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2017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历
史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灭陈,完成统一
C.隋炀帝登基
D.开凿大运河
2.《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指的是
A
B
C
D
3.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他称赞的是哪位皇帝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开创科举制度
5.一首《青藏高原》引起了无数人对西藏的向往,你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什么时候成为我国行政区的吗
A.元朝
B.明朝
C.
唐朝
D.汉朝
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如表所示,反映的史实是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黄巾起义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
300
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下图)。邮票中曹雪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
A.《西游记》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10.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词
B.诗、曲
C.词、曲
D.词、小说
11.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12.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定都大都
D.统一全国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加强国防事业
③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南宋
C.宋与西夏
D.辽与北宋
15.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郑和
C.戚继光
D.岳飞
16.宋金议和后双方的分界线是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汉水至大散关一线
D.黄河至大散关一线
17.“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8.如下所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金门出发→包围赤嵌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郑和七下西洋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巡视东北
19.下列从隋至清朝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元——明——清
B.隋——辽宋夏金——唐——五代十国——元——明——清
C.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D.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明——元——清
20.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8分,24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
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
顾炎武
(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2分)何时正式诞生?(2分)有何作用?(4分)
(2)材料一中“文士多愿应进士科”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2分)
谁创立了殿试制度?(2分)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明朝的什么措施?(2分)有何影响?(2分)
22.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2分)到何时最后完成?(2分)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23.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4分)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2分)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2分)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2分)这个政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2分)
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1)行省制度开创于哪个朝代?(2分)
【综合国力】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海外贸易三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6分)
【科技文化】
(3)明清之际,科技发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哪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分)作者是谁?(2分)
永定区2017年春季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0
BBBCA
DADCC
BACDD
ABCC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8分,24题12分,共60分)
21.(1)科举制度。隋炀帝。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唐太宗。武则天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22.(1)人口、粮食增加;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南宋
(3)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气候优越等
23.(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派出遣唐使。
(2)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3)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侵略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
24.(1)元朝。
(2)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任写1例)
交子出现,商业的繁荣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著作:《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