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课堂新坐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同步资料(课件+试题+教师用书):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1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课堂新坐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同步资料(课件+试题+教师用书):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1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6 10:33:00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学习目标: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2.难点: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德国代议制的专制色彩特征,法德两国代议制的异同。
教材整理1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背景
(1)法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2)资产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日趋激烈。
2.历程
(1)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两者间反复易手。
(3)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教材整理2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律依据: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议会
①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
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④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
①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②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③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巩固共和
(1)表现: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2)影响: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的实质
大革命以后的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但是他们之间的斗争只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之间的斗争,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无论是共和派还是君主派,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围绕实行何种政体而进行的斗争。
教材整理3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普鲁士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3)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4)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确立
(1)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内容
君主立宪制
行政权
①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立法权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联邦制
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
(1)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2)积极作用
①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②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6“学思之窗”,思考: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提示】 在近代君主立宪体制中,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而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粉饰门面的作用。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其颁布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2.法国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共和制的巩固。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权力中心在皇帝。
探究点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史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钱乘旦《英国通史》
注意时间“19世纪末”及“国家制度”等信息。
史料二 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注意程度性词语“越来越多地”和“已是”,说明了共和政体得以确立的原因。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
【提示】 通过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2)根据史料二,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提示】 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
【史论拓展】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条件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君主派遭到重大打击。
(2)法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君主派政见不一,力量分散。
(5)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探究点二 法国与德国政体的比较




史料一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抓住“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选出”与“制定法律之权”等信息可知议会的权限。
史料二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注意“帝国立法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等信息;可以以省略号为标志分层。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的权力。
【提示】 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和总统选举权。
(2)根据史料二,说明德意志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同时明确了在代议制中,帝国皇帝握有大权,这说明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代议制。
【史论拓展】 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比较项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世袭
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行政权
掌握国家实权
政府首脑
总理
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不对议会负责
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众议院同意
由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相同点
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议会由两部分(两院)组成,享有立法权;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解题模板】
抓关键
提炼题干材料中皇帝所拥有的权力
排易误
B项反映的是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极高地位,与材料无关;C项体现的是德意志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与材料无关;D项说的是民主权利的问题,与材料无关
验结论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权力巨大,俨然是一专制君主,说明这部宪法的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 A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 结合近代法国政治的相关史实可知,法国的政体变迁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
【答案】 B
2.李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来自(  )
【导学号:32700056】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 由“共和国总统”可排除A、D两项;因为英、德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总统的产生方式和“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可进一步排除B项,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答案】 C
3.(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871年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德国
【解析】 德国于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答案】 D
4.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意志宰相(  )
【导学号:32700057】
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
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
D.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解析】 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宰相的任命和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故A项正确;德国宰相是由皇帝任命的,不需要联邦议会选举,故B项错误;德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有一定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是联邦议会的主席,有一定立法大权,但最终都要对皇帝负责,因此真正掌握国家行政和立法大权的是皇帝,故C项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并非从帝国议会中产生,故D项错误。
【答案】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2700058】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法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的是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解析】 第(1)问联系法国民主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内容概括出标志,并从经济的角度得出确立的原因。第(2)问通过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来理解“错位”的含义,并概括出影响。
【答案】 (1)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影响: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她”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这里的“她”所属的国籍应是(  )
【导学号:32700059】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法国共和派历经曲折,最终战胜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符合命题中“她”的特征。英国不是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B、D两项;德国政治近代化由封建统治者主导完成,不存在复辟问题,排除C项。
【答案】 A
2.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下列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C.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故B项说法错误。法国总统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A、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答案】 B
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解析】 从“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可以看出,法国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与总统分权,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向议会负责,故选D项。
