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裕靠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苍南县裕靠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6:12:48

文档简介

八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rén(
)的。她的点点滴滴,yíng(
)绕着无限哲思,只要你勤于观察,就可以chù(
)发灵感;只要你善于思考,就可以产生xiá(
)想。
【答案】仁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作为炎黄子孙,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义不容辞至关重要的事。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从南山美景联想到自己的归隐,用“

”的诗句道出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6)休闲时光,我们不妨邀上三五好友到野外走一走,欣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描写的“

”那般山间朝暮美景,感受久违的恬静与安宁。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2)忽如一夜春风来(3)自缘身在最高层
(4)化作春泥更护花(5)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6)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2)波色乍明(

(3)吾谁与归(

(4)名之者谁(

【答案】(1)格外
(2)初、始(3)归依
(4)取名,命名
4.
名著阅读
明明和亮亮两位同学在读完《名人传》和《海底两万里》后,就名著中的人物展开了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明明:我觉得贝多芬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他饱受贫困、残疾和孤独的折磨,但仍矢志不移,在生命快要走向尽头的时候,还完成了他最伟大的音乐作品《甲
》。
亮亮:对,贝多芬的确很伟大。同样称得上英雄的还有尼摩船长,比如在马纳尔岛上,他带大家欣赏了价值千万的珍珠后,还对一个印度采珠人施以援手,乙

明明:是的。相比之下,我觉得尼德·兰就不是一个英雄,因为他暴躁又自私。
亮亮:不。我倒觉得尼德·兰也不失英雄本色。
(1)请在甲处填写作品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2)请在乙处补写相应情节。
(3)关于尼德·兰是不是英雄,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更赞成谁的说法?请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评说。
【答案】(1)《欢乐颂》
(2)
杀死了鲨鱼
(3)示例:我认为尼德兰是英雄。虽然他性格暴躁,缺乏耐心,但他热爱自由,坚强勇敢,待人坦诚。比如从他登上“鹦鹉螺”号开始,就坚持着想离开,整整十个月,几乎每章里都对教授念叨着怎么跑掉。在“鹦鹉螺”号里应该是不愁吃喝的,但是他为了回到故乡可以舍命逃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2)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3)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
(一)
父亲的粥
刘墉
(1)大概因为回台体力透支,返美前突然上吐下泻。所幸儿子住得近,清晨五点把我送去急诊。化验结果,是感染了通常只有小孩会怕的“轮状病毒”。
(2)医生说这时候肠胃弱,什么都不能吃,连喝运动饮料,都得掺一半的水。直到第二天下午烧退了,护士送来食物,小小的纸杯,里面只有黏糊糊的一点半流体,原来是米浆。
