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回顾与整理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求倒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
熟练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计算题要仔细。直接写得数。
×0=
×
=
×12=
×
=
45×
=9×=
×
=
×100=
18×
=
×
=二、想一想,填一填。1、+++
=(
)×(
)=(
)2、12个
是(
);24的
是(
)。3、的3倍是(
)4、×(
)=
×(
)=0.5×(
)5、在○里填上>、<或=
×4○
9×○×9
×
○
边长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7、六(1)班有5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有(
)人,男生有(
)。8、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3天看了全书的(
)。9、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吃了(
)kg,还剩(
)kg。三、火眼金睛辨对错。1、1吨的
和4吨的
一样重。
(
)
2、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米后,还剩下
米。
(
)
3、60的
相当于80的
。
(
)
四、解决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行驶了全程的
,行驶了多少千米?2、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
种苹果树,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五:倒数的认识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熟练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填空题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
);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
3、(
)×3=9×(
)=(
)×=1×(
)=a×(
)(a≠0)
4、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5、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
4、0.3的倒数是3(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果改成得数是1,行不行?)6、×=1,所以5/2是倒数。7、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8、0.25和4互为倒数。9、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比1大。10、0.7的倒数是1()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三、综合练习。的倒数是(
)。
和(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5。
(
)和互为倒数。1
的倒数是(
)。
(
)没有倒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小手艺-----分数乘法
单元教学内容:分数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
具:多媒体
课时
数:11课时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四: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练地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7、8、11、12题。这几道题都是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可由学生独立解答,弄清是求“谁”的几分之几。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第5题。此题是比较大小的题目,是有关分数计算的变式练习。这里有加法也有乘法,练习时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三、第3题。此题是分数连乘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求黑板的面积必须知道黑板的长和宽,宽可以由长求出,从而求出面积。提倡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四、第10题。此题为分数连乘的基本计算的题目。练习时,要提醒学生能约分的尽可能先约分再计算,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第12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题中的“质量减少”是“谁”的,即青草的吨数是单位“1”。要求“晒干后质量减少了多少吨”就是求“96吨的是多少”。
六、第14、15题。两题都是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结合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五:倒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
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
×=
×5=
19×=小组讨论,口答。2.教学倒数的意义: (1)问: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2)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像上面的四道题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4)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上面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观察算式,发现规律进行归纳。 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3.出示例2,你能写出这些数的倒数吗?
4 汇报写的结果,并说说怎样写的?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2)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3)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4)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4、问题:“
1”的倒数是多少?“
0”有倒数吗?“
0”为什么没有倒数?5.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的练习题目。 6.小结:通过对倒数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一:分数乘整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方法。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话题引入:在全市行的“做风筝”活动中,芳芳同学了解到:风筝的尾巴是由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1/2米,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师:要求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用了多少米布条?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为:++++=3(米)或×6或6×问:你能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口答。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都可以写成分数乘整数的形式。师: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交流概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活动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师:结合刚才的分析过程,请大家观察×6的结果是多少?学生交流:×6=3或×6=1×=3师: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分数乘整数,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师: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10×、×9、18×(让学生独立计算,)提醒学生: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强调: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中,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活动四: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师生共同概括:分数乘整数,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活动五:巩固应用1、教科书第48页第1、2题。让学生根据图示独立填写,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教科书第49页第3题。练习时,应通过交流先明确每个算式的意义,再让学生独立完成。3、教科书第49页第4、5、6题。重点让学生探究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活动五: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活动六:作业:自主练习第7、8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把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2、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2、多媒体展示.(1)学生独立练习,列式计算.(2)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汇报交流.3、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1)一本书,已经看了.(2)电视机的台数是录音机的.(3)蜻蜓只数的等于蝴蝶的只数.指名汇报,集体核对.4、选择相关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学校美术小组有24人 数学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 合唱队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 小记者团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数学小组有多少人?合唱队有多少人?小记者团有多少人?数学小组与合唱队共有多少人?记者团比合唱队多多少人?……5、自行设计修路方案,并计算出其中的数学问题.(1)课件显示.(2)设计方案.第一天修了,第二天修了.学生独立填数,而后自己提出问题,再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引导学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图示。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信息窗1和信息窗2已经初步解决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问题,还会做吗?出示练习: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谈话:我们知道,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同学们制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本55页的情境图和信息。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提出问题,师板书: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谈话: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来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得出答案,还要把道理说清楚。讨论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2)小组内说想法。(3)交流展示。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方法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谈话:你是怎样画图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想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重点引领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如何找单位“1”?如何在线段图中表示出已知条件“”?
