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原子的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原子的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13 15: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脉 络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重点)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α 粒 子 散 射 实 验
1.汤姆生原子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设想原子是一个球体,带正电的部分均匀地分布在其中,质量很小的电子则像布丁中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内(图3-2-1).
图3-2-1
2.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显微镜和荧光屏.
(2)实验现象: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1.α粒子散射实验主要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2.金箔的厚薄对实验无影响.(×)
3.α粒子大角度的偏转是电子造成的.(×)
卢瑟福为何选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
【提示】 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了α射线和β射线,并且,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是具有很大动能的带电粒子,适合做轰击金属的“炮弹”.另外,金具有较大的密度和很好的延展性,能够做成很薄的箔片.
1.实验背景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做的一个著名的物理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否定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1)质量远小于原子的电子,对α粒子的运动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应该发生大角度偏转.
(2)α粒子在穿过原子时,受到各方向正电荷的斥力基本上会相互平衡,对α粒子运动方向的影响不会很大,也不应该发生大角度偏转.
(3)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否定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3.大角度偏转的实验现象分析
(1)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α粒子质量,所以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2)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只能是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按照汤姆生原子模型,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的两侧斥力大部分抵消,因而也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更不能使α粒子反向弹回,这与α粒子散射实验相矛盾.
(3)实验现象表明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上,否则,α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B.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可以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移动
C.荧光屏上的闪光是散射的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的
D.荧光屏只有正对α粒子源发出的射线方向上才有闪光
【解析】 本题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其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对于D项,考虑到有少数的α粒子因为靠近金原子核,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D错误,A、B、C正确.
【答案】 D
2.(多选)如图3-2-2为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2-2
A.相同时间内在A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相同时间内在B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时稍少些
C.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
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解析】 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大于90°,极个别α粒子反弹回来,所以在B位置只能观察到少数的闪光,在C、D两位置能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极少,故B、D错误,C正确.
【答案】 AC
1.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时,应注意是“绝大多数”“少数”还是“极少数”粒子的行为.“大角度偏转”只是少数粒子的行为.
2.α粒子散射实验是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关键.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这一宏观探测,间接地构建出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
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1.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而电子则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中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3.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中子数.(×)
1.原子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有何特点?
【提示】 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绝对值相等.
2.原子核的大小在整个原子中占有多大的比例?
【提示】 原子半径数量级是10-10m,而原子核半径数量级是10-15m,二者相差10万倍之多,故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是很小的.
1.两种根本区别
核式结构
葡萄干布丁模型
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
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
2.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原子核的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非常接近它们的原子序数.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
4.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10-15m,两者相差10万倍之多.
3.(多选)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
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
【解析】 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电子对它的影响可忽略,故A错,B对;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很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D对.
【答案】 BCD
4.(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α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α粒子(  )
A.更远离原子核
B.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
C.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
D.动量的变化量较大
【解析】 由于原子的体积远远大于原子核的体积,当α粒子穿越某一个原子的空间时,其他原子核距α粒子相对较远,而且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也可以近似相互抵消,所以散射角度大的这个α粒子并非由于受到多个原子核作用,B错;由库仑定律可知,α粒子受到的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α粒子距原子核越近,斥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大,即散射角度越大,A错;当α粒子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时,动量的变化量就大,即速度的变化量就大,则散射角度就大,C、D对.
【答案】 CD
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在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关于描述α粒子的有关物理量情况正确的是(  )
A.动能最大
B.势能最小
C.势能最大
D.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解析】 α粒子和金原子核都带正电,库仑力表现为斥力,两者距离减小时,库仑力做负功,故α粒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系统的能量守恒.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力电问题分析
1.库仑定律:F=k,用来分析α粒子和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力.
2.牛顿第二定律:该实验中α粒子只受库仑力,可根据库仑力的变化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3.功能关系:根据库仑力做功,可分析动能的变化,也能分析电势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