(3)抱着那软软的纸杯,小心地用吸管慢慢吸,好像奶娃。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肾脏炎,病得挺重,有一阵子也只能喝这个,相信多半是母亲喂我,但不知为什么,而今只记得父亲坐在床边,端着碗喂我的画面。
(4)第三天下午出院,又来了位护士,给我好几份介绍轮状病毒的小册子,说回家只能吃稀饭、海苔酱、苹果泥……而且不能多吃,看不吐不泻了,再由去皮的鸡肉丝排开始。
(5)自己煮了稀饭,不错,够软,唯一的缺点是我加太多水,为了吃实在些,只好往锅底捞稠的。端上一大碗白稀饭,颇有成就感。儿子早晨送来肉松,是他去专门店买的,居然印着“婴幼儿专用”,不知道这小子是体贴还是讽刺。我倒了尖尖一堆肉松在稀饭上,急着下嘴,立刻被呛得猛咳,因为把细如粉末的肉松吸进了气管。
(6)一边咳,一边用筷子把肉松压进稀饭,再搅拌成肉粥。突然懂了,为什么父亲总坚持先把肉松搅匀,才交给我,还一直叮嘱我慢慢吃。他也帮我吹,吹得眼镜上一层雾,又摘下眼镜吹。父亲还教我用筷子由碗的四周拨稀饭,说那里因为接近碗边,凉得快。有时候我还是等不及,他则会再拿来两个大碗,把稀饭先倒进一个碗,再来回地跟另一个碗互相倾倒。没几下,就凉多了。
(7)可不是吗?我自己煮的这碗稀饭也够热的。第一口已经把我烫到,但是当我改由四周拨,就能入口了。上面拌的肉松吃完,我又倒了好多肉松下去。这种“大手笔”,也是小时候被父亲惯坏的,那时候母亲常骂,哪儿是吃稀饭配肉松,根本是吃肉松配稀饭。
(8)吃了一整锅白稀饭和一整罐肉松,肠胃居然没出毛病。第三天,我的胆子更大了,一番忙乱之后,我这辈子做的第一碗“牛肉粥”上桌了,十分滚烫黏稠,而且大有“闻香下马”的境界。牛肉丝,不错!一点也不老。姜,虽然切的时候已经因为摆太久,像是削竹片,反而更带劲。我的嘴又被狠狠烫了一下,想到爸爸的方法,改为从旁边拨。不知为什么又觉得该拿个勺,从粥的表面,一点一点刮。
(9)果然,一次刮一点点,滚烫的粥也不烫了。我有些自诩,可是又觉得似乎见过别人用勺子刮的画面。我一边刮一边想,突然回到了九岁的童年,回到父亲的病床前。医院为直肠癌手术不久的父亲送餐,只一碗,像这样的瘦肉稀饭,我居然急着跑到床边要吃。母亲骂:“那是你爹的!”父亲对她挥挥手,反教我爬上床,跟他并排坐着,又怕我摔下去,一手搂着我,一手喂我吃。肉粥很烫,医院里没有两个大碗可以用来减温。父亲就用勺子一点一点在稀饭的表面刮。那瘦得像干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饭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还像抚摸般,很细腻、很轻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层,再吹吹,放进我嘴里。
(10)现在我正这么做,但是飞回了五十年前,我的手成为父亲临终前两个月的手。我的眼镜飞得更遥远,成为父亲为我吹粥时的眼镜,蒸汽氤氲,镜片罩上一层雾。我像父亲当年一样,摘下眼镜,只是不见清晰,反而模糊。一个年已花甲的老孩子,居然从这碗粥,想到五十七年前抱养我的父亲,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淌,淌在父亲的粥里……
5.
根据文章内容,各选一个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文章回忆了父亲为我拌粥、倒粥、
粥、
粥、和
粥的往事。
6.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那瘦得像干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饭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还像抚摸般,很细腻、很轻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层,再吹吹,放进我嘴里。
7.
“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孩子”?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8.
比较选文和链接材料中两个父亲的行为,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
【链接材料】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龙应台《目送》
【答案】5.

