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范进中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难点
理解可笑的人物所反映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论辩法:圈点批注,充分感知文本;小组讨论交流,分组辩论,共同探究:范进中举悲哉?喜哉?
有关《儒林外史》的资料。
2课时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在选拔人才等方面起过推动作用,但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腐朽没落,这一制度也蜕变为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精神枷锁。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作了无情的针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之一——《范进中举》。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中年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在此创作了大量诗文与不朽著作,其中包括小说《儒林外史》。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儒林外史》是古代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1.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4)典型:胡屠户
(5)另有邻人
(6)本人态度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1)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精彩片段:第5自然段。齐读、品味描写的细腻、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2)范进发疯,疯得有层次:
①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②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③噫——好了——好
④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
⑤既形象展现范进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
在科举制度下,无数个封建知识分子一朝金榜题名,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巨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范进是如何变化的。
1.感知艺术形象。
(1)范进形象。
①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到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成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地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这样的反常,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②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2)其他人物形象。
①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②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和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③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与范进。
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
(1)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①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
②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
③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来用”的客气话?
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
(2)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
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
《范进中举》的核心是“中举”。“中举”即考取举人的意思。明清时代规定,每隔三年,在京城北京和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叫做“乡试”,录取的称作举人。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一旦名列举人榜,就意味着爬上了统治阶级的行列,从此就可以升官发财,作威作福了。作者通过描写封建士子范进在穷愁潦倒的境遇中,醉心功名,因中举而痰迷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和他在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鲜明对照,对八股科举制度和封建末世的世态炎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形象地说明了八股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戕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麻醉剂。
前一部分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范进穷困寒酸的生活。后一部分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的形象。通过对比,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1.精典的语言。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
2.前后的对比。
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对照,揭露人物虚伪丑恶的嘴脸,是这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胡屠户这个形象,作者就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3.侧面的烘托。
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很显然的。如果只作孤立的人物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了侧面烘托,那场景就够热闹,够可笑的了。侧面烘托又分两种,一种是零星地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地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
4.合理的夸张。
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的巴掌再也弯不过来等情节,都因作者运用了合理的艺术夸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起了更有力的更深刻的批判作用。
的市侩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了小说体裁的特点,先从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言行对比开始,既分析出胡屠户、乡邻、张乡绅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对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意识到范进的发疯有他的社会性和必然性。然后再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探究其发疯的原因。由可笑、可怜到可悲,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体会到小说的讽刺艺术。(共14张PPT)
yī
xūn
tiǎn
zhuó
wù
wǎn
zǐ
jiǎo
D
指教,教导
行业
家乡
很少
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世态炎凉
清醒后大哭
录贡监首卷
会试中进士
点广东学道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说明周进是一个脆弱、受科举毒害至深的书呆子。
自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了,
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了。
科举制度毒害了人们的灵魂,使整个社会人人都趋炎附势。
都是穷苦的读书人,无用的书呆子,读了几十年书还没有考中秀才;他们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
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19范进中举
基础积累
醉醺醺
腆
桑梓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
项是()
惟惟
喷头尖嘴猴
不省
谨具贺义致亲骨肉年谊世好
平起平座腆着肚子万惯家私一步一踱
望淋淋漓漓哭哭
同换为意思
钥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
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范进道:“
见教的是
每日杀猪的营生,
来,阎王也
判官在簿
条铁棍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
有
失亲近。”(
4)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
浅,不够你赏
4.有人学过《范进中举》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请完成下联和横批
联:忆往昔
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朝
类文阅读
发迹(节选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
切,只得用
看。不想才到“天”字
号,就撞死在地
都慌
道一时
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
重了。故此周客人中
我扶著他,你且到做
那里借口开水灌他
诺,取
来
稠涎来
扶著立了起来
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
回不死了,放
起来
你
不是疯了么
来耍,你
曾死
为甚
淘痛
号板,哭个不住
又
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见不是事
左一右,架著他
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
止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
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
他吃
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
客人道:“周
甚心事,为甚到
里这等大哭起来 ”金有余
老客有
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
读
年的书,秀才
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
话道著周
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又
客人道:“论这事
怪我们金老客;周
父既
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
金有余道:“也
这一条路。”又
客
看令舅这个光
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
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
运不济!”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
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 进场中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