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7-21 18: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4分,共6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B )
A.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B.碘酒—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臭氧—单质
C.葡萄糖—电解质 CO2—酸性氧化物 蛋白质溶液—胶体
D.氨水—电解质 硫酸钡—非电解质 酒精—有机物
2.(2016·成都高一检测)下图所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C )
X
Y
Z
A

电解质
化合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C.生石灰、醋酸、纯碱、氯化钠对应的物质类别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4.(2016·天水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②阴离子不含金属元素,阳离子含金属元素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⑦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⑧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氢原子数
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
A.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⑤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⑦ D.③⑤⑦⑧⑨
解析: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石墨和金刚石的混合物,错误;②阴离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MnO,阳离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错误;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错误;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错误;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错误;⑦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错误;⑧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氢原子数,而为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正确;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如HCN,正确。21教育网
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B.混合物:浓硫酸、石灰水
C.烟、雾、葡萄糖溶液都是胶体
D.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电解质
解析:A项,根据酸在溶液中电离时所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和三元酸,错误;C项,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错误;D项,水银是单质,不是电解质,错误。21·cn·jy·com
6.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
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2CO2===CO+H2O
B.NaHCO3溶液与足量KOH溶液反应:HCO+OH-===CO+H2O
C.Mg溶于稀盐酸:Mg+2H+===Mg2++H2↑
D.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OH-+H+===H2O
7.(2016·新余高一检测)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B )
A.Na+、K+、Cu2+、SO B.NH、Na+、NO、Cl-
C.K+、Ca2+、HCO、Cl- D.Mg2+、Fe3+、Cl-、OH-
8.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SO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K+、CO
C.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可得到澄清的溶液:K+、Ba2+、HCO、Cl-
D.常温下碱性的溶液:K+、Ba2+、Cl-、NO
9.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
B.Ba2++SO===BaSO4↓
Ba(OH)2+H2SO4===BaSO4↓+2H2O
C.Ag++Cl-===AgCl↓
AgNO3+NaCl===AgCl↓+NaNO3
D.Cu+2Ag+===Cu2++2Ag↓
Cu+2AgCl===2Ag+CuCl2
解析:A项,CuCO3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且与NaOH不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表示,故错误;B项,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H++2OH-+SO===BaSO4↓+2H2O,不能用Ba2++SO===BaSO4↓表示,故错误;C项,AgNO3+NaCl===AgCl↓+NaNO3可以用离子反应Ag++Cl-===AgCl↓表示,故正确;D项,铜与氯化银不反应,故错误。21cnjy.com
10.(2016·潮州高一检测)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无色溶液中:Al3+、Cl-、MnO、SO
B.含有Fe3+的溶液中:Na+、Mg2+、NO、CO
C.0.1 mol·L-1AgNO3溶液:H+、K+、SO、Cl-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O、Cl-、F-、K+
解析:A项,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紫色MnO,错误。B项,Fe3+、Mg2+与CO均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错误。C项,0.1 mol·L-1AgNO3溶液:Ag+、Cl-会发生反应形成AgCl沉淀;Ag+、SO会发生反应形成Ag2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OH-与CO、Cl-、F-、K+可以大量共存,正确。
1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www-2-1-cnjy-com
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
C.食物腐败 D.点制豆腐
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 )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13.(2016·内江高一检测)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来源:21cnj*y.co*m】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①NH4NO2是氧化剂
②NH4NO2是还原剂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①③ B.①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C.Al3+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已知KMnO4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则在该反应中H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5.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 )
A.Mg变为MgO时化合价升高,因此,Mg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B.KMnO4受热分解时,锰元素化合价一方面升高一方面降低,因此,在该反应中锰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C.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能造福人类
D.在反应2H2O2H2↑+O2↑中H2O只是还原剂
16.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D )
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在反应①I2+SO2+2H2O===H2SO4+2HI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是SO2>I-;在反应② 2FeCl2+Cl2===2FeCl3中氯化亚铁是还原剂,氯化铁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是Fe2+>Cl-;在反应③ 2FeCl3+2HI===2FeCl2+2HCl+I2中HI是还原剂,氯化亚铁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是I->Fe2+,综上所述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21·世纪*教育网
17.(2016·荆州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D )
A.O3+2KI+H2O===2KOH+I2+O2
B.Ca(ClO)2+2CH3COOH===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浓)+MnO2MnCl2+Cl2↑+2H2O