【答案】 D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导学号:32700060】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解析】 A项表述错误,总统能制约议会而不是控制议会;材料体现了总统与议会分权制衡,并不能说明权力的大小,故C项片面,D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 D
5.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战争、国家统一
【解析】 德意志的统一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而实现的,故选D项。
【答案】 D
6.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帝国议会行使行政监督权
B.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皇帝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
D.皇帝有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
【解析】 帝国议会的权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所以它无法行使行政监督权。
【答案】 A
[能力提升]
7.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依据“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可知D项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答案】 D
8.英法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都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
材料二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President
de
la
République)。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Vive
la
France),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Vive
la
République),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历程艰难。
(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英法两国的政体形式分别是什么?有人说法国政治制度优于英国,请你谈谈看法。
(3)你从英法确立代议制的艰难历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法代议制的不同。侧重点在于对两国政治制度的评价及确立过程的认识。注意判断政治制度优劣的主要依据是看其是否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形式: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共和制。看法:不同意该观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法国确立共和制后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政局来看不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③因此,要从国情的差异认识两国的政体差异,孰优孰劣关键应以生产力为标准。
(3)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新的制度必然能取代旧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学习目标: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责任制内阁的形成。2.难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
教材整理1 光荣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
(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为共和国。
(2)共和国时期,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3)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从此,议会权力大增。
[深度点拨] “光荣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①实质: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分析,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的相互妥协。
②意义:“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教材整理2 议会权力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2)影响
①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
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材整理3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被称之为内阁会议。
(2)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3)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阁的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内阁、首相与议会的权限
(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3)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4.影响: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轻巧识记] 英国议会、内阁与国王的相互关系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避免独裁统治。2.责任制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探究点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史料一 对于代替公民亲自集会的代议制……我们最好只限于研究少数几个最有名的、与我们的特殊情况最为近似的例子。第一个适用于这个特征的是大不列颠的下院。——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
注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代替公民亲自集会的代议制”。
史料二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以“又”和句号为界进行分层,从被统治者、统治者和世界三方面说明了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的英国下院在《权利法案》中规定拥有哪些权力?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相比,其地位有什么变化?
【提示】 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等。变化:议会高于王权。
(2)根据史料二,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提示】 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的社会稳定。
【史论拓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与影响
(1)特征
①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是传统习惯与现实需要的恰当结合。
②议会是权力中心,掌握立法大权。
③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④国王“统而不治”,仅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⑤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影响
①对英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资产阶级各派的斗争只需通过议会斗争便可实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②对世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新模式,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探究点二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抓住省略号后面的信息,其体现了英国首相与议会、内阁之间的关系。
史料二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是理解史料的关键。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特点?
提示:责任制内阁。
(2)史料二反映了内阁和议会有何关系?
提示:首相及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史论拓展】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并提请国王任命,组成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国家元首(君主)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3)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4)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即内阁大臣与首相共进退。
(5)首相控制内阁,且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这就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机构,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016·全国乙卷)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题模板】 
抓关键
“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是关键信息
排易误
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A、D两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C项
验结论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答案】 B
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 1688年之后,英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C项。
【答案】 C
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北美殖民地战事失利后,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亲信组成的内阁遭到议会反对党的强烈批评。面临倒台的首相对国王说:“现政府的命运已经绝对地、无可挽回地被否定了。狂潮如此凶猛,难以阻挡。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里,圣上不可执意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议。”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政体遭到议会反对
B.议会总揽国家行政大权
C.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D.内阁首相对国王负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政体不会遭到议会的反对,故A项错误;议会掌握的是国家的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里,圣上不可执意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议”可知王权受到议会限制,故C项正确;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假如英国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
【导学号:32700049】
A.要么下台,要么解除首相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C.要么解散议会,要么让英王下台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英王调解
【解析】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答案】 B
4.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这里所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  )
A.君主专制  
B.责任制内阁
C.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临朝不理政”。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1629年3月英国议会在一份“抗议书”中说:凡是推广或引进天主教或阿米尼安教,从而改变英国现有宗教者,“都将被谴责为王国和全体国民的大敌”;凡是不经议会同意而主张或实际征收吨税或磅税者,“也将被谴责为王国和国民的大敌”;凡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愿交纳吨税或磅税的商人,“也将被谴责为英国自由的叛徒和敌人”。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1649年,英国高等法院以英国人民的名义宣判国王查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并将之斩首。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政治观念?