刮(拨)

6.
“直抖”一词表现了罹患直肠癌的父亲在术后虚弱无力地状态,而“不抖”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虚弱无力的双手在为“我”刮粥时变得沉稳有力,与“直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父亲融在粥里的爱。
7.
本题根据学生对“老孩子”的理解,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评分。
第一层:准确把握“老孩子”的内涵,并形成整体理解。
示例:年过花甲的“我”感染“轮状病毒”后,回忆起儿时父亲对“我”的种种关爱与呵护,觉得在父亲面前,自己永远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借“老孩子”的称呼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
第二层:准确把握“老孩子”的内涵。示例:年过花甲的“我”感染“轮状病毒”后,在吃粥时,回忆起儿时父亲为“我”搅粥、倒粥、刮粥、吹粥的情形,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宠爱与关怀,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第三层:基本把握“老孩子”的内涵,但只关注情节。示例:年过花甲的“我”感染了通常只有小孩会怕“轮状病毒”后,只能用吸管吸米浆,儿子还给“我”送来了“婴幼儿专用”的肉松,“我”就像是一个老小孩。
第四层:对“老孩子”理解错误。
8.
示例:选文中的父亲在直肠癌手术后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不但让“我”吃他的瘦肉稀饭,还用瘦得像柴的手细腻地、轻柔地、一圈一圈地为“我”刮粥,吹凉之后再放进“我”嘴里,生怕烫到“我”。而【链接材料】中的“父亲”怕伤了“我”的面子,把货车停在窄巷边,并为开廉价货车送“我”而道歉。两位父亲的行为虽不相同,但那种不顾自己的处境,全心全意地孩子付出的爱却一样厚重。
【解析】
5.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6.
试题分析:考查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对表现人物及其主题的作用。“直抖”与“不抖”构成对比:“直抖”一词表现了罹患直肠癌的父亲在术后虚弱无力地状态,而“不抖”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虚弱无力的双手在为“我”刮粥时变得沉稳有力,与“直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父亲融在粥里的爱。
7.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孩子”。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答:父亲对“我”态度,儿子对“我”的态度,前两者结合的整体理解。要和人物形象及表达的主题联系起来。
8.
试题分析: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要比较选文和链接材料中两个父亲的行为来谈。两个材料中的两位父亲的行为虽不相同,但那种不顾自己的处境,全心全意地孩子付出的爱却一样厚重。要类别出相同的一面,即父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二)
耳机偷走少年听力
张华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产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青少年成为娱乐性噪声最为广泛的受害者。
娱乐性噪声,是指由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声音。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这样的噪声可能来自各种播放器,如MP3、MP4、复读机、电脑,也可能是从各种乐器发出的,甚至各种玩具如电动玩具车、发声枪支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如迪厅、KTV、游乐园里的声音都可以成为娱乐性噪声的来源。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研究证明,噪声性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赫兹(高频),这一频率的听力损失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随着噪声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会出现下降,最终导致“噪声性聋”,需佩戴助听器来解决。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听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只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甚至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声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声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阈上移的元凶。认识到这一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可以避免噪声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
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另外要提醒,两种情况不要用耳机。一是在公交车或大街上噪声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二是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在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选自《中国家庭医生》2015年第5期,有改动)
[注释]
①张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9.
本文依次写了 、 和 三方面内容。
10.
请结合文章说说题目中“偷”字用得是否合适,为什么?
11.
运用张华医生介绍的科学知识,指出下文的“我”的担忧的理由。
最近我对女儿美美听音乐的事儿挺苦恼的。她戴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让她休息休息,她却说还没听够。更让我担忧的是音量开得很大,喊她都听不见,看书写作业听,吃饭听,睡觉也听,坐公交车上学还听,真担心她哪天听成个聋子!说她几句,她就说我小题大作,现在的孩子啊,真拿她没办法。
【答案】9.
娱乐性噪声的来源
听力损失的危害
保护听力的办法
10.
合适。因为“偷”字既准确地概括了娱乐性噪声来源多样和噪声性聋不易察觉的特点,又将专业的医学知识通俗化,容易被读者认知和接受。
11.
美美听音乐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佩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上限为90分钟;她听歌音量过高,在公交车等噪声过大的地方,可能还会加大音量;睡觉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鼓膜;轻微听力损伤不易察觉、可恢复,但永久性听阈上移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过度使用耳机会导致“噪声性聋”。
【解析】
9.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要点是指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要点的要求是:1、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2、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3、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罗嗦。本文依次写了娱乐性噪声的来源,听力损失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办法三方面的内容。
10.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用词形象化的特点。“偷”字既准确地概括了娱乐性噪声来源多样和噪声性聋不易察觉的特点,又将专业的医学知识通俗化,容易被读者认知和接受。用词既准确又形象。
点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七、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11.
试题分析:我”的担忧的理由。答题时要运用张华医生介绍的科学知识:音量大的危害,即永久性听阈上移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过度使用耳机会导致“噪声性聋”。因而戴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对听觉器官危害极大。
三、古诗文阅读
(一)
初夏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物

,颇具生活风情,意趣盎然。
13.
品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答案】12.
梅子
芭蕉
柳花等(任答出两个即可)
13.
“捉”字不仅写出了柳花漫天飞舞的初夏景象,而且写出了孩童活泼可爱,轻灵自然,别有生活情趣。
【解析】
1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意象。答题时要紧紧扣住情和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物梅子,芭蕉,柳花等。梅子味道很酸,芭蕉初长,柳絮飘飞。
13.
试题分析: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炼境方面考虑。“捉”字不仅写出了柳花漫天飞舞的初夏景象,而且写出了孩童活泼可爱,轻灵自然,别有生活情趣,诗趣盎然。
(二)
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4.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断两处)










福。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叔敖对曰(

(2)蛇今安在(

(3)及长(

(4)为楚令尹(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17.
读了这则故事,说说你欣赏孙叔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4.


