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第29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第29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05 14: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9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 ) 荷( )锄 道狭( ) 草木长( )
混( ) 楫( ) 蒸( ) 羡( )
二、用要求填空。
1.《归园田居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21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huì) 荷(hè)锄 道狭(xiá) 草木长(zhǎnɡ)
混(hùn) 楫(jí) 蒸(zhēng) 羡(xiàn)21·cn·jy·com
二、用要求填空。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三、阅读。
(一)
1.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www.21-cn-jy.com
3.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二)
天空
2. D
3.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2·1·c·n·j·y
(三)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1cnjy.com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