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区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同的特点。
2.
了解写景诗的特点。
3.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的构思。
2.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教学难点】
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
老师配乐范读《蝈蝈与蛐蛐》,学生听读并展开想象,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
自由朗读-谈发现-齐读-评价-齐读
教师明确:
(1)感情基调:明朗欢快。
(2)主要情感: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配欢快的轻音乐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照应,将诗歌分为了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明确: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如何理解诗人把蝈蝈的“乐章”和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四、个性赏析
请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可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学生自由发言
五、自主学习
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请同学们运用赏析《蝈蝈与蛐蛐》的方法自学《夜》。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师生总结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3.问题预设: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
(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试比较《蝈蝈与蛐蛐》与《夜》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对诗文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却是相通的。希望以后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到美妙的诗的世界。
七、布置作业
大自然的“歌声”纷繁多样,请选择一种事物,寄托感情,写一首诗。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夜
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精微,学习时应着力于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用心领悟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构思,从田园诗的角度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加深理解。