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1 14: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舍本逐末”的观念
C.“盐铁专卖”的政策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唐末)今制度驰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豪,以为私属。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B.政府不抑制兼并
C.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封建土地私有制
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商品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5.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7.“如果考虑到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第一个伟大发现即美洲大陆的发现乃在西班牙的赞助下取得,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而似乎更自相矛盾的是,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竟是在于,葡萄牙人在地理知识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进,并正确地估计出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的。”这段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哥伦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
B.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领先于西班牙
C.哥伦布错把美洲当成印度的原因是西班牙地理知识的欠缺
D.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必然的
8.“在17世纪初期,它具备了国家发展的许多要素,诸如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陆军训练有素,海军实力雄厚,而它的地理位置当时也看不出对它有何不利之处。恰恰相反,纵横交错的河网为它对付西班牙提供了天然屏障(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而濒临北海,又为它利用富饶的鲱鱼资源提供了通路。但一个世纪之后,它面对几个强敌,却在保卫自己困境中挣扎。”文中“它”指的是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荷兰
9.“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作者意在说明
A.哥伦布没有真正到达过今天的美洲
B.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C.新航路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西方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10.居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墨西哥因此有“玉米故乡”之称,他们也将自己称为“玉米人”。今天我们能吃到金黄的玉米得益于
A.达 伽马的印度洋之行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行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1.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13.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14.(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 B.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
C.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
15.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
铁路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71年
1886年
电灯
1882年
1906年
A.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C.
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D. 近代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
16.“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D.民族工业的产生
17.下面是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18.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至25%。此状况
A. 加剧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B. 有利于保护中国民族工业
C. 因列强掌控中国关税所致
D.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9.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这些情况
A. 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B. 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
C. 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D. 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21.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
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22.《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政府大力支持 B. 具有地域性
C. 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 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23.《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4.“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25.下表为近代中国某省(区)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空缺部分的数字最可能是
时期
1875-1895
1896-1911
1912-1913
1914-1918
年平均注册数(个)
0.55
2.5

5.6
A. 0.3
B. 4
C. 6.5
D. 12
26.“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他们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 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 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 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 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27.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做法是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28.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
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
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
29.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区域分工,经济单一
C、高度集权,侵犯人权
D、片面强调国家利益
30.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材料题(共2题,40分)
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十一章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准备
1、重商主义成为趋势
2、市场成熟,竞争有序
3、统治者行为得到约束
4、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5、矿产资源优越丰富
——根据《世界经济史》目录选
材料二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为增强自己的军事积累而由美国发动的技术革命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但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1991年的海湾战争表现了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出了五项“工业革命的准备”(即英国工业革命产生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4分)
(2)材料二为什么着重强调“煤和海外殖民”两项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性?(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8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和科技等方面分析“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的原因?(8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
(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6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B
D
C
D
6-10
A
A
D
C
C
11-15
D
C
B
C
B
16-20
B
C
B
D
C
21-25
C
A
C
C
B
26-30
B
B
B
D
C
二、材料题
31.(1)补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任答两点得4分)
(2)原因:以煤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动力需求;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3)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任答两点得4分)。
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任答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原因①苏联没有抓住没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③苏联领导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④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的经济。(8分)
32.(1)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6分)
(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分)
(3)同意,理由: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不同意,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观点2分,理由4分。其他理由只要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