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4.3 体内物质的运输(共计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训练-4.3 体内物质的运输(共计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7-23 21:46:32

文档简介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1)
A组
1.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红细胞
B.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
C.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D.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2.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B)
3.手指被蹭破,少量出血后能很快自行凝固止血,血液中能促进血液凝固的是(D)
A. 血浆 B. 红细胞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4.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化验报告中,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的一项数值是(D)
A. 血浆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5.人体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B)
A. 易和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 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 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 不易和氧结合,但易分离
6.如图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D)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7.将新鲜的血液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正确的图示是(D)2-1-c-n-j-y
8.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人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阅读下面某成年人的血常规部分化验结果,请回答:21*cnjy*com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值
RBC(红细胞)
3.59×1012/升
4.0~5.5×1012/升
WBC(白细胞)
1.3×1010/升
4~10×105/升
HGB(血红蛋白)
100克/升
120~160克/升
PLT(血小板)
2.1×1011/升
1~3×1011/升
(1)其中化验指标过高的项目是白细胞,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炎症。
(2)其中化验指标过低的项目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贫血。21世纪教育网
      B组
9.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人从平原迁移到4000米高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红细胞数量)(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慢慢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等增加到需要的量之后,又会趋于稳定,这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21教育网
10.如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www.21-cn-jy.com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内,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呼吸作用越旺盛。21·cn·jy·com
11.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血涂片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③]血小板;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多的是[②]白细胞。2·1·c·n·j·y
(第11题)
(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3)小燕经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升(女子正常值为4.2×1012/升)。据此判断小燕可能患有贫血。平时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解析】 (1)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白细胞有杀菌作用,因此细菌增多时,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多。(2)红细胞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3)贫血表现为红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原因是缺少血红蛋白,平时应多吃含铁的食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21·世纪*教育网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
酸铅的5%葡
萄糖溶液
含3.66%醋
酸铅的5%葡
萄糖溶液
剂量/(毫克/千克)
10
10
血红
蛋白21世纪教育网
含量/
(克/升)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质量相近的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A与氧结合的。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 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21cnjy.com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或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合理均可)。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出,随着注射溶液中醋酸铅的含量增加,家兔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结合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www-2-1-cnjy-com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2)
A组
1.观察下图,“→”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能表示静脉血管的是(C)
2.当人的心脏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时,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情况是(D)21世纪教育网
A. 由心房流向心室  B. 由心室流向心房
C. 由心房流向动脉  D. 由心室流向动脉
3.患有心脏病的人猛然坐起时,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医生会急捶其身体某部以使心脏恢复跳动。请问急捶部位应是(B)21cnjy.com
A. 前胸中部偏左上方  B. 前胸中部偏左下方
C. 前胸中部偏右上方  D. 前胸中部偏右下方
(第4题)
4.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C)21·世纪*教育网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5.下列关于毛细血管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它是连通最小静脉与最小动脉的血管 ②它是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血管 ③它是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 ④它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积血膨大突起,这说明(A)
A. 静脉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21世纪教育网
B. 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
C. 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
D. 静脉血管内无瓣膜
7.人体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室相适应的生理功能是(D)
A. 接受全身的血液 B. 接受肺部的血液
C. 把血液压到心房 D. 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
8.如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图。据图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1)心脏壁最厚的腔是[5]左心室,与它相连的血管是[1]主动脉。3是肺静脉,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2)人有时需从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测,则在心脏的[7]右心房最先发现这种药物。
(3)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9.图甲是人体内的两种血管的横切面,图乙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1教育网
(1)图甲中的血管①是静脉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薄;②是动脉血管。
(2)图乙中的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的特点是红细胞在血管内单行通过,管内的血流速度最慢。21·cn·jy·com
(3)图乙中的X气体是氧气,Y气体是二氧化碳。
B组21世纪教育网
