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教案+课件)-12.心声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教案+课件)-12.心声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3 07:34:39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12* 心 声
知识与技能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3.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有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
1.弄清“心声”的含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
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1.朗读教学法:课上朗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
2.小组合作探讨: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公开教学课的图片。
2课时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并因此产生了烦恼。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不公正正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比如今天要上的这篇课文《心声》中李京京遇到的这件事。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黄蓓佳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个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3.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四个: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4.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1)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5.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情节结构:→回家路上,(偷读课文))→次日放学,(听读课文))→公开课上),sdo5((终读课文)))
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①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②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着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并认真体悟,分析它们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万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学生交流上节课留的作业,交流后教师总结。
1.读小说要进入作品,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2.要从小说中走出来,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思考、发现真谛。
教师: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应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因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作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心声”的含义:(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李京京纠正赵小桢的朗读是否对,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走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4.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她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5.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心声》展现了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我从课文中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应该捧着一颗赤诚的心,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我们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努力。
《心声》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共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是小说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到“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第三部分到“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二、三两部分是小说的发展。
第四部分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
四个部分按时间顺序串在一起,诉说了一个少年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的心声。
(1)双线互动,构思巧妙。
这篇小说设计了两条线索,二者互动,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明线是时间,主要情节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暗线是李京京的家庭。他从小和父母分离,与爷爷住在乡下,后来回到父母身边,但经常成为父母不和的牺牲品。这样的家庭境遇使他很容易和《万卡》中的小主人公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要朗读《万卡》的原因。这条暗线,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容易吸引读者。
(2)大量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很多,充分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例如:第⑥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渴望,以及他纯真的童心和执着、倔强的性格;第⑨段的心理描写,表现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怕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情。正是这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3)运用映衬手法,展现人物命运。
小说以万卡的命运来映衬李京京的命运。文中万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现实和小说《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我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分析过程中围绕着主人公的苦涩生活,也就是小说的环境,抓住了小说的三要素设计主要问题,繁而不乱。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抓住文本又跳出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反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