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 香菱学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 香菱学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3 07: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文学修养。
2.
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
3.
研读香菱学诗的过程,借鉴她学诗的经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揣摩香菱这一形象。
2.
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的经历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介绍香菱。
课件展示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来说人物。人物是小说的重点,让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2)跳读摘录,体会香菱学诗的专心程度。
提示: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来摘录相关语句。  (3)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著、可爱等等。
(4)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扼杀令人悲愤。
学生说出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予以肯定
  三、小结
作家王蒙说:“《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我们何不读《红楼梦》来丰富人生,延长“寿命”?
  四、布置作业
思考: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阅读最是见仁见智的,读者往往在变换角度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这也需要教师给予极大的尊重与包容。学生的意见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该被肯定。尊重个性,鼓励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研读课文,问题探究
1.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园内的美好生活特别是众人对她的关怀使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2.黛玉是如何指导香菱学诗的?请归纳概括。
(1)多读;
(2)读名家,精读诗佛、诗圣、诗仙等人的作品,打好“底子”;
(3)要大胆创作,敢于想象。
3.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何启示?
思考角度一:从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这一个方面谈。
思考角度二:从黛玉指点香菱写诗这一个方面谈。
  二、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是“苦索”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是“顿悟”阶段:“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
  三、作业
小说详细叙述了香菱学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用二三百字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成功(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