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2节 内能(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第2节 内能(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20 09:27:47

文档简介

13.2内能练习题
1.
如图所示,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3.【2015年广州市】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2015年山东省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5.
下列是与“热”有关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把冰放在手心,感到冷,是因为冰的内能为0
B.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6.【2015年湖北省武汉】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2015年北京市】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8.【2015年北京市】(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
9.【2015年重庆市】如图2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10.【2015年海南省】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冷天搓手取暖
B.压缩空气内能增大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热
11.【2015年湖北省黄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
B.做功和热传递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固体中分子排列较紧密,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的高
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0℃的冰熔化为0℃的水后,它的内能没有变化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大
13.【2015年山东省莱芜】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5.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硒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16.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汤勺温度升高,这说明内能是可以转移的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不变 
C.电水壶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神州十号”飞船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17.
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
A.都由水直接变成
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都要放出热量
D.内能都保持不变
18.
下列做法,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搓手取暖
B.烤火取暖
C.热水袋取暖
D.向手“呵气”取暖
19.
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和放热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在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的实验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21.“庆丰包子铺”因“主席套餐”意外走红。蒸包子的过程,蕴含了物理道理:高温的炉不断通过
的方式,使蒸笼内包子内能增加(如图所示为某层蒸笼)。同时,由于多层的蒸笼,最上面的温度最低,水蒸气到达最上而蒸笼后易发生
现象,再放出大量的热,故最上层的包子通常先熟。
22.【2015年湖北省宜昌】我国正大力开展核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______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______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23.
“六·一
”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能。13.2内能测试题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暖手宝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
B.烧开水壶盖被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
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由于扩散会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一是做功。冬天用暖手宝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正确;B烧开水壶盖被顶起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错;C“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则运动叙述正确;D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由于扩散会污染空气,气体的扩散现象,正确。不正确的选B。
2.
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一个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
D.0℃冰不具有内能
【答案】D
【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它的内能也变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冰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3.【2015年福建省泉州】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
B.
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
C.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
D.
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
【答案】D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冰箱中的饮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为内能的,故A错;涂酒精后手感觉到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路面被太阳晒得很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C错;打气筒壁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内能的,故D错;应选D。
4.【2015年辽宁省营口】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
0℃的水内能为零
【答案】AC
【解析】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所以内能一定是增加的,故A正确;热量不能说含有,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故B错误;热量的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错误;应选AC。
5.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降低,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B正确.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因此内能增大.故C错误.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能放出了热量
6.【2015年广西省南宁】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衣柜里的樟脑片升华时要放热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解析】A.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来使手的内能增加,从而使手的温度升高,达到取暖的目的,不是利用热传递,A错;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铁丝很难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人拉动时,很难拉断,B正确;C.衣柜中樟脑丸变小,是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是放热,C错;D.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即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气缸内燃烧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不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错。正确选B。
7.
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古人钻木取火
B.野外烤火御寒
C.冬天搓手取暖
D.锻打铁件升温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钻木取火,搓手取暖,锻打铁件都属于做功方式;野外烤火御寒属于热传递方式.
8.【2015年广西玉林】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
B.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压缩空气
【答案】A
【解析】晒太阳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是热传递的方式,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压缩空气都是利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故选A。
9.【2015年湖北省咸宁】《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 
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 
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析】A.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做无规则的运动的速度变慢,而不是没有运动,错;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能好,不是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错;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热传递不是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错;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这叫分子的热运动。正确。选D。
10.【2015年湖南省衡阳】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近能闻到肉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答案】D
【解析】A、由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相当于保鲜膜,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B正确。C、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C正确。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错误,答案为D。
11.【2015年黑龙江省】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
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压缩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瓶塞被崩起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选项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2015年湖北省荆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暖手宝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
B.烧开水壶盖被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
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由于扩散会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暖手宝的温度度高于手的温度,所以热量从暖手宝传递到手上,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正确;壶盖被顶起时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B错误;由于分子地无规则运动,使的花香的分子扩散到空气,所以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故C正确;甲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跑到空气中使空气被污染了,故D正确;应选B。
1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  )
A.
内能减少,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B.
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C.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
D.
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瓶口出现白雾,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水蒸气内能减小,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符合题意的是选项D
14.【2015年山西省】下列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能闻到花的香气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液态的空气也具有内能,故B错误;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壶盖跳动,故C正确;下滑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所以有灼热感,故D正确;应选B。
15.【2015年山东省临沂】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的转化为它的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答案】D
【解析】铅块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的结果,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软木塞被水蒸气推出时,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两瓶气体的缓慢混合是由一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不是由于上面的气体密度大引起的,故C错;拉动皮绳时,要克服绳与管的摩擦力做功,使乙醚的内能增大,对橡皮塞做功,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应选D。
二、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6.【2015年云南省曲靖】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浸入液体中测量温度时,通过
的方式使温度计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达到相同。
【答案】热胀冷缩
热传递
【解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于温度计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不同,所以当它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当最后的温度相等时,就不再传热。
17.
