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20 09:27:25

文档简介

13.1分子热运动测试题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5年福建省漳州】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2.【2015年广西省崇左】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3.【2015年江苏省南通】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4.【2015年江苏省无锡】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5.【2015年山东省济南】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湿衣服经晾晒后会变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  )
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7.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露”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中的冰是由于河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的香是扩散现象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是由于受到风力而下落
8.端午浓情,小乐给奶奶剥粽子,奶奶给小乐戴香囊。粽香、药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由原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18℃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
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
贵州2台经常报道车祸的发生,大部分是酒驾所导致,交警常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C、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下列诗句中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 
D.“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3.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15.
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香飘---扩散现象
B、驾驶员驾驶汽车需系安全带---惯性的利用
C、飞机获得的升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高压锅易煮熟食物---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二、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16.【2015年辽宁省锦州】“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 
 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
17.【2015年北京市】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力。
18.【2015年肇庆市】河水由于受到污染,经常散发出阵阵的臭味,这是
现象,而且臭味在夏节要浓些,这说明了这种现象还与
有关。
1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20.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分子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或“斥”)力。
21.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
三.简答题:(8分)
22.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细颗粒物的形成,人为的因素是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来源包括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细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的漫游、悬浮,吸人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漫游
(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2)某地市区监测到雾霾天气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g,市区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
(3)请你结合生活体验,提出两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②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1.【2015年福建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

A.有引力
B.有斥力
C.有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闻到酒香是一种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选D。
2.【2015年广州市】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答案】B
【解析】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咸鱼身上的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充满了整个冷冻室,所以冷冻室内有咸鱼味,故应选B。
3.【2015年山东省济南】美丽的泉城济南,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答案】C
【解析】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是光由池底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主要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选项C符合题意;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是因为光在各种颜色的画的表面发生反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4.【2015年湖南省邵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粉的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正确选C。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D
【解析】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描述的是雨滴下落,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物体的颗粒在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满屋飘香,分子运动到屋子的各个角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答案选D。
6.
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题意知,一个人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别人会闻到烟味。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7.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答案】D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和春天柳絮漫天飞舞都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力而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端午节,粽叶飘香是由于粽叶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跑到了周围空气中,进入到了人的鼻子,属于扩散现象。故选D。
8.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答案】C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3)分子间有空隙.A.潭清疑水浅时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是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由于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多次反射,虽然声源停止振动,但声波仍在媒质中传出回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
9.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利用了摩擦力
C.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缘故
D.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答案】D
【解析】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炒菜时能闻到香味等,A符合题意;用筷子夹食物时,物体不掉落是由于筷子和物体间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B对;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转化成壶盖的机械能,这也是热机的原理,C对;夏天使用电风扇时,空气的流动加快了人体表变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而环境温度并没有降低,D错。
10.许多生活现象中隐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间有很大的间隙 
B.冰棒融化时要放出热量 
C.用手提桶时,手受到桶的拉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水杯能静止在桌面上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花香扑鼻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冰棒融化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用手提桶时,手也会受到桶的拉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杯能静止在桌面上是因为它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故选C。
11.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
D
【解析】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故A错误.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故C错误.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故选D.
12.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都大于斥力[来源:
【答案】C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丙状态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故选C。
13.【2015年河南省】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越剧烈。
【答案】汽化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以水蒸气的形式离开茶叶,即发生汽化;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4.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现象。
【答案】放热;液化;扩散
【解析】水蒸气变成汤汁,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我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15.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引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图甲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会进入上方空气瓶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图乙中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1.【2015年福建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

