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创新作业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人教版创新作业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7-21 15: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知识归纳
一、乙烯
1.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C2H4
(2)电子式:
(3)结构式:
(4)结构简式:CH2=CH2
(5)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约为120°。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乙烯是一种没有颜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略轻。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从石油中获得乙烯是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
通入KMnO4酸性溶液,可使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CH2=CH2+Br2CH2BrCH2Br
CH2=CH2+H2OCH3CH2OH
(3)加聚反应:
nCH2=CH2
二、苯
1.分子组成与结构
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是一种环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是或。苯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这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有毒、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的液体,比水轻。易挥发(沸点:80.1℃
熔点:5.5

)有毒的透
明液体,良好的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燃烧现象与乙烯、甲烷比较
a.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2C6H6+15O212CO2+6H2O
b.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取代反应——与液溴、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
+HO—NO2
+H2O
硝基苯
要点提示
①苯、浓HNO3、浓H2SO4混合时,不可先将苯(或硝酸)加到浓H2SO4中,以防产生大量的热使液体飞溅。
②反应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
℃,以防止副反应发生,控制温度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③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有毒。
(3)加成反应——难发生——与氢气、氯气的加成反应
素养整合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的电子式为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C.乙烯分子是空间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
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双键不如单键稳定,导致乙烯的性质比乙烷活泼
D.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燃烧比乙烷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用此法对二者进行鉴别
B.乙烯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的KMnO4溶液退色,且二者退色的原理相同
C.可将乙烷与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烷与乙烯并除去乙烷中乙烯
D.乙烯和乙烷均可与氯气反应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4.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5.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一组试剂的洗气瓶
(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浓硫酸、NaOH溶液
6.一运输队从海南向山东长途贩运香蕉、椰子、柑橘等热带水果,装完水果后,又在每个水果篓上方放置一包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然后再封装水果覆盖。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
(  )
A.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发挥强氧化性,催熟水果
7.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②点燃前都应验纯 ③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并有大量黑烟生成 ④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丙烯可看作是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H3取代的产物,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9.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
C.乙烯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
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10.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并反应完全,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反应完全,则两个过程中共消耗氯气(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11.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和CCl4
B.苯和溴苯
C.硝基苯和水
D.汽油和苯
12.下列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  )
A.用水检验苯和溴苯
B.苯、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制硝基苯
C.用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己烯
D.苯、液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13.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①SO2 
②CH3CH2CH===CH2 
③ 
④CH3CH3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4.苯的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以下说法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由于苯有毒,所有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都要做相关防护措施
15.对于苯乙烯()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正确
16.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并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17.在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苯分别和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18.已知:CH4+Br2CH3Br+HBr;
将甲苯与液溴混合,加入铁粉,其反应产物可能有
(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④⑤⑥⑦
C.只有①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9.在标准状况下,CH2=C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耗用相同体积的氧气,则CH2=CH2和CO的体积比是(
)
A.1∶6
B.4∶1
C.1∶1
D.任意比
20.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二、填空题
21.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D的结构简式:
A
,C
,D

(2)写出①②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

(反应类型
)。
22.某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0.5
mol
A完全燃烧时,得到1.5
mol
H2O和67.2
L
CO2(标准状况)。
(1)A的结构简式为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催化剂FeCl3的作用下,A与Cl2反应生成B: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A与H2反应生成C:

知识拓展
1.烯烃的工业制取原理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B中溶液紫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实验结论
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2.乙烯利催熟剂
乙烯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苹果、香蕉、番茄等多种农作物、水果等有催熟、增产效果。是由乙烯经过多步化学反应得到的一种果实催熟剂。
香蕉、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乙烯,它有加速果实成熟的作用。使用乙烯利是利用其溶于水后散发的乙烯气体催熟,并诱导水果本身的内源乙烯,使水果自身快速产生乙烯气体,加速自熟。乙烯的催熟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植物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用乙烯或乙烯利催熟是安全和科学的,乙烯利的使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农业科技专家指出,国际上产香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乙烯或乙烯利来催熟香蕉,包括日本、欧美国家都在进口这样的香蕉。如果不进行催熟,要等到香蕉成熟后再采收,那么就只有生活在香蕉产地的人才能吃到香蕉。
实验拓展
例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②
;③
;④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4)能说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例2.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方法是将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加热到55~60
℃反应,已知苯与硝基苯的基本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熔点
沸点
状态

