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本与学情整合下的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说明认识立体图形数一数 比多少上下前后 左右1~5的认识
和加减法6~10的认识
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
和加减法20以内进
位加法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知识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
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能力目标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情感目标课时安排6~10的认识
和加减法:20 认识图形
2课时第一单元 准备课主备人:单元分析
课时解读练习设计
回顾与反思
目录地位
作用课时
分配内容
结构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第一单元分析单元
内容第2—8页“数一数”和比多少,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2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学情分析:滨海汉沽中心小学数学学科学情调查与分析——年级——班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第一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观察画面比多单元内容结构同样多 数一数教学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探索交流: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准备课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课 时 解 读(数一数)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回顾与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比多少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3、理解新知 准备课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4、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5、填一填:
6、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等景物和场面,示范性地提出了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同样多等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这节课我自认为最大的亮点是选用的材料很简单,都是运用身边的资源。
《比多少》这一课是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
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充分体验和感悟“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逐渐理解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节课还要注意有些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数量不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喜欢玩的游戏,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