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期末测试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
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
)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
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
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①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②显示出多层次性
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
④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成立于
1868
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
1911
年到
1918
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
2
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
展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中华民国政府提倡国货
D.欧洲帝国主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
5.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
①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②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企业每况愈下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企业重新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④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⑤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
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
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7.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
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
A.飞梭
B.万能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8.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
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9.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
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
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10.1946—1949
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
50%。到
1970
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
1555
亿美元,占资本
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1.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主要依据,它
①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
展
②增强民众“欧洲意识”
③开始了欧洲统一市场的运作
④使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下面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根本目的是维护资
本主义制度
④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
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
活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15、19
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16、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
B、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
C、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17、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
策
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
各国:(
)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
B、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
D、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B、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20.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就政治角度而言其原因在于(
)
A.两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两国的国王都具有海外扩张的野心
C.两国的封建势力都很薄
D.欧洲其他国家尚处于分裂状态
2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下列事件或现象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
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0
年
4
月
14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观察下面的中国经济发展趋
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右图是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它是考文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
14
世纪的原教堂在二战中被
德国空袭所摧毁,只剩下外墙和尖顶。1962
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后西欧诸国
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
利用美国的援助
②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
③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④
利用经济的非军事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2010
年
6
月
30
日-7
月
3
日,以“技术提升经济合作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
APEC
中小企业技术交
流暨展览会将在福州举办,这是福州市首次举办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展会。下列对
APEC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APEC
成立于
1989
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
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
2001
年成功举办了
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APEC
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25.
1999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
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正确的应该是(
)
①
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②
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③
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
国家
④
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
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在经
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②
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③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美国国会众议院
2010
年
3
月
21
日深夜通过历史性的医保改革法案,实现奥巴马总统的头号施政目标,
使美国向“全民医保”迈进一大步,这是美国社会福利制度
45
年来最大的变革。以下对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
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
使一些国家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④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29.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
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
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30、“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
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
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
结论是错误的
③
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
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
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
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恩斯理论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
影响?(4
分)
材料二、1953
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社会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4
分)
材料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
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漫画:“My
god
!
It
is
unfair”(“天哪!这不公平!”)
看法二、“……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发现。连南极冰
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
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请回答:
(
3
)、你赞同材料三中的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选其中一题
解答,两个都答只按第一题给分,6
分)
32
(16
分)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
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
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
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
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1872
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
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
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
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2
分)有何特点 (2
分)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 (2
分)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3)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4
分)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4
分)
33.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
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
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
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
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
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
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
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
1914
年至
1922
年
8
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
为
4
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
8
个厂,日产面粉
8.6
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荣氏企业
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
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
16
个。
材料四
20
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
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
1902
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
粉业?(4
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2
分)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
件有哪些?为什么
20
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4
分)
选择题
1‐‐‐5
BCADC
6‐‐‐10
ABBBA
11‐‐‐15
ADCAB
16‐‐‐20CBDBA
21‐‐‐25
BDABC
26‐‐‐30
CADBC
31(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促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黄金时
期”(或促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2)贫富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看法一: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理由: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往往获利较多;发展中国家经济
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看法二:经济全球化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理由:科技进步(或信息技术发展),可以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
日常生活。
32.
答:(1)模式:自然经济,
特点: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两点即可)
(
4
)
关系:农业是本,商业是末
政策:重农抑商
33.(1)1902
年兴办实业的主要原因有: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实业能使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机;在
沪、港、粤期间看见外资企业获利颇丰,认为办实业能赚大钱。首先投资面粉业是由于:清政府规定面粉
行业可以免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破坏了农业,北方出现粮荒,同时在中国的联军以面食为主,这些使面
粉的市场很大;投资小,见效快。
(2)资金问题;当地封建乡绅势力的破坏和阻扰工厂建设,他们认为工厂破坏地方安定,破坏了风水;销售
问题。
(3)表现在一是工厂的规模扩大,二是工人人数大大增加,三是从面粉业向纺织业发展。迅速发展的原
因有: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极大鼓舞了荣氏兄弟发展实业的热忱;抓住了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减轻了对中国商品的输出和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
时机。20
年代受阻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