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
书写原则:⑴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
书写步骤
⑴
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⑵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⑶
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二、化学计量数
1.定义: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在化学式的前面所加的数字。
2.注意:在进行计算时,物质的质量与化学计量数无关,而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有关。
例如:在2A
+
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g
B.
32
g
C.
16
D.
32
三、规律:
(1)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完全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配平时按定一法。
①
C3H8
+
O2
==
②
C2H6O
+
O2
==
(2)CO还原金属氧化物,CO与CO2的系数相同,等于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的个数。
Fe2O3
+
CO==
;
Fe3O4
+
CO==
四、配平方法
五、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1)
S
+
O2
点燃
(2)
H2
+
O2
点燃
(3)
P
+
O2
点燃
(4)
C
+
O2
点燃
(充分燃烧)
(5)
C
+
O2
点燃
(不充分燃烧)
(6)
Al
+
O2
点燃
(7)
Fe
+
O2
点燃
(8)
Mg
+
O2
点燃
(9)
Cu
+
O2
(10)
CH4
+
O2
点燃
(11)
C2H5OH
+
O2
点燃
(12)
H2O
通电
(13)
H2O2
(14)
KClO3
MnO2
(15)
KMnO4
(16)
CaCO3
高温
(17)
氧化汞加热分解
(18)
Fe
+
CuSO4
==
(19)
NaOH
+
CuSO4
=
(20)
CaCO3
+
HCl==
课题2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⑴
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⑵
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
⑶
反应条件
⑷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⑸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⒊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
书写原则:⑴
以
为基础;
⑵
要遵守
。
⒉
书写步骤
⑴
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⑵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⑶
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在等号上方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如加热、高温、点燃、催化剂、通电等。
4.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如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注“↑”号。
H2O2
MnO2
、C
+
O2
点燃
5.
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如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不注“↓”号。
NaOH
+
CuSO4
=
三、化学计量数
1.定义: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在化学式的前面所加的数字。
2.注意:在进行计算时,物质的质量与化学计量数无关,而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有关。
例如:在2A
+
B
==
2
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g
B.
32
g
C.
16
D.
32
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1)
S
+
O2
==
(2)
H2
+
O2
==
(3)
P
+
O2
==
(4)
Cu
+
O2
==
(5)
C
+
O2
==
(不充分燃烧)
(6)
Al
+
O2
==
(7)
Fe
+
O2
==
(8)
Mg
+
O2
==
(9)
CH4
+
O2
==
(10)
C2H5OH
+
O2
==
(11)
H2O
==
(12)
KClO3
==
(13)
KMnO4==
(14)
Fe
+
CuSO4
==
五、规律:
(1)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完全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配平时按定一法。
①
C3H8
+
O2
==
②
C2H6O
+
O2
==
(2)CO还原金属氧化物,CO与CO2的系数相同,等于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的个数。
Fe2O3
+
CO==
;
Fe3O4
+
CO==
六、配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