/有



/天



福。
15.
(1)回答
(2)哪里
(3)等到
(4)担任
16.
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17.
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着想,宁肯牺牲自己。(围绕“仁慈、为他人着想”回答即可)
【解析】
1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吾

/有



/天



福。
15.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对”:回答。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多以联系内部语境为主:指句子本身语言环境。
16.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向”“恐”“去”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7.
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可围绕“仁慈、为他人着想”两个方面来回答。
四、语言运用
18.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节目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和配合主题词的开场白。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开场白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第四期的主题词是“礼物”,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案】略
19.
根据要求作文
3月18日晚,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继续播出,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以“第一次”为主题展开朗读。他说,“我会输,但我不会怕,怕,就输了一辈子。”(在与阿尔法狗对决之前)。请以“怕,就输了一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3)不少于600字。
【答案】怕,就输了一辈子
怕,你就输了一辈子
有多久没有看到这么纯正和热血的港片了?这是我看完《激战》后的第一感受。开场5分钟之后,我就断定这会是一部能够带来惊喜的好电影。
影片的开场很简单,在明媚的光线下,几位人物依次出场,虽简单,却已经很清晰地交代了人物的背景,试问,现在的华语片,还有几部能做到这样用镜头语言叙事的?紧接着,影片则在情感戏和动作戏交错中推进。作为华语电影中很少涉及的MMA格斗题材,该片的动作戏非常火爆精彩,真正做到了拳拳到肉。相对于其他影片的动作戏,本片的几场格斗戏胜在临场感极强,让人的心情跟着打斗中的一招一式起伏不定,十分过瘾,尤其是最后的决战,看得人热血沸腾。难能可贵的是,本片的情感戏绝非鸡肋,它使得整个故事轮廓丰满了起来。两个失败的人物,两个破碎的家庭,正是这些情感推动了动作戏的发生,让情节发展变得更加合理。比较可惜的是,在情感戏和动作戏的过渡上,还是显得略微生硬,使得影片的起伏较大,不够流畅,这是本片的不足之处。
本片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演员了。在我看来,彭于晏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年轻“演员”,其他跟他同龄的,大多只能算作“明星”。这次他的表演虽不够出彩,却也是远远胜于“合格”二字。除了他开拍前为本片锻炼身体的敬业外,在片中几场与张家辉的对手戏,也足够精彩。当然,张家辉此次的表演是绝对的精彩,他把“程辉”这个失意而落寞的中年男人形象演得极其生动,举手投足间,完全与人物融为一体了。在健身房“开朗”的跳操那场戏让人捧腹大笑,却又透着些许为了生活而迫不得已的妥协;与阿君母女俩相处的几场戏温情满满,让人很是感动;最后的格斗决战,热血,但又悲壮感十足。
本片之所以好看,除了上述那些因素外,还有它的主题——救赎。张家辉饰演的程辉,从当年的拳王,成了欠债累累的赌徒,当他与梅婷和李馨巧饰演的母女俩租住在一起后,他慢慢地发现自己需要改变,为了自己,也为了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而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从“富二代”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人,而他的父亲也因为生意失败而终日萎靡不振,他明白,只要自己成功了,才能证明自己,同时让父亲振作起来。正是这两个要救赎自己人生的人,成为了师徒,为了人生的意义,为了男人的责任而并肩作战。这样的主题,其实让我想到了主演张家辉,大器晚成,没有刘德华那样的帅气,没有梁朝伟那样的天赋,但是完全凭借着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影帝级的演员,这样的经历,不正跟片中人物的轨迹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吗?片中有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怕,你就输了一辈子。的确,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你如果不怕,而是去拼力一博,即使失败了又如何?最多不过是浪费了一段时间;但你如果怕,你只会继续输下去,直至你的人生尽头。有些事情,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以后能说出“不悔”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The
Sound
Of
Silence》这首经典歌曲贯穿于全片,温婉的女声加上悠扬的音乐,与片中的氛围完美契合,尤其是程辉在雨中奔跑的那场戏配上这个音乐,非常棒。
我看的版本,是国粤语同时存在的,张家辉有几场戏是粤语,但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让电影的港片气质更加出众。希望院线上映时,能够排几场这种版本的。
就全片质量来讲,本片的确不及国外同题材的那些经典作品,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男生可以看热血的格斗戏,女生可以看“基情无限”的卖腐戏,而片中比比皆是的搞笑戏也是那种久违的、三观很正、毫不生硬的“港式幽默”。搞笑+煽情+热血,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三种感觉的交错。
坑爹的华语片年年有,今年则特别多,而且票房还都一个个高得不行。而这样一部质量不错的作品,才配得上好的票房!
【解析】试题分析:标题“怕,就输了一辈子”。“怕”与“勇敢”“坚强”“自信”成反义词。怕字当头,畏首畏尾将一事无成。这个题目选材面很宽,对于考生来说能写的素材很多,考生可以充分抒发情感。作为中考作文,更看重的是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这个题目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本身的关注,适合学生写一些成长类的题材,重点在于自己的转变,当然,从亲情、师生情、友情等方面入手也是很好的写法。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八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rén(
)的。她的点点滴滴,yíng(
)绕着无限哲思,只要你勤于观察,就可以chù(
)发灵感;只要你善于思考,就可以产生xiá(
)想。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从南山美景联想到自己的归隐,用“

