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一)——表态说理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特点。
2.了解表态说理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写作思路。(重难点)
二、学法指导
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表态说理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写作思路。
2.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自测题和当堂检测。
三、知识链接
1.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需要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表态说理型的命题特点:
任务指令的表述一般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
典型例题:
例题一:
【2015年全国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李师傅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陈小姐、李师傅、其他乘客或警察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例题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
“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4.
表态说理型的写作基本要求:
明确写作任务,完成写作任务。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说理。
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需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文明交流,呼应他说,包容异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阐述、开放的文明交流)
5.
基本思维路径:
常用结构: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作文写作内容: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6.
例文欣赏:
1元背后有“真相”
带着1岁大孩子乘坐公交车的陈小姐,面对司机李师傅1元行李货品票的购买要求断然拒绝,双方对峙数个小时。期间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位乘客被迫转车,最后以陈小姐风风光光地搭乘警车回家,事情才得以平息。(概述材料,体现针对性)
就事件最后结局来看,似乎是陈女士占了上风,然而令人感到怀疑的是:陈女士真的不应该交这一元钱吗?其义正言辞的拒绝究竟有多大的理性空间?警察两度出警,数十位乘客被迫转移所导致的时间与人力资源的浪费难道与陈女士毫无干系?(质疑,抛出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陈女士的确是一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母亲。与司机的对峙过程当中,孩子的安全是她考虑的全部:不愿意把孩子弄醒,又不愿把孩子抱在手上让其面临危险。举手投足之间编织出来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然而,正是这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有时会模糊我们原本应该清晰的“理”,从而混淆了事情的本质,颠倒了事情的原委。(定性,说理先礼让三分,承认对方合理性)
陈女士应该花1元钱,买上行李货品票。这是社会规则,更是社会契约。上公交交费,行李超过公司限定重量补交行李货品票,应该是公交公司多年来一直奉行的规章制度,已经在时间推进之下成为了社会公众之间普遍接受的社会共识,是每一位生活在文明社会的公民理应奉行的法则。陈女士纵然有诸多的不便,也是一位好妈妈,但其更应该是一位合格的理性公民,要学会在社会规则之内办事,而并不能将“情”凌驾于“理”之上,毕竟其重量确实超过了标准的限度。一旦公共法则被突破,“情”将会猛烈地攻击“理”。不难想象,各位乘客们的“BB车”们便会蜂拥而至,那么公交车到底是客运公交车还是货运公交车呢?(原因分析)
退一步来讲,陈女士完全可以有更加理性的选择,完全可以不必纠结这1元钱。身处这样的文明社会,作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眼看着公交车上怀抱婴儿的妈妈,礼让势在必行,陈小姐所言的“没有空座位的危机”定会化解。(适当补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陈女士的现象屡见不鲜:上了年纪的老大娘无故占据他人店铺,不给吃的就不走;情人节小孩高价卖鲜花,不买就是不撒手……她们确是我们应该爱与关心的人,只不过有时候爱的方式能不能有一些转变,最起码要让他们知道情与理的区别,规则的底线,如此我们的社会空间才能更加公共透明。(联结问题并收束全文)
四、自测试题
1、阅读作文题目,依据范文,还原出写作提纲。(三选一)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请就蔡铭超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例文1】
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
今年3月,在国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将从圆明园盗取的兔首、鼠首铜像进行拍卖。华人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称他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恶意破坏规则,而我认为,他只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震惊全球的"不"。
众所周知,兔首、鼠首以及早先的其他生肖铜像,均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非法所得。如今,这昔日的强盗不仅没有原物璧还,还不顾中国人强烈反对进行拍卖,何异于公然销赃?蔡铭超作为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是出于对祖国的热忱,不愿祖国的瑰宝流入他人之手。而事后拒绝付款,则是对不合理的拍卖规则的抗争。试想,你会花重金从强盗手中赎回自家的宝贝吗?于个人,这令人义愤填膺;于国家,这辱国辱民族。倘若蔡铭超真的按照所谓的规则向佳士得拍卖行支付相应的款项,那在别人眼中,中国人岂不成了被打了左脸还把右脸凑上前去的任人欺凌的懦夫?所以,在蔡铭超看似无理的行为后面,其实蕴涵着成熟的思考与对不合理规则的奋力抗争。
中国自古便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训条,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是以此礼数、规则作为约束人的条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值得不分青红皂白去遵守,否则,人就成了规则的奴隶。昔有爱国志士为抗争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殒身不恤,今有蔡铭超高价拍得铜像后拒绝付款,这些行为,究其本质都是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都是对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人类社会基本公理的呼唤。看似无理的闹剧,破坏的是某些人心中所谓的规则,目的却是建立起真正符合真理的规则,如果说蔡铭超此举是向佳士得拍卖行及其无理规则的示威,那么我呼唤更多个蔡铭超照亮那些被不合理规则笼罩的黑暗肮脏的角落!
