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社会行为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5.2.3社会行为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12 19: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行为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社会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节的内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这一观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对本节内容会很感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三维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
重点:社会行为的特征。营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因此,只有学生充分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难点:动物营群体生活的意义。之所以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哪些动物是营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生活的,所以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热情会很高,他们具有对群居生物共同特征的积极探索精神。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录像、演示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实现生本教育。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方法
利用多谋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讨论法
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活动参与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情境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三、说学法
仅仅教会学生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要让学生掌握观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动物生活的图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在一起生活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 由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资料,对群体生活的动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引出课题。
2、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是比较抽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的,如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直观的录像和资料,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索到的资源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1、这些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2、群居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特征?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源(如猴子的群体生活特点,蚂蚁的群体生活特点,狼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的介绍是否准确,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教师不做评论。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动物的社会行为》,根据几位学生的介绍以及视频内容,学生经过简单分析,很容易说出这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点,从而达成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本环节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利用课前预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多媒体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选择信息资源,课上交流讨论,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也亲近了实际生活。
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学生对社会行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和特征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很多动物都有结群生活的习性。有人认为动物成群后目标变大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因此对动物的生存不利;也有人认为动物成群能够集体防御敌害,有效地避开捕食者,因此对动物的生存是有利。组织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辩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了解了单独捕食有单独捕食的优点,群居生活也有其无法替代的长处,都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来的。通过激烈的辩论,突破了教学难点--动物结群生活的意义。 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知识储备展示的淋漓尽致,配以教师讲解,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动物结群生活的意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生活探秘,渗透科学
“当发生危险时,你知道蚂蚁是怎样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吗?”以问题的形式过渡到“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学习。在学生了解了动物之间的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使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再追问:那么,人类了解动物的这些特征有什么用途呢,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解动物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板书:结构简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社会行为
(蜜蜂、蚂蚁、猴、狒狒、鹿、象等)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
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
课后练习
探究
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练习
1.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那就是一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漂亮健壮的大公鸡和一只威猛的头羊。它不仅是群体的领导者,还往往享有取食、选择配偶上的优先权。其他个体多数时候要看“领导者”的眼色行事。
2.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3.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老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大家分享。
4.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藏猕猴、黑猩猩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5.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有很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进化以及人类复杂的社会属性,人类的行为成了行为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难以研究、最为神秘而又最具诱惑力的领域。但是,直至今日,人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仍是建立在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基础上的。
相似: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交流信息,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需要道德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通过复杂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