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B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B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2 13: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B)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uǐ
zhài
chí
yán
zhū
wèì
léi
ɡǔ
chénɡ
xiànɡ
(
)
(
)
(
)
(
)
(
)
màn
zi
tàn
tīnɡ
zhī
yuán

du

shì

(
)
(
)
(
)
(
)
(
)
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6分)
理直气(


)无不克

)无不胜
负(
)请罪
完(
)归赵

)心协力
神机(
)算
天(
)地设
 1.诸葛亮的
令人惊叹不已。
 2.明天的比赛,我们一定要
,争取第一名。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8分)
1.为难(

A.
不好;
B.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C.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
  2.推荐(

A.
辞让,脱卸;
B.使事情开展;
  
C.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3.
理直气壮(

A.
大,有力,强盛;
B.
增加勇气和力量。
4.
天造地设(

A.设立;布置;
B.筹划;
C.假设。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周瑜很聪明。
周瑜心胸很狭窄。(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李明对老师说:“我叫李明,是从重庆转来的。”(改为转述句)
五、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6分)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孔明借东风——
3.关公赴会——
4.徐庶进军营——
5.梁山泊的军师——
6.孙猴子的脸——
六、课文回放。(10分)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廉颇,
的蔺相如,
的鲁肃,
的诸葛亮,
的武松,
的孙悟空。
2.《将相和》的“将”读
,在文中指
(谁),“相”读
,在文中指
(谁),“和”读
,意思是
。文章讲了三个小故事:


,其中
是起因,
是结果,写了将相由

再到

七、阅读积累与运用。(32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
)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
)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于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剖开,里面(仍然
果然)有一块宝玉。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
)是卞和所献,(
)这块玉就被成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3分)
3.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4分)
 欺君之罪:
 象征:
4.这块宝玉有什么特点?(2分)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二)阅读《谁是最优秀的人》回答问题。(19分)
谁是最优秀的人
①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②助手连忙答道:
“我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③“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④“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⑤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⑥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
助手恳切地说
哪怕找遍五湖四海
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⑧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⑨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⑩“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
给第7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2.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中第一个“蜡”比喻(
);第二个“蜡”比喻(
)。(2分)
4.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2分)
A.对助手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5.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确的说“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如果有,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4分)
6.
文中画“  ”的句子,我是这样理解的:苏格拉底为
而失望,而徒弟是为 
对不起他自己。(2分)
7.文章第二自然段,助手说“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2分)
8.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那些启发?(4分)
八、习作。(22分)
缩写《谁是最优秀的人》,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