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2 20: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28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
宗法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
魏晋九品中正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
C.
元朝设立中书省
D.
清朝设立军机处
4.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1%,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5.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借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6.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
B.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C.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
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
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9.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10.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下列对此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
C.
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
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11.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
A.
为德意志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B.
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
D.
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
12.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当代学者冯友兰得出这一结论的证据不包括
13.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B.
使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
C.
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D.
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
14.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1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6.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8.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A.
英国国民选举
B.
前任首相推荐
C.
国王直接任命
D.
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
19.下表是某国际组织的资料,该国际组织是
成立时间
1949年
组织宗旨
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总部驻地
布鲁塞尔
A.
北约
B.
华约
C.
欧共体
D.
不结盟运动
20.
尼克松在1972年接受专访时说:“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的观点表明
A.
两极格局没有存在的必要
B.
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
C.
势力均衡一定会带来和平
D.
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显现
21.朱塞佩 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自然地同这种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应该是
A.习惯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23.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4.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
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3大题,总分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
——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 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
―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统治者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13分)
26.(12分)民主政治会犯错误,但民主政治也能发现错误,并且以较小成本纠正错误。民主政治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
上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A曲线代表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B曲线代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任选图中A曲线或者B曲线,依据其演变的趋势,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7.(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
分)
(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9
分)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B
7.B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C
15.A
16.C
17.A
18.D
19.A
20.D
21.D
22.B
23.D
24.B
25.(1)内容:中原与周边民族保持一定联系的同时又对其持鄙视态度并保持相当距离;根据文明类型划分夷夏;华夏为宗主和文明中心;华夏以外的民族和势力被视为蛮夷。(7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原因:中原文明的先进性和周边地区相对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一统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的心态。(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变化:逐渐抛弃夷夏观念;萌发近代外交思想;有意建立近代外交机构;外交重点转向欧美国家。(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评价:是列强侵华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必然产物;加速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动了外交近代化;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6.(本题满分12分,观点3分,论证8分,逻辑1分)
观点:民主政治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
论证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最终,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
1932年,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口号赢得大选,就任总统后果断放弃自由主义政策,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的状态,摆脱了经济危机。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
论证2: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尼克松政府、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见效一时。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率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
1981里根上台后,采用新自由主义理论,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
27.(1)宋代不抑土地兼并使客户增多;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客户缺乏有效管控对社会安定带来影响;宋代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强干弱枝的军事方针。(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特点:依据财产、职业、地域进行户籍划分;(2分)户籍种类繁多。(1分)
作用: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国家稳定;促进了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