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0 15: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
2017.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
)(A.任凭
B.无论)寒风猛吹、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在体内积zǎn
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zhuì
满粒粒珍珠,内心不禁生出一种想要用手chuō
破它的冲动。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好像有一种充Pèi
的能量要喷薄而出(
)(A.可是
B.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积zǎn
②zhuì

③chuō

④充Pèi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填空。
(
)(A.任凭
B.无论)
(
)(A.可是
B.于是)
2.根据课文内容。(6分)
①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诗家清景在新春,
。(
《城东早春》)
3.名著阅读。(5分)
(1)写出选文中A的姓名,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段文字所展现的经典情节。(3分)
再说A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A寻思:“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A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A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塑造的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这个情节中显现出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智取生辰纲”中晃盖、吴用、公孙胜、宋江等人精心策划了蒙汗药计策,致使细心无比的杨志也轻易上当,丢失了重要的生辰纲。
C.《水浒传》中“道服裁粽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朱武。
D.《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4.仔细观察右面的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并用简洁
的语言揭示其寓意。(3分)
(1)标题:
(2)寓意:
第二部分(4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分)
6.下面哪一项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感情基调上最为接近 (2分)(
)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B.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7-9题。(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赞,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B.俟其欣悦(等)
C.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漏)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撰长书以为贽
C.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9.作者成年之后求师过程中的艰苦表现在哪几方面 (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1题。(6分)
江泌,字士清,济阳考城人也。父亮之,员外郎。泌少贫,昼日斫屧①,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性行仁义,衣弊,恐虱饥死,乃复取置衣中。数日间,终身无复虱。母亡后,以生阙供养,遇鲑不忍食。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历仕南中郎行参军,所给募吏去役,得时病,莫有舍之者。吏扶杖投泌,泌亲自隐恤。吏死,泌为买棺。无僮役,兄弟共舆埋之。领国子助教。乘牵车至染乌头,见考翁步行,下车载之,躬自步去。
(《南史·江泌传》)
[注]①斫屧(zhuó
xiè):做木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4分)
(1)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2)见老翁步行,下车载之,躬自步去。
11.在读书这件事上,宋濂和江泌两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7分)
擦去留守儿童“眼前的灰黄”
莫洁
①2月21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结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意味着短暂的天伦之乐结束,生活又要照旧。“爸爸爱你,但我又必须要离开你。”近日,外出打工的一对父母写给留守儿子的一封信感动了不少人。
②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存,不得不骨肉分离,没有情感慰藉和父母保护的“被留守”儿童,就这样成长在有各种隐患的环境中。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等新闻并不鲜见。“没有红,没有绿,眼前只有一片灰黄”,一位留守儿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③基本没有什么卫生的概念和习惯,害怕和陌生人说话,不会也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更遑论接纳自己……借由一档情感观察秀节目《闪亮的爸爸》(第二季)的摄像机镜头,留守儿童“成长的烦恼”得以直观呈现。令人难忘的一幕是,参加情感观察秀的嘉宾给学生上课,让他们画出自己最爱的一位亲人。有的孩子画着就大哭起来,长期缺乏情感依靠和亲子教育让他们找不到情感的宣泄出口,亲人故事哭诉中满溢的孤独苦闷和对亲情的渴望,让每个观看者久久不能平静。
④不独同情和悲悯的情愫,在更深层面上关注、爱护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作为一档综艺观察秀,《闪亮的爸爸》选择将焦点对准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群体,“慢”下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痛点,为他们与父母之间建立心的沟通桥梁,这种现实关照和人文关怀是社会共治的鲜明注脚。
