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五年级上人教版20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五年级上人教版20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7-12 16: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第二课 瓷器
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
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瓷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商代。 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
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釉里红瓷器是一种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称作“釉下彩”。它色泽鲜明,纹饰丰富。 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色彩之意。纹饰复杂,但层次清楚,红艳夺目,十分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