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鱼类的运动方式和呼吸过程。
三、教学准备
鱼的骨骼模型、鱼呼吸和游泳的视频、常见鱼类的图片、观察鱼类体形和呼吸过程的材料用具、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播放《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了解鱼类的游泳过程,展示鱼的骨骼,对比以前学习的动物,思考哪些动物有骨骼?哪些动物没有骨骼?
观看视频,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并思考哪些动物有骨骼,哪些动物没有骨骼。
通过视频展示和鱼骨骼的观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五、探究新知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不同。
区别: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强调:脊柱是由脊椎骨组成的
二、多种多样的鱼
视频展示:
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带鱼、鲨鱼、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认真自学教材22~23页内容,并分小组完成教材22页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鱼的游泳: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呼吸:用鳃呼吸,鳃丝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提问:鱼的鳃丝有哪些特点适于呼吸?鱼离开水后为什么会死亡?
教师总结:鳃丝又多又细,呈鲜红色。离开水后鳃丝相互粘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类窒息死亡。
叙述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并思考前面三节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观看视频,体会鱼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自学教材并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回答。
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两种动物。
观看后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小组合作能力。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2.良好寓意,融入人类文化;
3.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相关规定:从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并且约束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捕捞现象。
观看图片,了解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渔业资源的现状,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了解了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的特征以及鱼类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观察鱼的外形、鳃的结构以及鱼游泳和呼吸的过程,更加明确了鱼在水中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区别: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淡水鱼:四大家鱼;海水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