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4-09 09:31:0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苏轼
随笔式小品文
请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原来
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讨论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比较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拓展一下吧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 寇准传》)
[注释] ①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含义。(3分)
(1)闻准入相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准莫谕其意
16.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
17.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2分)
听说、听到
恰好
明白
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胸中廓然无一物.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美,是到处都有的.
1、搜集有关“月”的诗句;
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布置作业:
再见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
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
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
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
,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
清高超逸的人。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
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
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
口忙”之句。(共57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水小品
1.理解课文大意;
2.以读品味文章;
3.学会写景的技巧与方法。
学习目标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 去官隐居茅山,人称“山中宰相”。文章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由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你理解这些词语了吗?
古来共谈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未与有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交相辉映
早晨
消散
坠落

争着
跳跃,这里指鱼儿跳出水面
参与,这里指欣赏

赞叹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自康乐以来
存在
谢灵运
人间
议一议
本文的结构特点
本文优美的意境体现在四个方面:
1、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2、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3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4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试作简要分析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意境美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山 川





清流见底
高峰入云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能力训练: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的暇思。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的画面,空气里只有快乐的气息,什么烦恼都随着微风飘走了。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岸边的小船好像睡着了,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整个天空都映在湖里了,蓝天碧水融合为一体。两岸连山围绕着湖,似乎为这里的宁静而感到喜悦。茂盛的小草依傍着山,虽然天空只有白云,可蓝天下还有美丽的景象陪伴着,才不至于感到寂寞。偶尔有几声鸟叫声,犹如为这宁静增添欢乐。
能力提升
你敏感的心灵发现自然的生命美了吗?好吧,下载几幅你 喜欢的风景图片,用今天学习的景 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用优美的文字、心灵的感受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