5.51

80.1

液体
硝基苯
5.7

210.9

液体
(1)要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的注意事项是

(2)分离硝基苯和水的混合物的方法是
;分离硝基苯和苯的方法是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硝基苯:
①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②指出该装置的两处缺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参考答案与解析
素养整合
题序
答案
解析
1
C
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间是双键,有两对共用电子对,A选项错误;碳原子半径应比氢原子大,B选项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选项错误。
2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烯分子中的一个键易断裂,导致乙烯比乙烷活泼,乙烷中的碳碳单键稳定,致使乙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
A
由于乙烯比乙烷的含碳量高,燃烧乙烯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故可用此法对二者进行鉴别,因此A项正确;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酸性的KMnO4溶液氧化乙烯,故B选项错误;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将被氧化成CO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故C选项不可行;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混合物,故D选项错误。
4
C
丙烯与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结构,性质有相似之处。丙烯同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选项错误;丙烯与乙烯的元素组成是相同的,可以燃烧,B选项错误;丙烯也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选项正确;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一氯乙烷,但是由于CH2===CH—CH3与HCl加成,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加成产物也应该有两种产物,即:Cl—CH2—CH2—CH3和CH3—CHCl—CH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一物质,D选项错误。
5
C
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与硫酸、NaOH溶液等酸或碱发生反应;甲烷与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不与酸、碱和氧化剂等发生反应,因此首先排除A、D两项;B选项酸性KMnO4溶液虽能氧化乙烯,但氧化产物是CO2和H2O,CO2成为新杂质,B选项错误。
6
C
该题考查了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及乙烯的催熟作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乙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水果篓中乙烯的浓度,可防止水果早熟而腐烂。
7
D
甲烷和乙烯燃烧现象不同,①错;可燃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②对;甲烷燃烧无黑烟,④错,③对。
8
D
已知乙烯是平面形分子,四个氢原子和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C—H键与碳碳双键之间有夹角。丙烯可看作是—CH3取代乙烯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的产物,因而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因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故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另外甲基引入后,双键两侧碳原子所处位置不同,与HCl加成产物应有两种情况:CH3CH2CH2—Cl和。
9
B
乙烯分子为平面形分子,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A选项正确;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
10
C
根据CH2===CH2+Cl2―→CH2Cl—CH2Cl,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
mol氯气;加成反应的产物1,2 二氯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且反应完全,消耗4
mol氯气。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5mol。
11
C
A、B、D项的物质可以互溶,不会分层,不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12
C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可以检验;在浓H2SO4催化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溴与己烯加成后生成的产物仍能溶在苯中,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己烯;苯和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能反应生成溴苯。
13
D
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Br2及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H3—CH2—CH===CH2中有双键,遇Br2能发生加成反应,遇酸性KMnO4溶液能被氧化,从而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可萃取溴水中的Br2,使溴水褪色,此过程属物理变化过程;CH3CH3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4
A
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有毒。
15
C
苯乙烯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故应具有苯和乙烯的性质,如碳碳双键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苯能发生硝化反应;苯乙烯属于烃类,而烃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中;从分子结构看,苯乙烯是苯、乙烯两个平面结构的组合,这两个平面有可能重合,故正确答案为C。
16
C
甲烷与氯气、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苯与氢气、乙烯与溴、乙烯与水蒸气的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
17
C
苯加成后生成环己烷(C6H12),1
mol苯消耗氢气3
mol;1
mol乙烯消耗氢气1
mol。
18
B
在铁与溴生成的FeBr3的催化作用下,甲苯与溴只能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19
A
设C2H4的物质的量为x→耗O2为3x,CO的物质的量为y→耗O2为y,3x∶y=1∶1,3x=y,解得。
20
B
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甲苯可看作甲苯基—CH3,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上的3个氢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甲苯中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苯乙稀分子中苯环平面与乙烯基所在平面可能重合;苯乙炔中苯环平面与乙炔基所在平面一定重合。
21
(1)CH2==CH2 CH3CH2Cl CH3CH2OH(2)CH2===CH2+H2CH3CH3 加成反应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根据烃A的用途知A为乙烯,则B为CH3CH3,C为CH3CH2Cl,D为CH3CH2OH,其中化学反应①为CH2===CH2+H2CH3CH3,化学反应②为CH2===CH2+HClCH3CH2Cl。
22
设烃A的分子式为CxHy,完全燃烧时,得到C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n(CO2)==3
mol。由烃的燃烧通式:CxHy+O2xCO2+H2O
1
mol
x
mol
mol
0.5
mol
3
mol
1.5
mol则x=6,y=6。故A的分子式为C6H6。又因A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苯。
实验拓展
答案:
(1)A B A D
(2)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 检验SO2气体是否除尽
(4)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④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
例1.
解析:因为C2H4和SO2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不能确定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或者只含有CH2===CH2。由于CH2===CH2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与品红溶液反应,而SO2却能与NaOH溶液和品红溶液反应,且SO2与品红溶液反应有明显的褪色现象,故可利用此性质差异先检出和除净SO2;再用装置③确认SO2除净之后,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CH2===CH2的存在。
例2.
答案:
(1)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浓HNO3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分液 蒸馏 
(3)①使反应体系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②试管底部不能与烧杯底部接触 试管口缺少一个带有长直玻璃导管的橡皮塞
解析: 
(1)试剂的混合顺序是:把浓硫酸缓缓注入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冷却,最后逐滴加入苯,边加边振荡,使混酸与苯混合均匀。
(2)硝基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互溶,沸点相差较大,可考虑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3)①水浴加热可以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容易控制。②两处缺陷分别是:盛放反应物的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为了防止苯、硝酸的挥发应在试管口加一个长的直玻璃管,起到冷凝回流作用,如图:
凯库勒(1829—1896)
德国化学家,经典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1847年考入吉森大学建筑系,由于听了一代宗师李比希的化学讲座,被李比希的魅力所征服,结果成为化学家,他擅长从建筑学的观点研究化学问题,被人称为“化学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