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基础题
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
)
挚友(
)
孕育(
)
鲜为人知(
)
选聘(
)
说服
(
)
难堪(
)
至死不懈(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
)露
鞠躬尽cuì(
)
可歌可qì(
)
家yù(
)户晓
马革guǒ(
)尸
妇rú(
)皆知
任人zǎi(
)割
jié(
)然不同
2.词语练习。
(1)选词填定
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开辟
开创)
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
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震荡
动荡)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可歌可泣
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
②任人宰割
③家喻户晓
④鲜为人知
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
②任人宰割
③当之无愧
④家喻户晓
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
②家喻户晓
③任人宰割
④鲜为人知
⑤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3.填空。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原文衔接连贯顺畅的一项是(
)
如果这几天你踏入杭州植物园桃花园,会发现那片小小的树林变成了一个天然画廊。
▲
;在两棵相距较远的大树中间,用树枝和有机玻璃架起了别致的“橱窗”,画家笔下的“松鼠”在其间悠闲地啃着果子。这个绝妙的创意来自78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曾宓。昨天上午这场名为《林间》的画展开幕的时候,老人还特意安排了雅乐。
▲
,曾宓的外孙现场弹起了古典奏鸣曲。在来客赏画的时候,小提琴也盈盈响起,更有美丽动人的礼仪小姐穿梭现场为观众服务。一场画展做得如此别开生面,着实用尽了心思。
A.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
B.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
C.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
D.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
5.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实现零碳技术要求是个体系,包括建筑设计、节能材料、碳排放、太阳能,还要懂电器、风能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懂才做得起来,而现在找一个这样的人才很难。
B.世界首个“人造生命”日前在实验室诞生。英国“每日邮报”做的小调查中,57%的读者认为科学家不应该创造这一生命。
C.201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除萧山休博园主会场外,还首次增设了滨江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8个分会场,主题是“动情都市,漫优生活”。
D.水是世间最无私最美丽的物质之一——如何善待她、善用她?是我们恒久的命题。
6.用最简洁的语言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央广网西昌2013年11月30日消息: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经“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研究决定,“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三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探测器安全着陆月面,巡视器成功转移并在月面行驶,两器分别开展定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嫦娥三号探测器和搭载它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于10月31日和9月12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场。经过一系列测试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测试结果正常,已完成全区综合演练,发射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各项指标一切正常,火箭系统准备就绪,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
目前,探测器和火箭均已完成加注前的各项工作,昨天上午召开了火箭加注前的质量评审会议,专家同意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第二部分
能力题
7.快速默读课文,分别给六个部分概括大意,要求语言简洁。
8.下面的语句含义深刻,说说你的理解。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9.写法探讨:
①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②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
10.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
发展题
11.下面是根据课文第二、第三两部分改写的诗歌,请你浓缩原文内容,将诗歌补写完整。
生在安徽怀宁县,
。
二十八年如一日,研究氢弹原子弹。
一九六四原子弹,
。
中华民族重要日,摆脱任人宰割时!
,三次手术把命捐。
“鞠躬尽瘁”为民族,
。
核弹奠基和开拓,“‘两弹’元勋”邓稼先。
奥本海默在美国,中国则是邓稼先。
同时研究原子弹,性格为人两极端。
奥本海默拔尖才,
。
稼先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待人宽。
,为人没有小心眼。
一生喜欢纯品格,
。
奉献精神他最高,共产党的好党员。
12.核武器试验时常常会遇到突发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总负责人,既需要智慧,也需要经验与直觉,更需要果断地判断能力,试揣摩课文相关部分的内容,合理构想一个情节来表现邓稼先的精神与品质,300字左右。
11.邓稼先
同步测试
答案
1.(1)páng
zhì
yùn
( http: / / www.21cnjy.com )
xiǎn
pìn
shuō
kān
xiè (2)毕
瘁
泣
喻
裹
孺
宰
截
2.(1)①开创
②震荡
(2)A
(3)C
3.杨振宁
4.C
5.C
6.