”的诗句道出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6)休闲时光,我们不妨邀上三五好友到野外走一走,欣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描写的“

”那般山间朝暮美景,感受久违的恬静与安宁。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2)波色乍明(

(3)吾谁与归(

(4)名之者谁(

4.
名著阅读
明明和亮亮两位同学在读完《名人传》和《海底两万里》后,就名著中的人物展开了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明明:我觉得贝多芬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他饱受贫困、残疾和孤独的折磨,但仍矢志不移,在生命快要走向尽头的时候,还完成了他最伟大的音乐作品《甲
》。
亮亮:对,贝多芬的确很伟大。同样称得上英雄的还有尼摩船长,比如在马纳尔岛上,他带大家欣赏了价值千万的珍珠后,还对一个印度采珠人施以援手,乙

明明:是的。相比之下,我觉得尼德·兰就不是一个英雄,因为他暴躁又自私。
亮亮:不。我倒觉得尼德·兰也不失英雄本色。
(1)请在甲处填写作品名称。
(2)请在乙处补写相应情节。
(3)关于尼德·兰是不是英雄,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更赞成谁的说法?请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评说。
二、现代文阅读
(一)
父亲的粥
刘墉
(1)大概因为回台体力透支,返美前突然上吐下泻。所幸儿子住得近,清晨五点把我送去急诊。化验结果,是感染了通常只有小孩会怕的“轮状病毒”。21世纪教育网
(2)医生说这时候肠胃弱,什么都不能吃,连喝运动饮料,都得掺一半的水。直到第二天下午烧退了,护士送来食物,小小的纸杯,里面只有黏糊糊的一点半流体,原来是米浆。
(3)抱着那软软的纸杯,小心地用吸管慢慢吸,好像奶娃。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肾脏炎,病得挺重,有一阵子也只能喝这个,相信多半是母亲喂我,但不知为什么,而今只记得父亲坐在床边,端着碗喂我的画面。
(4)第三天下午出院,又来了位护士,给我好几份介绍轮状病毒的小册子,说回家只能吃稀饭、海苔酱、苹果泥……而且不能多吃,看不吐不泻了,再由去皮的鸡肉丝排开始。
(5)自己煮了稀饭,不错,够软,唯一的缺点是我加太多水,为了吃实在些,只好往锅底捞稠的。端上一大碗白稀饭,颇有成就感。儿子早晨送来肉松,是他去专门店买的,居然印着“婴幼儿专用”,不知道这小子是体贴还是讽刺。我倒了尖尖一堆肉松在稀饭上,急着下嘴,立刻被呛得猛咳,因为把细如粉末的肉松吸进了气管。
(6)一边咳,一边用筷子把肉松压进稀饭,再搅拌成肉粥。突然懂了,为什么父亲总坚持先把肉松搅匀,才交给我,还一直叮嘱我慢慢吃。他也帮我吹,吹得眼镜上一层雾,又摘下眼镜吹。父亲还教我用筷子由碗的四周拨稀饭,说那里因为接近碗边,凉得快。有时候我还是等不及,他则会再拿来两个大碗,把稀饭先倒进一个碗,再来回地跟另一个碗互相倾倒。没几下,就凉多了。
(7)可不是吗?我自己煮的这碗稀饭也够热的。第一口已经把我烫到,但是当我改由四周拨,就能入口了。上面拌的肉松吃完,我又倒了好多肉松下去。这种“大手笔”,也是小时候被父亲惯坏的,那时候母亲常骂,哪儿是吃稀饭配肉松,根本是吃肉松配稀饭。
(8)吃了一整锅白稀饭和一整罐肉松,肠胃居然没出毛病。第三天,我的胆子更大了,一番忙乱之后,我这辈子做的第一碗“牛肉粥”上桌了,十分滚烫黏稠,而且大有“闻香下马”的境界。牛肉丝,不错!一点也不老。姜,虽然切的时候已经因为摆太久,像是削竹片,反而更带劲。我的嘴又被狠狠烫了一下,想到爸爸的方法,改为从旁边拨。不知为什么又觉得该拿个勺,从粥的表面,一点一点刮。
(9)果然,一次刮一点点,滚烫的粥也不烫了。我有些自诩,可是又觉得似乎见过别人用勺子刮的画面。我一边刮一边想,突然回到了九岁的童年,回到父亲的病床前。医院为直肠癌手术不久的父亲送餐,只一碗,像这样的瘦肉稀饭,我居然急着跑到床边要吃。母亲骂:“那是你爹的!”父亲对她挥挥手,反教我爬上床,跟他并排坐着,又怕我摔下去,一手搂着我,一手喂我吃。肉粥很烫,医院里没有两个大碗可以用来减温。父亲就用勺子一点一点在稀饭的表面刮。那瘦得像干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饭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还像抚摸般,很细腻、很轻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层,再吹吹,放进我嘴里。
(10)现在我正这么做,但是飞回了五十年前,我的手成为父亲临终前两个月的手。我的眼镜飞得更遥远,成为父亲为我吹粥时的眼镜,蒸汽氤氲,镜片罩上一层雾。我像父亲当年一样,摘下眼镜,只是不见清晰,反而模糊。一个年已花甲的老孩子,居然从这碗粥,想到五十七年前抱养我的父亲,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淌,淌在父亲的粥里……
5.
根据文章内容,各选一个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文章回忆了父亲为我拌粥、倒粥、
粥、
粥、和
粥的往事。
6.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那瘦得像干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饭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还像抚摸般,很细腻、很轻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层,再吹吹,放进我嘴里。
7.
“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孩子”?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8.