谈话:线段图是个很好的工具,同学们用的非常棒!它可以清楚表示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这个工具用的好,即使以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也会得心应手。方法二:不借助于直观图,直接列式解决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适时引领:题中哪句话是关键句?谁是单位“1”?“
”这个分数在题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做?(男生做了总数的,总数是单位“1”,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3份,也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15×==9)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课本56页自主练习2:出示短吻鳄照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办法分析数量关系,自己列式解决问题。2.自主练习3。这一题和第2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研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3.自主练习5:这一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研究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四、小结: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五、作业:自主练习第1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4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二:一个数乘分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
算方法。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话题引入: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王芳同学获得了“编织能手”的称号。她每小时能织1/4米长的围巾,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活动二:
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1、师:要求2小时、小时、小时织多少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可以列成:×2、×、2、师:你能通过画图或用纸条分别表示×2、×、×是什么意思吗?生画线段图,小组讨论这几个分数表示的意思。指名口答:
×2表示求的2倍是多少。×表示求的是多少。3、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生交流概括:一个数乘分数,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活动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请大家观察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学生交流:×=
×
=2、想一想,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说一说。3、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提醒学生: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强调:在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活动四: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1、王芳小时织了多少米?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2、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3、师生共同概括:分数乘分数,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活动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自主练习第3、4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四: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用连乘法计算解答。
难点
理解算理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和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子。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谨数相等。
(3)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给上面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售数相等,有40筐梨,………?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只只黑羊。……?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装一个绿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引导学生解决“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1)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重量?“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重量?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黄沙包克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必须先求谁的重量?那么,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计算?(3)让学生讨论:第一步计算什么?第二步计算什么?
(4)让学生尝试计算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5)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列出算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二步是以谁为单位“1”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思路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做教科书第59页第1题。此题可以用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3.小结。从上面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课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让学生适当讨论,使学生明确: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4题。让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说明:用分步列式解答和用综合算式解答都可以。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一步以谁为单位“1”?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完后进行评价。五、作业:自主练习第5、6、7题。
板书设计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一:分数乘整数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答与分数乘整数的有关应用题
难点
解答与分数乘整数的有关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教科书第49页第9题。此题是口算训练,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因数不变,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也不断变化。
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教科书第50页第10题。本题是求正方形周长。练习时,要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然后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后相互交流核对。3、教科书第50页第11题。此题是综合运用整数乘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4、教科书第50页第12题。本题是口算训练的题目。可让学生自行练习。
5、教科书第50页第13题。此题是综合运用整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每天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并提醒学生要约成最简分数。解决第2个问题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订正。6、教科书第50页第14题。这道题是综合运用整数乘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7、教科书第50页第15题。本题是综合运用整数乘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并交流。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时
备
课
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_____课时
课题
信息窗二:一个数乘分数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继续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得成
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答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有关应用题
难点
解答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有关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及应用题练习。1、教科书第53页第5题、6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解答。抽生交流,共同订正。
2、教科书第54页第7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这是一组判断题,呈现了学生在计算市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及原因并进行改正。学生做完后相互交流核对。3、教科书第54页第8题。这是一道较复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答:可以先算每个月各吃了多少千克大米,然后进行比较。也可以直接比较和的大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教科书第54页第9题。这是一道通过计算、比较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观察两个数相乘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之间的关系。生交流:两个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比两个因数大;当其中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其中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5、教科书第54页第10题。这是一道综合运用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仔细清理统计表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列式计算。抽生交流。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