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5节
科 学 探 究(一)灯泡的探究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小明提出了许多引
起电灯熄灭的原因:
1.可能是整个小区停电了;
2.可能是自己家里的保险丝烧断了;
3.可能灯泡接触不良;
4.可能是灯泡坏了... 例子: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里看书,忽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熄灭了.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
这是需要找出证据来证明.电灯为什么会熄灭?1、小区可能停电了。证明:推开窗户,发现其他
楼层都亮着灯。结论1:小区没停电,
问题出在自己家里。2、保险丝可能烧断了。证明:走到另一个房间,
打开开关,电灯亮了结论2:保险丝没断,
问题出在灯炮上3、可能接触不良。证明:拧动灯泡,发现
电灯仍然不亮。结论3:接触没问题,
问题出在灯泡上。4、灯泡可能坏了。证明:换了一个新灯泡,
灯亮了。结论4:灯泡坏了。 小明思考:为什么灯泡坏了?
他仔细观察了灯泡,发现灯丝断了。
爸爸告诉他: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如果这时灯泡晃动时,灯丝就很容易断裂;另外灯泡使用时间长,灯丝会变细,也容易断裂。
小明终于明白电灯熄灭的原因。
讨论:阅读28-29页
琴纳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 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18世纪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当天花流行,就有大量患者丧生,即使有人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疤痕。 英国医生琴纳了解到,10世纪时中国人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豆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琴纳决心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1、提出问题 琴纳发现,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只有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他还发现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患天花,患病时牛的皮肤上会出现一些小脓包,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奶牛挤奶,也会被感染而起小脓包,但很快就痊愈了,以后他们就不会再得天花了。于是,琴纳猜想其中必有奥妙。 琴纳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会对天花长生免疫力。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得过天花的人也会因此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所以他们都不会再感染天花。2、猜想或假设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此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3、设计研究方案 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了微量的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了痘胞,接着痘胞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的手臂上再次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
实验证明:这个男孩已经具有对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4、获取分析证据5、得出结论 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6、评价与交流猜想与假设获取分析证据评价与交流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得出结论 在山西怀仁县发生了一桩无头案:城外的玉米地里,发现一具女尸。凶手是谁呢?在现场上留下一行脚印。 公安局请来了“脚印专家”来破案。 “脚印专家”仔细观察了脚印,作出了如下判断: “这个罪犯是个25岁左右的男人,身高1.7米,不胖不瘦。从脚印的走向来看,他朝南窑村走去。”
公安人员按照“脚印专家”的判断,从南窑村查出13个25岁左右,身高1.7米男青年,逐一分析,其中有一个青年嫌疑最大。经过进一步调查取证,证明这个男青年确实就是罪犯。 脚印的故事 1.提出问题
(一)脚印的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2.建立猜想和假设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印越长,身高越高3.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脚印的长度与身高之间的关系与年龄有关吗?通过什么方法来收集?测量工具有哪些? 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关系如何?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你准备收集那些证据?收集数据的多少对结论有影响吗?我们怎么记录这些数据呢?4.收集获取事实与证据想想表格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对数据进行如何处理?以便分析得出规律.
5.检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我们对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后,我们又如何去检验结论是不是正确呢?6. 交流与评价假设:可能脚印越长,身高越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
(二)盒子里有什么?摇一摇,估计物体的大小,即体积。掂一掂,估计物体的质量。用磁铁吸一吸,判断物体能不能被吸引。翻一翻,判断物体的形状。1、实际生活中,你还可以举哪些“盒子”问题呢?猜想与假设获取分析证据评价与交流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得出结论练习.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A. 详细观察 B. 实验验证
C. 提出假说 D. 提出问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