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
A.
B.
C.
D.
2.2016年3月31日,第三批在韩36位中国人
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中韩双方在2014年和2015年已成功交接共505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这些志愿军战士,被誉为
A.和平卫士
B.钢铁卫士
C.党的好战士
D.最可爱的人
3.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4.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5.《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7.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右图是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一篇通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传统农耕技术的创新
C.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D.“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
9.邓稼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被赞誉为
A.节约标兵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铁人
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粹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11.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A.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15.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6.2014年6月,中国海军的四艘先进舰船出现在由美国主导的23国参加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早在1971年,我国就自行研制出了
A.核潜艇
B.导弹驱逐舰
C.导弹护卫舰
D.航空母舰
17.毛泽东说,“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陆军、空军、海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18.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封面人物,上面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其反映的新闻背景是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
B.新中国成立后,中美正式建交
C.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判断中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利
19.下面图片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20.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1.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题为“中国种子”,袁隆平院士担任中国企业联合馆的形象大使。袁隆平被誉为
A.两弹元勋
B.杂交水稻之父
C.中国航天之父
D.激光照排之父
22.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批准“863计划”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2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A.学前教育
B.六年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24.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始于
A.乒乓球运动
B.射击运动
C.排球运动
D.体操运动
2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2分)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二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2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图A人民日报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图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图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分)
27.(14分)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阶段的中国农民
图一农民拔除地主地界碑
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三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农村执行的什么政策或举措?(3分)
材料二
1958年的中国农村
图四
农民用小高炉炼铁
图五农民在公社食堂里吃饭
图六《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哪一幅所反映的内容是虚假的?(1分)当年我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3分)
材料三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3)观察材料三,描述从A到C,从C到D,从E到F,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影响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当年,小岗村18个红手印,开启了一个火热的年代,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直到今天,在农村地区,还广泛流传着“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的说法,话虽朴素,却蕴含着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
——詹勇
2013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
( "
\t
"_blank )》
(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有何认识?(2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了法国和美国。
——摘自曹文柱
杨宁一主编《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况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4分)
(2)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0
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3分)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分)
29.(12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1分)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2分)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1分)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拔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2分)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D
3.C
4.C
5.C
6.B
7.B
8.D
9.B
10.C
11.B
12.D
13.D
14.B
15.B
16.B
17.A
18.D
19.C
20.A
21.B
22.C
23.D
24.B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答案要点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一点即可得2分)
(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2分)
变化:从敌对状态到走向关系正常化。(2分)
(3)排序:CBA(2分)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一点即可得2分)
27.(14分)答案要点
(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2)图六是虚假的(1分)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分)
(3)描述:A到C,从E到F粮食产量迅速增长;(2分)从C到D粮食大幅减产。(1分)
关键因素:国家实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答出基本意思即可。2分)
(4)农民要有创新,国家的政策、科技要创新。(2分)
28.(12分)(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2分)
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2分)
(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2分)(仅答出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召开得1分)
(3)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地区的开展到推广全国;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一点2分,满分3分)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满分3分)
29.(12分)答案要点
(1)1951年(1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1分);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1分)
(2)
“一国两制”(1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分)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分)
(4)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其它言之有理亦可,一点1分,满分2分)
在沈阳桃仙机场,礼兵手捧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
“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国人来了)
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