ fènɡ)
惦记(diàn diān)
柞树(zuò zhà)
炸豆腐(zhá zhà)
佣人(yōnɡ yònɡ)
√
√
√
√
√
√
√
√
二、仿例写词。
1.光秃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大摇大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冷清清
热乎乎
无影无踪
踱来踱去
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1.( )小狐狸想跟老狐狸走,(
)它被铁链拽住了。
2.小狐狸( )见老狐狸,( )不停地哼叫着。
3.正太郎( )给老狐狸投送食物,( )把小狐狸放回了山林。
4.( )老狐狸敢白天来看小狐狸,( )猎狗白天是拴着的。
虽然
但是
一
就
不仅
还
之所以
是因为
四、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仿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嘴巴正____________张开着。
2.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着口水的
恶狠狠地
狐狸妈妈不得不从孩子身旁走开。《金色的脚印》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亲情,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探研式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体会动物间的亲情,谈感受。
【教学准备】
1、影片《狐狸的故事》片断。
2、课文中重点词、句。
3、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电影片断引入课题《金色的脚印》。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影,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先来欣赏一部精彩的电影片断。
生观片: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多美的脚印(板书、脚印)今天我们要学的还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读。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脚印是金色的?
师:我们应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
生:读书。
师:我们在初读课文时,要先弄清什么?
生:先搞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今天我们就以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带着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去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想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意独立学习时带上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好词、优美句子。
⑵学生独立学习。
⑶汇报学习结果。
①生:课文讲了一只小狐狸被捉,正太郎十分同情,引来老狐狸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同时它们得到了正太郎的帮助,与正太郎建立深厚感情,以至在正太郎摔下悬崖昏迷时,老狐狸救了他,正太郎最终让小狐狸一家团聚的事。
师:通过刚才的独立学习你们还了解哪些知识,讲出来与同学分享,有问题请大家帮助。
②生:我在第二自然段找到一个多音字,这里读露(lu)露出,另外还有一个孤零零(ling),有的同学读成口语零(ling),请同学注意。
师请她教同学们读两遍。
师: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在读书过程,读得怎么样?
生:十分细心!
生:我找到子几个好词“光秃秃、孤零零、冷清清”,这几个词使句子表达更具体,我知道了今后在写作中多用好词,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1:我找到了一个好句子,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没有把小狐狸孤独、可怜的情境读出。
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2:有感情地读此句。
生3:我能读得更好!
……
师适时投影学生提出的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
其它同学帮助解决……
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合作学习。
2、深入理解课文:
同学们通过独立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已经有了各方面的收获,特别是弄清了课文大意,小狐狸被捉,老狐狸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
[4]
[5]
[6]
[7]
⑴老狐狸想出哪些办法救小狐狸?
⑵正太郎怎样帮助它们?
⑶你有何体会?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
汇报结果: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师适时板书:
咬铁链、咬木桩
体现了它们(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板书),正太郎为狐狸一家送食物,以及在最危险时刻,老狐狸救正太郎,它们已成为朋友,体现了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板书)。
3、解题:
投影画面《雪地上一串串脚印》读画面上课文最后一段话反复品味,体会正由于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永不放弃,生死相依的精神和正太郎主动帮助狐狸们与它们和谐相处,才使狐狸们的生命继续延续,使爱有了意义,这些是最值得我们去珍惜,最宝贵的东西,所以用“金色的”(板书)来赞美这件事,课文因此取题《金色的脚印》是对人性美和动物亲情的高度赞美!
三、拓展
1、文中的小狐狸得救了,我们只爱护小狐狸吗?生谈:
⑴我们要保护熊猫、大象……
⑵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⑶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
⑷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师: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我国在1988年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可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与保护动物不协调的现象,你们知道哪些?生汇报:
⑴人们随意捕捉小蝌蚪,孩子们买来玩。
⑵野生动物摆上餐桌。
⑶人们大量捕杀藏羚羊,牟取暴利。
⑷非典的流行,对人类的危害……
同学们把自己亲眼看到、听到、从电视新闻、网上了解的内容倡所欲言。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们想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一个什么道理,请大家写一句话,能打动别人的心,写得好,还要读得好!
生动手在课文后写一段话。学生汇报:
⑴我要向正太郎学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⑵动物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手拉手,让地球母亲充满生机。
⑶这个世界上,谁是我们最好,最亲爱的朋友?是谁?是地球母亲和人类一起孕育出来的动物!动物本是人类永远的朋友,而人类是怎样对待动物,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桌子,为了使自己得到金钱,把它们身上值钱的东西变成财富……无论人类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面对那些灭绝的动物,都要忏悔!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世界的生命永不停息。
……
四、总结
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相信每一位在场的听众都已被深深地感动!
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让动物成为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在歌声中结束)《金色的脚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文中小男孩正太郎家里的佣人从山上捉来了一只小狐狸,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曾先后给小狐狸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窝,咬木桩,老狐狸的表现深深感动了正太郎,于是为狐狸一家投放食物。后来小狐狸被送给了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文章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同时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的道理。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佣人、柞树、嗥叫、踱来踱去”等词语。(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狐狸一家以及他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说学法
教学时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为主,采取自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思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
以读代讲,朗读形式多样化,全员化。通过启发点拨法,情境渲染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课外延伸等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
四、说教学过程
在拿到课文以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文本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两大主题:即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情感,然后我决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课外搜集资料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以文本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三个维度设计了下面四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环节二:抓住重点,研读体会在课堂上,我把重点概括为四个有深度的问题: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2、老狐狸在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3、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为什么说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
同桌合作、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总结出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主要做了:给小狐狸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窝、咬木桩三件事情时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当时的心理感受,用小组汇报读的方法朗读体现他们心情的重点词句,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在学生讨论交流第三题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时,同样让学生抓住正太郎在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和一些让人感动的做法去朗读,课堂说话训练,感受人与动物的真情,另一方面我播放了表现动物亲情、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通过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只有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最终让学生理解到这里的金色指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让学生也能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延伸。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环节三:课堂拓展,升华主题
以上几个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学习目标,但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第三环节,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再观看表现动物亲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加深理解,使教学的主题得以升华。
环节四:课后巩固,
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将课内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写一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结合课文内容中反映的两大主题和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点把板书设计为:
(正太郎)人和(狐狸一家)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