某同学由于粗心,将放在厨房中一个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打开后(没有打着火),忘记将其关闭,过一会整个屋里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现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把大货车停在水坑中,这是通过 
 方式给轮胎降温.
【答案】扩散
热传递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将放在厨房中一个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打开后(没有打着火),忘记将其关闭,过一会整个屋里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把大货车停在水坑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给轮胎降温.
18.【2015年贵州省黔东南】2014年2月14日(农历元月十五元宵节),黔东南州台江县来自各个乡镇的20多支舞龙队伍,用舞龙嘘花的火与激情来庆祝元宵,全国各地的游客也都慕名前来观光。元宵节吸引众人眼球的就是龙嘘花大赛(如图所示),舞龙的人们大部分光着身子,步履轻快,条条蛟龙在火海中任意遨游,场面颇为壮观,被称为是“勇敢者的游戏”。附近的居民和观众很快就闻到了火药味,这是      现象,火药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答案】扩散

【解析】观众闻到火药的味道,是因为火药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中,这属于扩散现象。火药在燃烧时将火药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19.【2015年福建省莆田】小瑄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解析】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的方式,用手搓背就是通过摩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二是热传递,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是内能的转移,用热水泡脚就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20.【2015年黑龙江省】小光同学在操场上练习爬杆,当他从竿的顶端滑下时,感到竿烫手,说明竿的内能
(“增大”、“不变”或“减少”),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竿的内能改变的。
【答案】增大
做功
【解析】竿烫手,说明竿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大了;这是由于克服手与竿之间的摩擦力做功使竿的内能增加的。
21.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首次下潜至7000m以下,“蛟龙号”入海后,舱壁遇到冷的海水,温度降低,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此时,舱壁内侧出现了大量小水珠,这是舱内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减小;热传递;液化
【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舱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凉的舱壁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
22.
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方式,使它的内能
(填“增大”或“减少”)。
【答案】做功;增大.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一是热传递;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鞭炮的内能增大,从而使鞭炮爆响的.13.2内能测试题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暖手宝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
B.烧开水壶盖被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
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由于扩散会污染空气
2.
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一个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
D.0℃冰不具有内能
3.【2015年福建省泉州】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
B.
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
C.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
D.
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
4.【2015年辽宁省营口】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
0℃的水内能为零
5.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降低,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6.【2015年广西省南宁】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衣柜里的樟脑片升华时要放热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
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古人钻木取火
B.野外烤火御寒
C.冬天搓手取暖
D.锻打铁件升温
8.【2015年广西玉林】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
B.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压缩空气
9.【2015年湖北省咸宁】《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 
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 
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0.【2015年湖南省衡阳】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近能闻到肉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11.【2015年黑龙江省】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
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12.【2015年湖北省荆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暖手宝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
B.烧开水壶盖被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
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由于扩散会污染空气
1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  )
A.
内能减少,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B.
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C.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
D.
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14.【2015年山西省】下列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15.【2015年山东省临沂】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的转化为它的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二、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6.【2015年云南省曲靖】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浸入液体中测量温度时,通过
的方式使温度计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达到相同。
17.
某同学由于粗心,将放在厨房中一个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罐打开后(没有打着火),忘记将其关闭,过一会整个屋里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现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把大货车停在水坑中,这是通过 
 方式给轮胎降温.
18.【2015年贵州省黔东南】2014年2月14日(农历元月十五元宵节),黔东南州台江县来自各个乡镇的20多支舞龙队伍,用舞龙嘘花的火与激情来庆祝元宵,全国各地的游客也都慕名前来观光。元宵节吸引众人眼球的就是龙嘘花大赛(如图所示),舞龙的人们大部分光着身子,步履轻快,条条蛟龙在火海中任意遨游,场面颇为壮观,被称为是“勇敢者的游戏”。附近的居民和观众很快就闻到了火药味,这是      现象,火药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19.【2015年福建省莆田】小瑄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0.【2015年黑龙江省】小光同学在操场上练习爬杆,当他从竿的顶端滑下时,感到竿烫手,说明竿的内能
(“增大”、“不变”或“减少”),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竿的内能改变的。
21.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首次下潜至7000m以下,“蛟龙号”入海后,舱壁遇到冷的海水,温度降低,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此时,舱壁内侧出现了大量小水珠,这是舱内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2.
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方式,使它的内能
(填“增大”或“减少”)。13.2内能练习题
1.