A.有引力
B.有斥力
C.有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015年广州市】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3.【2015年山东省济南】美丽的泉城济南,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4.【2015年湖南省邵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6.
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7.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8.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9.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利用了摩擦力
C.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缘故
D.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10.许多生活现象中隐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间有很大的间隙 
B.冰棒融化时要放出热量 
C.用手提桶时,手受到桶的拉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水杯能静止在桌面上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
11.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12.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都大于斥力[来源:
13.【2015年河南省】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越剧烈。
14.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现象。
15.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13.1
分子热运动测试题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5年福建省漳州】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D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闻到淡淡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2.【2015年广西省崇左】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答案】B
【解析】由于分子的运动,盐的分子跑到了菜中,故A能说明;细菌不属于分子,所以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故B不能;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废水中污染物的分子扩散到了整个水库,故C能说明;苹果分子的不断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满屋飘香,故D能说明;应选B。
3.【2015年江苏省南通】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A
【解析】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冷水与热水的温度不同,热水的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所以盛有热水的罐底颜色较深,故应选A。
4.【2015年江苏省无锡】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答案】A
【解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液体难压缩是由于斥力在起主要作用,故A正确;海绵体积的变小,是物质结构的原因,与分子无关,故B错;分子太小,用肉眼直接是看不到的,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故C错;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故D错;应选A。
5.【2015年山东省济南】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湿衣服经晾晒后会变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A
【解析】A.湿衣服经晾晒后会变干,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当挣脱了其他分子的吸引时,便离开了衣服;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的直径非常小,我们用人眼是看不见的,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不存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故选A
6.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  )
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答案】A
【解析】A、花香四溢,是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B、漫天沙尘,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落叶纷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细雨绵绵,是小水滴在空中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露”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中的冰是由于河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的香是扩散现象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是由于受到风力而下落
【答案】D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是液态水放热变成固态的凝固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中能闻到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落木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端午浓情,小乐给奶奶剥粽子,奶奶给小乐戴香囊。粽香、药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由原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题意知,该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18℃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
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所以零下18℃的液体也可以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不一定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是小水珠,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水变为水蒸气后液化水蒸气变为小水珠形成“白气”,故C正确,符合题意;D.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凝华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10.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解析】题意说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即一人吸烟后,烟分子会充满整个房间,其他人会呼吸到烟分子,说明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选D。
11.
贵州2台经常报道车祸的发生,大部分是酒驾所导致,交警常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C、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D错误;题中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故A错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题中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本题正确选项是B。
12.下列诗句中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 
D.“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选项,“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所以A说法错误。B选项,以“乘客”为参照物,“乘客”和“轻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轻舟”是运动的是以“河岸”为参照物,所以B说法错误。C选项,“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D选项,“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所以D说法正确。正确的选择是D。
13.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0mL,这与分子的构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所以A正确,B、C、D错误。
1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答案】C
【解析】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花香、水中放糖后整杯水会变甜;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但是雪花的飞舞、尘土的飞扬等都不是分子的运动,因为一颗雪花、一粒灰尘都是由无数个分子构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
15.
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香飘---扩散现象
B、驾驶员驾驶汽车需系安全带---惯性的利用
C、飞机获得的升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高压锅易煮熟食物---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A项中端午节粽香飘——扩散现象,是正确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驾驶员驾驶汽车需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而造成对人的伤害,B选项是错误的;飞机获得的升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项C是正确的;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项D是正确的。本题应选B。
二、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16.【2015年辽宁省锦州】“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 
 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扩散;引力
【解析】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使米粒和粽叶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是由于分子间相互的引力而形成。
17.【2015年北京市】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力。
【答案】斥力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斥力。故答案为斥力。
18.【2015年肇庆市】河水由于受到污染,经常散发出阵阵的臭味,这是
现象,而且臭味在夏节要浓些,这说明了这种现象还与
有关。
【答案】扩散,温度
【解析】河水发出的臭味是由于分子的运动产生的,这是扩散现象;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臭味在夏节要浓些。
1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答案】升高
吸引力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当花气袭人,说明周边的温度突然升高。当两滴水珠相遇,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会变成较大的一滴。
20.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分子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或“斥”)力。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题意知: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1.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
【答案】无规则;剧烈
【解析】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新汽车内部装饰时会用到一些含有甲醛等挥发性物质的材料,它们的分子运动到车内的空气重,故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在烈日暴晒下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更加剧烈。
三.简答题:(8分)
22.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细颗粒物的形成,人为的因素是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来源包括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细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的漫游、悬浮,吸人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漫游
(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2)某地市区监测到雾霾天气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g,市区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
(3)请你结合生活体验,提出两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答案】(1)不是
(2)1.07×l0-2(或0.
0107)
(3)减少废气、烟尘排放,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提高热机效率、禁止吸烟等
【解析】(1)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属于宏观物质,分子量级约为10-9m
属于nm量级,1μm=103nm,所以PM2.5在大气中漫游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2)因为1g=106μg,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107μg/m3×100m3=10700μg=0.0107g(或1.07×l0-2g);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排放大量废气、烟尘等细颗粒物,一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持续积聚,就会出现雾霾。要改善雾霾天气就要:减少废气、烟尘排放,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提高热机效率、少开车、减少火力发电、秸秆禁烧、禁止吸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