(3)造成英国人政治观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第(1)(2)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2)反映了国家和全体国民的利益和意志高于国王(王权)的观念。
(3)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国王的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共13张PPT)
巩固层
提升层
[自我校对]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责任制内阁
皇帝
1787年宪法
国会
议会
提升层¨主强化
)化整合探究提升。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英国

美国
法国
A
德国统
前提
美国独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B
[《德意志帝国宪法》}文献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议会
D
联邦制
G
宰相
内容
总统
总统
两党制
议会
最高法院
巩固层·知识整合
知识体系反哺教材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制内阁
D.皇帝
E.1787年宪法
F.国会
G.议会
主题一 欧美各国政体比较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宪法或法律文献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选举)
总统(选举)
皇帝(世袭)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行政权
首相
总统
总统
皇帝和宰相
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
首相(议会选出)
总统(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议会选出)
宰相(皇帝任命)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元首与议会的关系
议会不受国王干预
国会与总统相互制约
议会选出总统,两者相互制约
皇帝控制议会
1.(2016·汕头高一检测)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解析】 “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说明了议会的重要,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 全面认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
1.形成原因
(1)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2.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本质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立法权限制君主和总统滥用行政权力,并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但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4.历史意义
(1)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2)以法律的形式巩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由此来巩固国家统一。
(3)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健全法制和保障人权,缓和阶级矛盾。
总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2.代议制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分权与制衡 
B.制定宪法或法律
C.实行政党政治
D.民选产生国家元首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议会选举和立法,从而与行政权分离并达到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政党政治也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英国的国家元首为国王,国王是世袭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因此排除D项。
【答案】 D(共43张PP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学业分层测评
邦联
社会动荡
贸易
中央政府
启蒙思想
共和制
制宪会议
外交
宪法
自治权
地方分权
立法权
众议院
政府首脑
司法权
专制
成文
分权与制衡
修正案
华盛顿
两届
国会
两党制
共和党
交替执政
国会
总统
共和政体
资产阶级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阶卫认知预习质疑
教材梳理知识初探
阶段3体验落实评价
课堂回馈即时达标
阶段2探究可动通关
史论互证疑难细究
学习目标导航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783年的《邦联条例》规定:每个州或每个前殖民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各州之间仅仅通过一种“友好同盟”关系来处理国家问题。这表明(  )
A.美国脱离英国独立
B.美国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C.美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D.美国形成了封建割据局面
【解析】 题干论述的是美国各州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B项错误;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发展而来的,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D项错误。
【答案】 C
2.《美国史纲》中写道:“它是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联邦条例》
【解析】 由题干可知,“文件”到1927年时已走过140年,故它应诞生于1787年,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
3.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起到了防止专制独裁和暴政的作用。
【答案】 C
4.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是(  )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府机构
B.明确了政府权力
C.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
D.规定政府权力,限制了独裁
【解析】 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这是其明显的局限性,而废除奴隶制是在林肯执政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
5.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民主政体形式由本国国情决定。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制内阁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美国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无权的松散状态。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因此①正确;1787年宪法没有规定人民的民主权利,排除②;美国实行总统制,不是责任制内阁,排除③;宪法的颁布协调了三对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
【答案】 A
6.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致一执政党变成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这番话说明的实质是(  )
A.两党应该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
B.两党不能轮流执政,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险
C.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
D.两党存在分歧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解析】 尼克松认为美国两党在根本利益上应是一致的,不会有根本性的分歧,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 A
[能力提升]
7.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针对选民资格的各种限制时说:“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他讥讽和嘲笑的是(  )
【导学号:32700054】
A.选民居住年限限制
B.选民纳税额限制
C.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D.选民文化程度限制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潘恩反对将选举资格和财产挂钩,主张取消财产资格限制,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答案】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2700055】
材料一 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由“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看出,“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指美国独立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起的代议制政体。第(2)问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或局限性加以阐述即可。
【答案】 (1)“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总统制共和制。依据:1787年宪法。
(2)美国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3)答案1:同意。理由: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如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仍允许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答案2:不同意。理由: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确立联邦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共37张PP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学业分层测评
资本主义
限制王权
1640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1688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国王
议会
法律
君权神授
统而不治
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
内阁会议
国王
责任制内阁
首相
首相
议会
议会
多数党
行政
立法
政党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阶卫认知预习质疑
教材梳理知识初探
阶段3体验落实评价
课堂回馈即时达标
阶段2探究可动通关
史论互证疑难细究
学习目标导航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重点: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两党制的本质和影响。2.难点:美国联邦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材整理1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美国独立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2)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3)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严峻形势
(1)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
(2)各州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3)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政体选择
(1)必要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2)可能性: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教材整理2 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
2.宪法内容
原则
内容
意义
联邦制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②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权制衡
①国会掌立法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②总统掌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掌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3.评价
(1)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它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4.确立政体
(1)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2)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2“学思之窗”,思考:请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看法。
【提示】 进步性: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教材整理3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演变过程
(1)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2)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1860年,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2.主要影响
(1)两大政党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2)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深度点拨] 两党交替执政对美国政治产生的影响
①消极影响:两党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竞选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金钱政治。
②积极影响:起到了相互监督的效果,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人民群众有可能利用两党间的斗争,实现自己的某些政治要求。通过两党交替执政,相互竞争,资产阶级能够不断发现和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优秀政治人才,并通过和平的方式让其上台执政,从而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美国建国之初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成为人们的共识。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3.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探究点一 美国1787年宪法




史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
抓住关键信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史料二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提取有效信息“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
【史料应用】
(1)结合宪法体现的原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提示】 美国1787年宪法开创了联邦制与共和制,贯彻了三权分立原则与主权在民等原则。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马丁·路德·金的话?
