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0 14: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组教学设计比赛
《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
3.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搜集有关橡树、工程师等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你有什么感想呢?
同学们,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小村庄的人们那样目光短浅,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树木。今天我们来学习《路边的橡树》,看看围绕那棵路边的橡树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路边的橡树》。
二、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
橡树名片
橡树(又称栎树或柞树),壳斗科植物的泛称。其果实称橡子,木材泛称橡木。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很长,它有高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也好吃,是松鼠等好玩动物的上等食品。研究发现,位于美国加州的一棵侏鲁帕橡树已经生存了至少1.3万年,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活生物。
三、倾听课文,学会生字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
注意:“楔”读xiē,不读qiè,“蹄”读tí,不读dì。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木+象──橡”、“氵+历──沥”、“
?+帝──蹄”。
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橡xiàng
延yán



xiē
沥lì


尚shàng
5、生字组词大挑战。
橡(橡树)
延(延伸)
拔(挺拔)
楔(楔子)
沥(沥青)
蹄(马蹄)
尚(高尚)
四、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谁读的准确流利,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一下。
点拨:概括方法,人物+事件+结果。
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2、你知道文中的马路为什么有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吗?
点拨: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
3、我们如果要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应该如何分呢?
点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路过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齐声朗读,了解故事的开端
同学们,大家一起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在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一条怎样的路?
点拨: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2、除了上面的特点外,你认为这条路还应该怎样,才会更好走,更省时间?
点拨:这条路还应该笔直。
六、书声琅琅,探寻路边的橡树
同学们,我们现在大声朗读2—7自然段,合作探究围绕路边的橡树发生了什么事情,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我们评选出答题小能手。
1、是谁指挥修这条路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是工程师指挥的,从“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看出来。
2、在修路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情让大家停止了工作?
点拨: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3、路旁的橡树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让你想到什么?
点拨: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粗壮、结实、挺拔”让人想到橡树在草原上生活(很多年了),橡树经历了(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橡树生命力(顽强)。
“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让人想到橡树外形非常(美丽),在为草原(站岗),保卫(我们人类的家园)。
4、面对这样的橡树,你会如何做呢?
点拨:我会保护这棵橡树,让它永远生长下去。
5、“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他们为什么都不说话呢?
点拨:工程师此时也注意到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 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6、“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长久地”说明了什么?工程师又为什么叹气呢
点拨:“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应该如何做呢?所以工程师叹气。
7、工人们为什么也沉重地叹着气?
点拨: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心里非常担心橡树被砍掉,所以沉重地叹着气。
8、“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你认为工程师会用怎样的语气说?为什么?“橡树也不可以砍。”你认为工人们会用怎样的语气说?为什么?
点拨:“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平静)的说。
因为他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事实。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激动)的说。
因为他们爱护橡树,恐怕工程师下令将橡树砍掉。
9、工程师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
点拨:让公路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绕过,这样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10、“‘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这时候,工程师和工人们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点拨:工程师和工人们都非常轻松愉快,因为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修好了公路。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评选出答题小能手。
七、大声齐读,理解故事的结局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现在我们大声齐读最后两段,回答下面问题:
1、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点拨: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怎样赞叹的?
点拨: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3、“高尚的心”指的是什么?
点拨:指的是工程师和工人们善良、尊重生命,保护了路边的橡树。
4、“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了什么?
点拨: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5、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好走吗 为什么大家还赞叹呢?
点拨:不好走,因为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了路边的橡树,所以人们赞叹。
八、合作交流,获得生活启发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会获得怎样的启发呢?思考下面问题:
1、如果你路过这条公路,你会怎样赞叹呢?
点拨:修筑公路的人太善良了,热爱每一棵树木,注意保护环境,值得我们学习啊!
2、如果你是路边的橡树,你会如何说呢?
点拨:谢谢善良的工程师,谢谢善良的工人们,是你们让我继续站立在田野上,我会更加努力生长,变得更美丽,给大家带来更多清新的空气。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花草树木呢?
点拨: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不折花,不践踏草坪,不攀爬树木,将每一棵花草树木当做我们的好朋友,让它们茁壮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补充词语。
修建
(
)
埋进
(
)
(
)的公路
(
)地赞叹
(
)的橡树
(
)地叹气
2、我会填写量词。
一(
)公路
一(
)灌木林
一(
)橡树
一(
)楔子
一(
)高尚的心
一(
)工程师
3、我会仿写句子。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仿写:
4、工程师和工人们将路修成了马蹄形,为什么还得到了人们的赞叹?
十一、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路边的橡树》,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现在,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希望我们也要保持一颗高尚的心,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板书设计】
8、路边的橡树
橡树
挺拔
公路
笔直—马蹄形
保护树木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由复习上节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入新课,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自学课文,课上让学生展示课前能自学会的知识、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养成了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在课文学习中,我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设计答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新颖有趣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提供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