10.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曾做过如下实验:他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下方的静脉隆起而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上方的动脉隆起而静脉扁平。这一事实说明动脉和静脉内(A)
A. 血流方向相反,动脉离心方向,静脉向心方向
B. 血流方向相反,动脉向心方向,静脉离心方向
C. 血流方向一致,静脉有静脉瓣所以隆起
D. 血流方向一致,动脉有动脉瓣所以隆起
【解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静脉→心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图甲所示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现象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2·1·c·n·j·y
(2)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乙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者认为2处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 (1)鱼的呼吸离不开水,滴加清水,保证小鱼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2)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就可看清。(3)在显微镜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为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12.请阅读资料并结合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出现心脏收缩无力、心跳骤停情况时,常为心脏疾病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如图所示,由脉冲发生器定时发出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之受到刺激而产生收缩活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若图中电极导线是由锁骨下某处血管穿刺送入的右心房,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静脉血。21世纪教育网
(2)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瞬间心脏四腔中处于舒张状态的是AC(填字母)。
【解析】 由心脏起搏器原理和图示可知心脏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应由锁骨下的静脉血管穿刺送入,该血管内流动的应是静脉血;若仅电极乙发出电流,可引起心室收缩,那么瞬间心脏四腔中相应的是心房处于舒张状态,故A 右心房和C 左心房处于舒张状态。 www-2-1-cnjy-com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3)
A组
1.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的相似点是(C)
A.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B.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C.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D.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2.动脉血是指(B)
A. 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B. 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血
C. 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
D. 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3.某人煤气中毒,由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B)
A. 左心室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右心房
(第4题)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先后途径是(A)
A. Ⅳ→Ⅱ→Ⅰ→Ⅲ
B. Ⅳ→Ⅱ→Ⅲ→Ⅰ21世纪教育网
C. Ⅰ→Ⅲ→Ⅳ→Ⅱ
D. Ⅰ→Ⅲ→Ⅱ→Ⅳ
5.某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若其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最有可能滞留的部位是(C)
A. 下肢静脉  B. 右心房
C. 肺部毛细血管  D. 肺静脉
6.全国义务献血金奖获得者,东营区龙居镇南李村村民李建武,十余年来义务奉献出了相当于全身血量2倍多的12万毫升鲜血,医生给他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C)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A. 桡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肱动脉
7.失血过多时需及时输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C.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 18~55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8.小王去测血型,将他的血滴入含有抗A 凝集素的液体中时,无凝集反应,但与含有抗B凝集素的液体发生了凝集反应,问小王的血型是(B)21cnjy.com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9.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C)
A. 贫血 B. 血液凝固
C. 红细胞凝集 D. 发炎
10.小婷的母亲最近经常感到眩晕,经过医生检查得知她的血压是19千帕/14千帕,根据这组数据可以诊断她可能患有(A)2·1·c·n·j·y
A. 高血压 B. 贫血
C. 坏血病 D. 脑膜炎
11.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肺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左心房。21·世纪*教育网
(2)血液由D流出到达F ,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填字母),完成了血液循环途径中的体循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D(填字母),它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而不会倒流。21*cnjy*com
B组
12.胎儿与母体的血型不合,但一般不会造成胎儿的溶血反应,其原因是(D)
A. 胎儿的红细胞被母亲血液中的血浆所稀释
B. 母亲血液中的红细胞进入胎儿体内被胎儿的血浆所稀释
C. 胎儿的血量太少,不足以与母亲发生溶血反应
D. 胎儿的血液与母亲的血液不直接接触
【解析】 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但胎儿的血型可以与母体不同,原因是母体与胎儿的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完成,血液没有直接接触,不会发生凝集反应。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13题)
13.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C)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O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O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人体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如果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那么血管内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如果血管B是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那么减少的是氧气。
(第14题)
14.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
(1)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连接肺静脉,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www-2-1-cnjy-com
(2)图中[①]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动脉血流回心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图中④表示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里的营养成分会增加(填“增加”或“减少”)。2-1-c-n-j-y
(4)血液经过全身各器官后,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心脏。
【解析】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其中,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发生气体交换,静脉血通过肺泡排出二氧化碳,从肺泡获得氧气,变成动脉血,经心脏输向全身;动脉血流经全身,全身组织细胞从动脉血中获得氧气,向血液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动脉血因此变成静脉血。
15.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动脉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
(3)图中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哪几条相应的血管相连?2、4、1、3(填序号)。
【解析】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氧气由外界进入肺泡,又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被排出体外,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图中血流方向可知,血液由主动脉、肺动脉离开心脏,动力来自于心室的收缩,此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