“嫦娥三号”一切准备就绪,12月
2日凌晨发射
7.展示背景,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的生平和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与奥本海默的不同。
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
大漠戈壁献,邓稼先献身科研。
书信的形式对邓稼先进行评价。
8.①这里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③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9.①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②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0.事件:①在美国获博士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后立即回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⑥一封短短的信⑦1982年,“我不能走”。
品格:忠厚朴实,真诚坦白,谦虚执著,为中华之崛起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11.生在安徽怀宁县,留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来搞科研。
二十八年如一日,研究氢弹原子弹。
一九六四原子弹,一九六七爆氢弹。
中华民族重要日,摆脱任人宰割时!
辐射导致直肠癌,三次手术把命捐。
“鞠躬尽瘁”为民族,“死而后已”美名传。
核弹奠基和开拓,“‘两弹’元勋”邓稼先。
奥本海默在美国,中国则是邓稼先。
同时研究原子弹,性格为人两极端。
奥本海默拔尖才,锋芒毕露惹人嫌。
稼先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待人宽。
真诚坦白不骄人,为人没有小心眼。
一生喜欢纯品格,农民气质多朴实。
奉献精神他最高,共产党的好党员。
12.略(共23张PPT)
第一课
——杨振宁
邓稼先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写作背景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生字新词
邓稼(jià
)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yān)红
初识课文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分析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2.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答: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答:(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初识课文
3.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文章突出环境的艰苦,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归纳总结
1.作者的情感体会:
深刻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2.本文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板书设计
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
不计个人名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私奉献精神的
伟大科学家
邓稼先
知识链接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虽然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度负责任的精神,总是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对比手法及作用
【讲评】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知识点解析
【例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讲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知识点解析
【例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参考答案】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小练习】
1.(《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讲评】此题考查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或文章的主题。本题针对第③段,找出具体的对比事件来举例,然后分析出此处所表达的人物心理或性格即可。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
1.(《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
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
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2分),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2分)。
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2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
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父的怯懦(2分)。
中考在线
【例1】(徐州中考题·《两棵金银花》)作者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考点:对比手法及作用
【讲评】这篇文章题目是《两颗金银花》,文中对院子中金银花的茂盛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后文又提到花盆中的金银花,显然是要和前文形成对比。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对比的作用。
中考在线
【例1】(徐州中考题·《两棵金银花》)作者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考点:对比手法及作用
【参考答案】(4分,意对即可)作者此处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写法,(1分)有意把院中的金银花和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这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着写(或:以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衬托院中的金银花),(1分)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1分)给人以极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1分)
中考在线
【实战演练】(岳阳中考·《
黄山绝壁松》)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
【讲评】作者赞美的对象是黄山绝壁松,所以第③段写其他名松是为了衬托黄山绝壁松,把它凸显出来。第⑥段写山下之松用词含贬义,是和黄山绝壁松形成对比,目的是突出黄山绝壁松与恶劣环境斗争的精神和毅力。注意题干中的“各”字,这是要求把两个自然段作用分开回答。
中考在线
【实战演练】(岳阳中考·《
黄山绝壁松》)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第③段用其他名松衬托黄山绝壁松,突出重点,引人注意。第⑥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绝壁松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强精神及顽强生命力。(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课后习题
1.下列划线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地(de)
妥善(tuǒ)
B.凌晨(líng)
轮廓(guō)
C.元勋(xūn)
故障(zhàng)
D.阻挠(ráo)
胆怯(qiè)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头晕。
B.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D.在筹办这次艺术节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D
课后习题
3.阅读下面语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与加点句子相似的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浓郁苍翠的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在社会中同样需要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
假若鲜花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姹紫嫣红的花园
假若袁隆平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中国水稻之父”的美称
课后习题
4.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
)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对当年在昆明时生活的怀念。
C.寄托了对邓稼先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5.“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
答:表明邓稼先从事工作的重要,表现他身负重大责任。
课后习题
6.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参考答案】发挥想象,描写出环境的艰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