如图所示,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答案】D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内能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而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由题知选项A、B、C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选项D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本题应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解析】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错误,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错误,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如一杯热水的内能肯定会小于一座冰山.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错误,内能增加也可能体积增大.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正确.
3.【2015年广州市】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答案】D
【解析】向上抽活塞,筒内气压减小,温度降低,硝化棉不能燃烧,故A错误;本题实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C错误;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时,硝化棉就会燃烧,所在D正确;故应选D。
4.【2015年山东省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答案】C
【解析】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描述正确;炒鸡块时利用了加热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故B描述正确;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高,所以饭熟得快,故C描述错误;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D描述正确。选C。
5.
下列是与“热”有关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把冰放在手心,感到冷,是因为冰的内能为0
B.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C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错;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体表面汗水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B错;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热量由发动机传给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C对;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D错。
6.【2015年湖北省武汉】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解析】A物体的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和状态有关,不符合题意;B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所以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不符合题意;D热机工作过程有两次能量转化,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7.【2015年北京市】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答案】D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功,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它能量的相互转化,二是热传递,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因此判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比较温度是方法之一。A热不袋的温度比手高,故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B冰块的温度比饮料低,故是用热传递的方法降低饮料的内能;C在炉子上烧水,火焰的温度高,所以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D没有什么物体比铁丝的温度高,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反复弯折实现的,反复弯折就是对铁丝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选项D符合题意。
8.【2015年北京市】(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
【答案】ACD
【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就是固体很难被压缩,A符合题意;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是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不知其质量关系的情况下,无法判断谁吸收的热量多,B不符合题意;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故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不仅增加了液体温度,而且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所以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CD。
9.【2015年重庆市】如图2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答案】B
【解析】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液化现象,A错;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对;炒肉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C错;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节约能源,因为液体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大火并不能提高液体的温度。
10.【2015年海南省】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冷天搓手取暖
B.压缩空气内能增大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热
【答案】C
【解析】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A错;压缩空气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B错;烧水时水温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故C正确;下滑时臀部发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应选C。
11.【2015年湖北省黄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
B.做功和热传递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固体中分子排列较紧密,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的高
【答案】C
【解析】温度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A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故B正确;分子中的引力的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C错误;内燃机的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效率比蒸汽机高,故D正确;应选C。
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0℃的冰熔化为0℃的水后,它的内能没有变化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大
【答案】D
【解析】
A、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A错误;
B、冰熔化过程要吸热,因此0℃水的内能比0℃冰的内能大,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大小和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等因素均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加了.故D正确.
13.【2015年山东省莱芜】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答案】C
【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温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个途径来实现,故B错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物体内能减少,也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故D错;应选C。
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ABD
【解析】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故A选项说法错误;B、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B选项说法错误;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的高低,不是内能的大小.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选项说法正确;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选项说法错误.
15.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硒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A
【解析】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说法正确;BD、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故BD错误;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故选A。
16.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汤勺温度升高,这说明内能是可以转移的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不变 
C.电水壶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神州十号”飞船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答案】A
【解析】A选项,热汤放出热量,汤勺吸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该项正确。B选项,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该选项错误。C选项,电水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该选项错误。D选项,“神舟七号”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同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该选项错误。正确的选择是A。
17.
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
A.都由水直接变成
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都要放出热量
D.内能都保持不变
【答案】BC
【解析】雾凇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雾凇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正确的选择是B、C。
18.
下列做法,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搓手取暖
B.烤火取暖
C.热水袋取暖
D.向手“呵气”取暖
【答案】A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能量间的相互转化,A选项中两手摩擦时相互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19.
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和放热
【答案】B.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B正确;C、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D、物体温度不变,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吸热和放热,如果物体同时吸热或放热且保持热量平衡时,温度是可以不变的,故D错误.故选B.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在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的实验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答案】A
【解析】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加;在压缩气体点燃硝化棉的实验中,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内能较多。故选A.
21.“庆丰包子铺”因“主席套餐”意外走红。蒸包子的过程,蕴含了物理道理:高温的炉不断通过
的方式,使蒸笼内包子内能增加(如图所示为某层蒸笼)。同时,由于多层的蒸笼,最上面的温度最低,水蒸气到达最上而蒸笼后易发生
现象,再放出大量的热,故最上层的包子通常先熟。
【答案】
热传递
液化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图中的包子通过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内能;温度低,能使水蒸气更多的液化放出热量,所以最上层的包子通常先熟。
22.【2015年湖北省宜昌】我国正大力开展核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______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______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答案】内能
机械能
【解析】用核反应堆加热水,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转化为蒸汽轮机的动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23.
“六·一
”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能。
【答案】变小;内
【解析】小朋友在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秋千的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当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机械能减小,秋千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