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 心 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 心 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3 14: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 声
【教学目标】
1.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
学习插叙,体会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4.
培养学生真诚善良、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
弄清“心声”的含义。
2.
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课件展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1.引导学生用各自的生活体验个性化解读课文,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1)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2)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李京京、程老师)(3)你喜欢李京京这个人物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勇敢、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情节心声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教学时,宜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赏析细节,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
1.请大家举例说说课文用到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请同学们找出与心理描写相关语句认真体悟。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1)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4)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1)、(2)句,即对爷爷、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3)、(4)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2.运用心理描写,描述一下老师提问时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前的心理活动。
  二、合作探究,自由谈话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究讨论。
1.《万卡》为什么如此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小说涉及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教育应以人为本,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李京京:沉郁、倔强、认真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以激发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唤起思考和追问。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所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最后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