解析:A项,氧化剂为臭氧,碘化钾为还原剂,每摩尔臭氧反应只有 mol臭氧作氧化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为﹕2=1﹕6,错误;B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项,碘是还原剂,氯酸钠为氧化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比例为2﹕1,错误;D项,HCl为还原剂,二氧化锰为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为1﹕2,正确。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18.(8分)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硝酸钾晶体 ③液氯 ④氢气 ⑤氯水 ⑥石墨 ⑦氢氧化钠固体 ⑧稀硫酸 ⑨熔融氯化钠 ⑩铝。www.21-cn-jy.com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⑤⑧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③④⑥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②⑦⑨__;能够导电的是__⑤⑥⑧⑨⑩__。
(3)能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⑩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2Al+6H+===2Al3++3H2↑__。2-1-c-n-j-y
解析:①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②硝酸钾晶体是盐,属于电解质,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③液氯是非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④氢气是非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⑤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含有HCl和次氯酸,它们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电;⑥石墨是非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⑦氢氧化钠固体是碱,属于电解质,由于含有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⑧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电离产生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电;⑨熔融氯化钠是盐,属于电解质,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电;⑩铝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可以导电。(1)在上述10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⑤⑧;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③④⑥。(2)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⑦⑨;能够导电的是⑤⑥⑧⑨⑩。(3)能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⑩铝,反应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版权所有:21教育】
19.(8分)(1)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发生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4H++3e-―→NO↑+2H2O。在下列四种物质KMnO4、Na2CO3、KI、Fe2(SO4)3中的一种物质(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21*cnjy*com
①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8HNO3+6KI===6KNO3+3I2+2NO↑+4H2O__。
②上述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5价N(或用文字表达)__,还原剂是__KI__。
③反应生成0.3 mol H2O,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0.45__mol。
(2)请配平下面化学方程式。
__3__CH3CH2OH+__2__KMnO4―→__3__CH3CHO+__2__MnO2+__2__KOH+__2__H2O。
解析:(1)①题给四种物质中,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只有KI,被还原的元素为N,还原剂是KI,反应的方程式应为6KI+8HNO3===6KNO3+2NO↑+3I2+4H2O。②被还原的元素为硝酸中+5价的N,还原剂是KI。③反应6KI+8HNO3===6KNO3+2NO↑+3I2+4H2O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e-,即每生成4 mol H2O,转移6 mol电子。因此若生成0.3 mol H2O,转移0.45 mol电子。(2)根据观察法,设KMnO4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MnO2和KOH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根据C守恒,设CH3CH2OH和CH3CHO的化学计量数为x,根据H守恒,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x-4x-1),最后根据O守恒有:x+4=x+2+1+(2x-1),解得:x=,平衡后得:3CH3CH2OH+2KMnO4―→3CH3CHO+2MnO2+2KOH+2H2O。
20.(6分)(2016·淄博高一检测)小高同学在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小高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出处:21教育名师】
(1)A固体的化学名称是__氧化钙__,干燥物质的原理是__CaO+H2O===Ca(OH)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高同学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含A外,还可能有__Ca(OH)2__、__CaCO3__(写两种);
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小高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中可能有碳酸钙,请写出一种检验其中含有碳酸钙的简单方法__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钙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你认为白色固体还可能是__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开放性试题,其他符合题意的猜想也可)__。
21.(10分)(2016·成都高一检测)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SO4
H2O2
SO2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__Na2CO3__、__CO__、__H2O2__(填化学式)。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__;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__丁达尔__效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2O2生成__16__g 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 g NaHCO3,标准状况下生成__22.4__L CO2;2·1·c·n·j·y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准状况下每消耗22.4 L Cl2,转移__1__mol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分解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催化剂__。
解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H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3)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2O2生成0.5 mol O2,其质量是0.5 mol×32 g·mol-1=16 g;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 g NaHCO3,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168 g÷84 g·mol-1=2 mol,则生成1 mol CO2,因此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 CO2;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从0价升高到+1价,部分降低到-1价即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标准状况下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 mol,因此转移1 mol电子。(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因此Q是催化剂。N和P的质量增加,说明二者是生成物,M的质量减少,所以是反应物,则该反应是M的分解反应。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