【提示】 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度,黑人奴隶没有选举权,从而为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史论拓展】 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①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③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⑤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2)局限性
①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②按照财产划分选举标准。
③没有规定人民的政治权利。
探究点二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史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
注意理解“全新”的含义,即区别于君主专制的政体;抓住“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信息。
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认真分析引号中两句话的含义,其体现了英美两国国会(议会)与内阁关系的区别。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提示】 “全新的政体”: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创新: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制)。
(2)根据史料二中丘吉尔的一席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体的不同之处。
【提示】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没有实权,内阁掌握实际的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政体,总统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而不对国会负责。英国由首相协调内阁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的制约。
【史论拓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异同
比较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称谓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四年一届,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
国家元首的地位
“统而不治”
的虚君
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国会通过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是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国会(参众两院)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相同点
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斗争)的产物
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解题模板】
抓关键
牢牢抓住“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一关键信息
排易误
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题干反映了邦联的特点,当时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排除B项;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验结论
独立之初,美国建立了邦联体制,它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答案】 D
1.美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关于邦联制的缺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邦联难以维系独立与主权
B.邦联无法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C.邦联不利于地方的自主规划与发展
D.邦联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国家利益
【解析】 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是若干独立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它有利于地方的自主规划与发展。
【答案】 C
2.孟德斯鸠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  )
【导学号:32700053】
A.实行邦联制 
B.确立三权分立
C.实行联邦制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都完了”体现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主张,美国政体则最早践行了这一原则。
【答案】 B
3.(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其中最高立法权属于(  )
A.国会    
B.各州政府
C.总统
D.最高法院
【解析】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权属于国会,故A项正确;各州政府掌握地方权力,故B项错误;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4.下图是美国总统大选时的图片报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四年大战一次
两年小战一次
A.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由选举产生
B.两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两大政党对峙,两者交替执政
D.“驴象之争”体现了三权分立
【解析】 根据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和两党制的特点分析可知,A、B、C三项都正确。三权分立是指在美国共和制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掌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总统选举不能体现三权分立。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观察材料二并思考:它反映的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体现出1787年宪法的一个什么重要原则?
【解析】 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一,麦迪逊用逆向思维方式得出需要中央集权和监督机制的结论。第(2)问要正确识别并解读示意图,理清各框图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根据框图回扣所学知识,将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表述清楚即可。
【答案】 (1)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
(2)关系: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分属总统、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它们之间相互制约。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也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符合宪法。原则:分权与制衡。(共36张PPT)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学业分层测评
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
1789
共和国
君主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议会
直接
众议院
联席会议
国家元首
任命内阁
共和派
资本主义
俾斯麦
1871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
联邦制
普鲁士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阶卫认知预习质疑
教材梳理知识初探
阶段3体验落实评价
课堂回馈即时达标
阶段2探究可动通关
史论互证疑难细究
学习目标导航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议会改革的进行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指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
【答案】 B
2.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
【导学号:32700050】
A.民主共和政体
B.开明君主制政体
C.三权分立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英国议会掌权后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D
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解析】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4.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
【导学号:32700051】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她什么都不做”和女王在位的时间“1837~1901年”,此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 B
5.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就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 依据“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就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可以看出,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答案】 C
[能力提升]
6.“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  )
【导学号:32700052】
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
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
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
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解析】 “必然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依然拥有行政权,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才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述的是“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并非首相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在法律上宣布国家主权属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王权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7.“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被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解析】 国王是世袭的,不符合材料中的“任命”,故A项错误;议会是立法机构,不符合材料中的“是一个行政体”,故B项错误;内阁是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提名组建而成,它起源于国王召集的秘密会议,后成为法定组织,故C项正确;首相是由国王形式任命,不是由立法机构任命,但是对其负责,而且它的起源不属于派生物,故D项错误。
【答案】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第(1)问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其原因。第(2)问联系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以及1832年议会改革等内容概括其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第(3)问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启示。
【答案】 (1)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表现: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