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常见的酸(1)
A组
1.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盐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C. 盐酸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 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
(第2题)
2.根据右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1世纪教育网
B. HCl分子在运动
C. Y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Y烧杯内没有生成新物质
3.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A)21cnjy.com
A. 白醋 B. 酱油
C. 酒精 D. 洗洁精
4.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下列试剂能区分蒸馏水和自来水的是(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无色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5.如图两圆相交部分表示五种物质两两之间的相互反应。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d处溶液呈红色21世纪教育网
(第6题)
6.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处。
(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乙(填“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HCl气体挥发。
(3)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21·cn·jy·com
(4)打开浓盐酸瓶盖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2-1-c-n-j-y
(第7题)
7.如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保健品的配料表中,能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碳酸钙。
(2)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等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www-2-1-cnjy-com
8.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H+,Cl-,Fe2+。21*cnjy*com
B组
(第9题)
9.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B)21世纪教育网
A. H2O
B. AgNO3固体21世纪教育网
C. 浓盐酸
D. NaOH固体
【解析】 往稀HCl中加入H2O或NaOH固体,酸性变弱,pH变大;加入浓HCl,酸性增强,pH变小;加入AgNO3固体,与HCl反应后生成HNO3和AgCl沉淀,酸性强度不变,pH不变。
10.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21教育网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填操作),试纸变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解析】 白雾是小液滴,是气体液化而成。加热后盐酸会挥发,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1.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www.21-cn-jy.com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2·1·c·n·j·y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除碳酸盐外你选择的试剂还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锌粒;CuO等),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冒出气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等)。
【解析】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后,若稀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CaCl2和HCl。探究溶液中是否有HCl,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或难溶性的金属氧化物来检验盐酸的存在。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3 常见的酸(2)
A组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2.下列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A)
A.Zn B.Cu
C.K2SO4 D.NaOH
3.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D)21教育网
A. 能用于除铁锈
B. 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 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
D.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4.我们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往往是黄色的,这是由于浓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的缘故。纯净的硝酸或浓硝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加热就会分解,有关反应为4HNO32H2O+4NO2↑+O2↑。为防止硝酸分解,下列贮存硝酸的方法你认为最合理的是(D)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A. 无色试剂瓶
B. 棕色试剂瓶
C. 无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
D. 棕色试剂瓶并置于阴凉处
5.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硫酸中氢离子化学性质的是(C)
A.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B.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用稀硫酸除铁锈
6.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染成红色)。如沿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毫升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B)
A. 左高右低 B. 左低右高21世纪教育网
C. 左右一样高 D. 来回振动21世纪教育网
(第6题) (第7题)
7.如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玻璃棒、量筒。
(2)b容器中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填“水”或“浓硫酸”)。21世纪教育网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酸液飞溅伤人等安全事故。
8.如图所示为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反应。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9.盐酸、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H+。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②③(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B组
10.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组合能证明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的是(B)
(第10题)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解析】 欲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则需要排除SO42-和H2O的干扰。往水中加石蕊试液可排除H2O,往Na2SO4溶液中加石蕊试液可排除SO42-,而稀H2SO4中加石蕊试液可证明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从而推测出是硫酸溶液中的H+使石蕊试液变红。
11.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A)21·cn·jy·com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解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说明残留液显酸性,不含碳酸钠;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为硫酸钡。因此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www.21-cn-jy.com
12.向装有50克稀硫酸的小烧杯中,缓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下图是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B)2·1·c·n·j·y
【解析】 H2SO4与Ba(OH)2反应有水生成,Ba(OH)2溶液本身也含有水,因此随着Ba(OH)2溶液的滴加,烧杯中水的质量也不断增加,H2SO4反应完,水的质量增加速度减慢。
13.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42-,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Ⅰ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Ⅱ21世纪教育网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42-
Ⅲ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稀盐酸。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Ⅰ,理由是不能排除Ag+的干扰。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CO32- 的干扰。
【解析】 (1)检验SO42-是利用其与Ba2+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性质。方案Ⅱ的步骤①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酸性环境,二是排除Ag+的干扰。(2)方案Ⅰ中产生的白色沉淀还可能是Ag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3)滴加硝酸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还可能是碳酸钡。但碳酸钡可溶于稀HNO3,所以加入稀HNO3可排除CO32-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