比较选文和链接材料中两个父亲的行为,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
【链接材料】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龙应台《目送》
(二)
耳机偷走少年听力
张华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产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青少年成为娱乐性噪声最为广泛的受害者。
娱乐性噪声,是指由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声音。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这样的噪声可能来自各种播放器,如MP3、MP4、复读机、电脑,也可能是从各种乐器发出的,甚至各种玩具如电动玩具车、发声枪支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如迪厅、KTV、游乐园里的声音都可以成为娱乐性噪声的来源。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研究证明,噪声性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4000赫兹(高频),这一频率的听力损失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随着噪声的持续伤害,其他频率的听力会出现下降,最终导致“噪声性聋”,需佩戴助听器来解决。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听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它带来的影响不只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甚至胃肠蠕动和胃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声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声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阈上移的元凶。认识到这一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可以避免噪声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
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另外要提醒,两种情况不要用耳机。一是在公交车或大街上噪声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二是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在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21世纪教育网
(选自《中国家庭医生》2015年第5期,有改动)
[注释]
①张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9.
本文依次写了 、 和 三方面内容。
10.
请结合文章说说题目中“偷”字用得是否合适,为什么?
11.
运用张华医生介绍的科学知识,指出下文的“我”的担忧的理由。
最近我对女儿美美听音乐的事儿挺苦恼的。她戴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让她休息休息,她却说还没听够。更让我担忧的是音量开得很大,喊她都听不见,看书写作业听,吃饭听,睡觉也听,坐公交车上学还听,真担心她哪天听成个聋子!说她几句,她就说我小题大作,现在的孩子啊,真拿她没办法。
三、古诗文阅读
(一)
初夏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物

,颇具生活风情,意趣盎然。
13.
品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二)
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4.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断两处)










福。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叔敖对曰(

(2)蛇今安在(

(3)及长(

(4)为楚令尹(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17.
读了这则故事,说说你欣赏孙叔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四、语言运用
18.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节目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和配合主题词的开场白。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开场白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第四期的主题词是“礼物”,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在100字左右)
19.
根据要求作文
3月18日晚,央视一套《朗读者》节目继续播出,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以“第一次”为主题展开朗读。他说,“我会输,但我不会怕,怕,就输了一辈子。”(在与阿尔法狗对决之前)。请以“怕,就输了一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3)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