⑤没有爱与希望的浇灌,错过了每个孩子的萌芽期,恐怕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花自凋零”了。一档节目可以把现实推到台前让人关注,也可以激发起更多向度的公共讨论和帮扶尝试,但要还留守儿童正常的童年和青春,仅靠一档或几档节目的关照和公众同情的眼泪,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⑥让儿童不再“被留守”,让关照国民基本需求的制度提升到社会共识的水位线,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在政府资助下,更多像拍摄地云南泸西县城子村小学那样的新校舍拔地而起,但构建严密的责任制度、激活补偿机制、提供充足的教育保障等更有效有力的行动,还要加速再加速。
⑦再全能的政府,也有力所不逮、触及不到的角落和末端。填补治理空白,有赖于一些成熟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发挥作用。据了解,借助“互联网+”,支教平台的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吸引更多有爱心和才艺的年轻人加入支教行列。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相比物质的捐助,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精神培育与文化滋养的需求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通过社会协作创新途径,对留守儿童展开心灵看护与调适,需要投入更多思考。
⑧“心灵的留守”更让我们揪心。同在一片蓝天下,希望这些孩子能同样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多一些真挚平等,多一些实际行动,给留守儿童更多关怀与温暖。
(选自2017年2月《光明日报》)
1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13.文章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14.文章认为该如何“擦去留守儿童‘眼前的灰黄’”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5-19题。(16分)
父亲
姜琍敏
①早些年,如果你在马路上,偶遇一辆电单车,左冲右突地掠过你车头,请不要生气。骑车人已是古稀老者。他不得不骑得飞快的原因,在于他车后架上那捆刚批来的报纸。他要赶紧回去分发、零售、一份份送进订报户信箱。紧接着,还要再去取下一批。不同的报刊到得有早有晚。他便掐准时间,到一批取一批,取一批,卖一批。年年如此,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②这老者是我的父亲。倔强、勤劳、一刻也闲不下来的父亲。
③父亲退休后并不缺钱花,却在小区里开了个小书店。进、销、送,基本独自操劳。书卖不动,就出租,书出租也出租不动了,就盯住报刊做。但父亲这种做法实在太辛苦。明明有人统一代送报刊,但那样的话,报刊到得晚,还要付代送者报酬。父亲总是骑车自取。夏日的高温有时超过40℃,他照骑不误。冬天的风雨有时把他浇个透湿,他哼也不哼一声。去年骑不动车了,这才换了辆最低档的电单车。父亲原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却硬是日复一日地顶了下来。
④我在外地帮不上忙,年年劝他别干了;他的同事、学生也多劝他罢手,他总是呵呵一笑:这样蛮好,又便利邻里,又充实自己。再干一年吧。可一年又一年,至今已将近10年了。
⑤父亲卖报,是他命运的选择,也是他性格的必然。从前的父亲,原是苏州大学的系总支书记。再前推,他还是1947年参军的老干部,渡过江、打过仗,当过军代表。尔后调干读书、当讲师、兼教授;出过书、挨过批。基本经历和所有同时代的老干部没多少两样。所不同的是,别人退休后含饴弄孙、品茶读报或发挥余热兼这兼那的居多。而一头扎进报刊堆里叫卖起来的,大概只有他一个。以劳碌为荣,以刻苦自己为乐;事无贵贱之分且从不知享受为何物,这是他的一大特征。
⑥印象中的父亲,头发早就白透了,一脸的温和,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但除了衣袋里插着的两支笔和下班时夹着的讲义夹,和现在得空时在报摊上戴着老花镜读几行报,你没法从他身上找到更多大学教师或领导的斯文相。不修边幅,一年四季几乎从不见新衣服上身,是父亲的又一特色。少时曾有同学上我家,见父亲穿着土布工作服在院中挥汗拉锯,诧问道:原来你爷爷是木匠啊
⑦没错,父亲确曾堪称木匠。少时家中的一多半桌椅橱拒是父亲打的。除此之外,贫困年间的父亲还常年在大院中种拾边地、养鸡养鸭以贴补家用。心地善软的他,还养过好几只检来的弃猫弃狗,并在水缸里养鲫鱼、养泥鳅;搬进楼房后,又摆弄了满满一阳台花草。也许因了这缘故,再加上心地坦然,劳动锻炼的结果吧,70多了,却仍然硬朗的父亲,还能把车子骑得飞飞的。
⑧有年春节我回家,远远看见父亲在小区里急急穿行,送报纸上门。身上穿着的,是我淘汰给他的皮外套。皮面上已磨出斑斑划痕,拦腰还束根布带子。我没有闪避,而是迎上去帮他送报。现在我早已不以父亲的外观或劳碌为耻了。相反,我为我勤劳一生的父亲骄傲。因为我早已为父,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扬子晚报》)
15.详略得当能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篇文章描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请完成表格。(3分)
详写

略写

在大院中种拾边地、养鸡养鸭
养弃猫弃狗
养鲫鱼、养泥鳅

16.第⑥段画线句从什么角度描写父亲的不修边幅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父亲,头发早就白透了,一脸的温和,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但除了衣袋里插着的两支笔和下班时夹着的讲义夹,和现在得空时在报摊上戴着老花镜读几行报,你没法从他身上找到更多大学教师或领导的斯文相。不修边幅,一年四季几乎从不见新衣服上身,是父亲的又一特色。
17.对父亲卖报送报,“我”的态度有何变化 文章写这种变化有何作用 (4分)
18.文章对“倔强、勤劳、一刻也闲不下来”的父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19.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中的“人生的真谛” 结合全文分析。(3分)
第三部分(40分)
20.作文。(40分)
请以“那
记忆犹新”为题,并请在横线上补上一个词或短语,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2.不要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