古往今来,任何一次对不合理规则的抗争都不是一时的冲动与头脑发热,那些看似肆意妄为的不羁后面都有理性的思考。李白咏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浑浊的官场说"不";苏轼泛舟赤壁,竹杖芒鞋,硬是以洒脱不羁向坎坷的仕途说"不";沉郁的杜子美以"三吏""三别"辛辣地对"猛于虎"的苛政说"不"……蔡铭超秉承这些力争,这些不羁,这种精神与豪情,向不合理的规则玩世不恭地大喊一声"不"!
无关伟大的民族气节,无关恶意炒作,蔡铭超只是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了一声"不",向真理与公平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例文2】
蔡先生何罪之有?
稍有做人常识的人都会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如此轰轰烈烈的事件中想牟利,绝对是愚蠢之极,因为那就面对千夫所指的局面。退一步说,即使像何鸿燊先生那样购回后赠送国家,本身就无可指责。蔡先生明知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可依然参与竞拍,说明他早就做好了不付款的思想准备,这难道不是强烈的爱国心使然?
对于这样的爱国行为,就使存在瑕疵,遭到那么多的咒骂,公道在哪里?这不是将好心当成了臭狗屎吗?更为严重的是,今后遇到类似事件,又会有谁敢站出来为国分忧?
有人指责他丢弃了做人的诚信,给中国人丢脸。我想请问,这是一次普通的商业行为吗?连国外媒体都认为他是在进行一种“特殊的对抗”。想想兽首持有者将文物归还与
联系起来的丑恶言论,蔡先生的行为真的是在丢弃诚信吗?丢了中国人的哪门子脸?当台湾的收藏家都认为蔡先生的行为可敬可嘉时,我们同样身处大陆的人居然对他咒骂不已,你们真的是爱国吗?
有人说,他的参与哄抬了价格,因而行为可耻,简直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你们怎么不看看那两件兽首的起拍价就已经分别是900万和1000万欧元?除了蔡先生外,另外两家不是已经出价了吗?显然,即使没有蔡先生的参与,此次拍卖照样有人卖。这样一来,中国除了想方设法惩罚佳士得外还能做什么?
有人又指责他企图借此事为自己炒作,动机不纯。在藜民我看来,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为一个有相当威望的收藏家和文化商人,我相信蔡先生根本不需要这样的虚名。相反,这种人在社会上往往会低调做人,因为他在社会上的名气越大,对他的个人爱好和商业利益越不利,尤其是从事文物买卖之人更是如此。再者,一个连自己的商业信誉都顾不上的人,难道是为了沽名钓誉?这还是在凭良心说话吗?
我们的一些人太“理性”了,“理性”到了对外国人蛮横无理的言行视而不见,而对自己的同胞吹毛求疵。结果,本应是蔡先生受到赞扬之事,变成了对他人格的极尽侮辱,天理何在?
他的这一做法本身也许有冲动的成分,不值得鼓励,但其心可嘉啊!蔡先生以自己不算圆满的实际行动表达着他的赤诚之心,而我们一些人在空喊爱国的同时,对于他及其类似的爱国商人鄙视有加,这不是误国又是什么?
无端猜测,横加指责,令所有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爱国者望而却步。这样的社会现象怎不令人痛心?
指责和咒骂蔡铭超先生者,请你们闭嘴吧!法国人正在看着你们偷笑呢!
【例文3】
理性爱国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深受诗书礼仪熏陶的大国。这大国不仅仅是地域广阔的“大”,更是宽厚大度,海纳百川的“大”。生为这悠悠古国的一份子,也理应在为人处事方面体现我国人民的大度与理性。
而蔡铭超的做法却没有让我们看到理性的光辉。
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我国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却拒绝付款,以此捍卫我国的利益。他的行为确实让所有中国人感到他浓浓的爱国深情,也甚至有人拍手称好,称其为民族英雄,但我却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世界对于中国商人的看法,更有损我国的大国形象。众所周知,在商人的世界里,诚信为基础。很久以前,中国商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便是诚信缺失,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尊重,爱贪小便宜。近几年,这样的情况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有了改善。而蔡铭超这样的做法无疑又损害了我们尚在努力提升的诚信为商形象。史上,中国追回流失在外的国宝的行为并不少见,有的通过海外华商高价拍下,并无偿献于祖国,有的则是通过政府的外交手段协商追回。这些追回国宝的方法都让无数中华儿女骄傲自豪。而蔡铭超的做法除了向当年略我国宝的行为表示愤慨与不满,又真切地追回了什么呢?
其二,蔡铭超的行为有违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此事自发生后已由简单的事件转变为了一种现象。引发国人讨论是应理性还是应热情爱国。这已经涉及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了。我能清楚地想起那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游行示威的韩国民众中有人毅然断指以示抗议,此举一出,震惊了无数人。我们可以很明晰地看到大韩民国激进的精神,但却要十分质疑此举是否理性、明智。
我国是至今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尊敬的泱泱大国,身为她的子民,我们是应该满怀热情去爱她,守护她,然而在理性与热情发生矛盾时应如何抉择?
我相信只有理性的爱国方式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蔡铭超的作法让新时代的青年人反思,也许只有怀仁爱国,怀理爱国,我们才有资格称为中华的子民。
理性爱国!
让爱国闪烁理性的光辉!
【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检测
1、阅读作文题目,拟写出写作提纲。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清单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
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则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一
字
千
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七、日清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