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同步练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同步练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3 08:50:44

文档简介

24《寓言四则》同步练
(共30分)
一、阅读《杞人忧天》,完成文后问题(16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请写出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2分)
2.
解释下列词语。(3分)
(1)身亡所寄
亡(

(2)其人曰
其(

(3)奈地坏何
何(

3.
翻译(4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
杞人为什么忧天 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4分)
5.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3分)
二、阅读《穿井得一人》问答文后问题。(14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
先自度其足
(
)
(4)
遽契其舟(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
是吾剑之所从坠。
8.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分)
9.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一、1.
庸人自扰
2.(1)没有
(2)这个
(3)怎么办
3.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4.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得人。
5.
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征救严重的全球性生太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
6.
(1)到,等到
(2)说,讲
(3)量长短
(4)用刀刻
7.
(1)
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8.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9.
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共80张PPT)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文学常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文学常识
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
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
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
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
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
入中国。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
你了解文中的诸神吗?
宙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赫拉
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后脑勺中蹦出来的。
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
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宙斯的儿子)。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赫拉
宙斯
庇护
粘住
何遽
髀骨



zhòu

zhān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思考:
1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
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4.
本寓言寓意是什么?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神使赫耳墨斯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爱慕虚荣)
3.
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人们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5.
听了雕像者的上述语言后,赫耳墨斯的神情会怎样?
难堪,窘迫。
赫耳墨斯
雕像者
问宙斯像
问赫拉像
问自己像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算饶头白送
更尊重
讽刺
妄自尊大者
算饶头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爱慕虚荣的人反而
而不被别人重视。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寓意
这则寓言生动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课文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比较阅读,改动后寓意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
拓展延伸
《伊索寓言》
蚊子

伊索寓言
狮子
简述故事内容

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
原因?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粘住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拓展思维:
续编寓言故事。
1.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2.
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伊索寓言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有什么收获?
劝喻性
讽刺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小结




烟囱和浓烟:
自编寓言故事:
仿例寓言《浓烟与烟囱》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
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壮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腾空。他一边飞舞一边扩散,色彩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嘴和眼睛的对话;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树和斧子;
画笔和颜料:
蜜蜂与花朵:
猫和老鼠;
《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智子疑邻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下雨
毁坏
修补
盗贼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也这样说
晚上
果然
丢失
认为……聪明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智子疑邻》
地点:
宋国
主要原因:富有
直接原因:墙坏
被盗

邻人之父


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
身份不同遭到不同的对待
寓意

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
2.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合作探究
《智子疑邻》中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起什么作用?
“宋”,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
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果大亡其财
其子曰
邻人之父亦云
富人


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如果你是富人,你会怎么看?
对待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
的态度?
想一想
没有真凭实据就怀疑邻家老人?凡是都要讲求证据,如果人人都像富人般,带着感情亲疏地去判断事情,那么就会有很多冤假错案了,世界也就没有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了。
感情具有主观性,对不同的人和事物的心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对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总会显得关切和喜爱,对美好的事物总会有愉悦的感受;对坏人恶人总会憎恨和厌恶,对丑陋的东西总感到不愉快。感情具有两面性,感情亲疏对认识具有积极的一面,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引发审美意识等。感情亲疏对认识又具有消极的一面,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是非等。
须用理智去支配情感,免得情感越位。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先给出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可自选文体,字数不得少于800字。下面是一位考生的满分作文。
  
无题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题记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界/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雾/那么当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要知道/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时常擦拭你的双眼/别让理智离开身边/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你能从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述刚才的感悟吗?
有兴趣去阅读一下《韩非子》或其他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吗?读后说说你的收获如何?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郑人买履>>
<<买椟还珠>>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毁树容易载树难>>
用原文填空

)字指明事情发生的地点,(
)字点明被盗的根源,(
)两字交待了盗贼能自由出入的条件,(
)字点明被盗的时间,(
)点明被盗的数量,最后用(
)和(
)两个字分别概括了富人对“其子”和“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


墙坏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塞翁
何遽
堕而折其


好骑
hào
sài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靠近
逃跑
擅长、精通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怎么

经过
回来

安慰
疑问语气词,吗、呢

带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 ”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有很多
喜欢
摔下来
代词,指塞翁,译成“他”
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战。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大举
壮年男子
拉开弓弦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瘸腿
此人
因为
缘故
保全
《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
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合作探究




马亡而入胡
将胡马归
子骑马折其髀
父子相保


《淮南子》
转化
转化
吊之
贺之
吊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阐述了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好事与坏事(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寓意
:
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辩证地看待事物。后用来比喻虽暂时受到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也用来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一定可以变坏事吗?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①祸福可以转化,不要把祸福看死了;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是一种有益于人生事业的思想方法。
②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思虑办求周全些,处处力求慎重些,多一点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点不着边际的幻想;
这样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
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示例: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指鹿为马
人困马乏
人强马壮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塞翁失马
马齿徒增
按图索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你知道带“马”字的成语吗?
二、阅读《杨子之邻人亡羊》①
杨子②之邻人亡③羊,既率其党④,又请杨子之竖⑤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⑥回,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⑦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
注:①选自《列
子·说符》。
②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
③亡:丢失。
④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
⑤竖:仆人。
⑥既反:已经返回。既,已经。反,同“返”。
⑦奚:何,为什么。
1.
邻人的羊丢失了,他为什么带着许多人去追?很多人去追羊,为什么还让羊跑掉了?
2.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意思,并说说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邻人的羊丢失了,他为什么带着许多人去追?很多人去追羊,为什么还让羊跑掉了?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意思,并说说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因为岔道太多了,岔道之中,又有岔道,邻人不知羊跑到哪条道上,没有去追,只好回来了。
歧路亡羊。
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汉·刘向《说苑》)
寓言欣赏
枭遇见斑鸠,斑鸠说:“您将要去哪里?”枭说:“我将要往东方迁徙。”斑鸠说:“为什么呢?”
枭说:“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的声音。”斑鸠说:“您能改变鸣叫的声音就行了,不能改变鸣叫的声音,(您)迁往东方,别人还是会厌恶您的声音啊。
译文:
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为福乎
5.居数月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亡:丢失
亡:逃跑。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将:带领。
归:回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近:(形容词用动词)
靠近
善:
(形容词用动词)擅长、善于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此:这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家富良马
富:(形容词用动词)富有,
指很多
其子好骑
其:他的
好:喜欢
堕而折其髀
堕:掉、落、摔
髀:大腿
此独以跛之故
跛:瘸腿
故:缘故、原因
死者十九
十九:古: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