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开平碉楼内 容什么是碉楼?顾名思义,“碉”是指用于军事防守的建筑物 “楼”是指有两层楼以上的房屋。
碉楼,就是指把“碉”的军事防御功能与“楼”的建筑形体结合起来的一种坚固建筑物。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丹巴碉楼、羌族碉楼和广东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碉楼第一感西藏高碉丹巴碉楼羌族
碉楼开平
碉楼开平碉楼简介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的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
当年,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由于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繁,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
可见,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华侨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开平碉楼的兴起四不管之地碉楼的类别 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1)混凝土楼
(2)青砖楼
(3)夯(hang)土楼
(4)石楼(1)混凝土楼这种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2)青砖楼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
这种碉楼在泥墙外表镶上一层青砖,不但美观,而且延长碉楼的使用寿命。
比较经济、美观、耐用,又适应南方雨水多的特点。(3)夯(hang)土楼泥楼包括泥砖楼和黄泥夯筑楼两种。
泥砖楼是工匠们在建筑泥楼时为了延长泥砖的使用寿命,在泥砖墙外面,抹上一层灰沙或水泥,用以防御雨水冲刷,从而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
黄泥夯筑楼筑成的黄泥墙,一般有1尺多厚,其坚固程度可与钢筋水泥墙相比。 (4)石楼即用山石或鹅卵石作建筑材料,外形粗糙,矮小,却坚固耐用,这种碉楼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大沙等山区。 按使用功能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碉楼的特色 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各种柱式、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罗马和伊斯兰的拱劵和穹窿、哥特式尖拱、巴洛克风格的山花......等等。拜占庭的穹窿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罗马风格的穹窿顶古希腊风格的柱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古希腊廊亭中式屋顶爱奥尼风格爱奥尼风格的古希腊柱子科林斯风格柱式哥特式尖拱科林斯风格柱式科林斯柱式哥特式尖拱罗马拱券中式壁画巴洛克风格雕花西班牙建筑中的螺旋形铸铁花饰多国艺术文化“碎片”的结合 在碉楼的总体造型、建筑构件和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熔为一体;而西方建筑风格又有多种类型,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时期的券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等等,都融进了开平的乡土建筑之中,它不单纯是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某一地域建筑艺术的引进。这就是我们无法将开平碉楼和民居具体归入某种西方建筑风格的原因所在,准确地讲它应该是中外多种建筑风格“碎片”的组合,多种建筑类型相互交融的产物。开平碉楼的价值 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2001年,国务院将开平碉楼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单元。罗马风格的穹窿顶古希腊风格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拜占庭的穹窿:
简单来说就是,在四方的地上建圆形的穹窿。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三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